王薇娜
1993年1月,女兒隨我去美國探親。那時她只有7歲多,26個英文字母一個不識,一句英語也聽不懂。為了幫助她更快地適應(yīng)那里的生活,臨走前。我突擊教她一些日常用語,如“你好”、“謝謝”、“再見”等,可是她不是學了就忘,就是亂用一氣,效果差極了。
到美國的第三天,我們就將女兒送進學校,插在二年級下。我們原希望女兒插在有中國孩子的班里,這樣學起英語來也快一點。誰知校方的想法和我們恰恰相反,他們認為,有中國孩子同班,孩子就有了依賴,對她的英語學習反而是個障礙。結(jié)果,女兒分在一個沒有中國孩子的班上。
最初的幾個月里,由于生活學習環(huán)境的改變,更重要的是語言不通,女兒感到壓力很大,遇到的困難也很多,思想負擔很重。學校離家較遠,每天早上由校車接去上學,下午放學后再由校車送回,午飯也在學校吃。整天接觸的人都講英語,她聽不懂,她講中文別人也聽不懂。因此她感到無法和別人交往。學校有一項規(guī)定,學生在校時如要上廁所,必須向老師報告,征得同意后拿上一個小牌子才能去,每次班里只能去一個人。有一次,女兒要上廁所,不知怎么向老師表達,結(jié)果憋急了尿在褲子上,自己哭了起來。從此,女兒不愿意再上學,不愿意與美國同學交往。在國內(nèi)時家里的電話鈴一響,她馬上搶著去接,在美國,家里電話鈴一響,她立即就緊張起來,不肯去接。整天悶悶不樂,吵著要回中國。弄得我們心煩意亂,不知怎么辦是好。班主任老師對此事非常重視,多次通過電話及登門向我們道歉,并安慰女兒和我們,不要著急,不必擔心,過些時候就會好的。她鼓勵女兒一定要堅持上學,不管聽懂聽不懂,都要和同學們在一起。女兒去學校后,老師給予她加倍的關(guān)心,鼓勵班上的同學要多和女兒在一起,多幫助她,并利用一切機會讓女兒多聽、多講,創(chuàng)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只要女兒有一點進步,老師就立即給予表揚及物質(zhì)獎勵,如送她一支鉛筆,一張小貼畫或一塊小橡皮等。漸漸地,女兒消除7緊張退縮心理,并且開始喜歡上學,喜歡那個輕松愉快和諧的集體,對自己學好英語也有了自信心。
三個月后,女兒開始能聽懂一些簡單句子,也開始“冒”一些單詞了,這時老師在表揚她的同時不斷向她提出更高的要求,如經(jīng)常給女兒一些錄像帶、錄音帶讓她回家看、聽,也時常給她一些低幼英語讀物讓她帶回家閱讀,逐漸地與女兒練習對話,回答一些問題等。
美國二年級每天上午開一節(jié)英語課,教師上課不用整本的教課書,而是發(fā)一些印有課文、生詞、題目和圖畫的紙,通常每周教20個單詞。英語課上,教師主要教學生學習單詞、語法及課文,并讓他們完成一定的作業(yè)。除此之外,每天還安排大量時間培養(yǎng)孩子閱讀和聽說的能力。老師每天都給學生講故事,朗讀兒童讀物,有時也讓學生運用課堂上學的語法自己講故事或介紹自己經(jīng)歷過的有趣的事情。學校設(shè)有圖書室,每個學生每周可在那里借2本自己喜愛的圖書帶回家看。有時老師還讓學生在班里向大家介紹自己所看的圖書內(nèi)容。
半年后女兒就能進行一些簡單的對話了,而且英語水平日益提高,一年后,通過了學區(qū)組織的外國學生英語水平測試,英語水平是“B”。如果換算成百分數(shù)是在85~92分之間。她跟美國人通電話,已能流利地交談較長時間,一位美國朋友對我們說,如果不看容貌,只聽聲音,真不知是一位中國小姑娘,一口純正的帶田納西方言的美國音。
女兒在美國英語學習進步如此之快。這固然與她的年齡處在語言學習關(guān)鍵期、周圍的良好語言環(huán)境有關(guān),重要的是學校老師在這里面起了關(guān)鍵性作用。他們不但注重科學的教學方法,從兒童的實際出發(fā),注意采用圖畫、實物等形象化的東西,以及利用講故事、學兒歌、做游戲、讀書等多種形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同時他們還注重學生的心理誘導,從正面教育入手,鼓勵多,批評少,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輕松、愉快。正像女兒自己說的那樣:“在美國學習輕松、容易,在中國學習緊張、艱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