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福
一年前,當鄧小平同志作出“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科學判斷和正確決策時,某些人士曾危言聳聽地警告:“反傾向錯了要翻船?!笔虑椴]有、也不會按照這些人士的主觀邏輯發(fā)展。恰恰相反,中國這艘大船在重新擺脫“左”的束縛之后,乘風破浪,高歌向前。神州大地人心大順,社會穩(wěn)定,經濟高速發(fā)展。實踐已經證明并將繼續(xù)證明,只要我們堅持反“左”不動搖,改革開放就會不斷深入,基本路線就能堅持百年,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就大有希望。
改革開放的過程就是不斷清除“左”的束縛的過程
十四年改革開放的成果是在與“左”的思想影響和僵化觀念的對立、斗爭的過程中取得的。
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就伴隨著清除“左”的影響的堅決斗爭。粉碎“四人幫”之后,百廢待舉,百業(yè)待興。從何起步?黨采取的最重大的舉措,就是領導和組織了關于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討論,沖破長期個人崇拜和“兩個凡是”錯誤方針的束縛,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這成為后來一切積極發(fā)展的先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毅然拋棄“以階級斗爭為綱”這個不適用于社會主義社會的“左”的錯誤方針,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并且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這個決策的實質,就是要打破僵化封閉,對一切阻礙生產力發(fā)展的體制進行革命性的變革,對一切阻礙我們同世界文明成果溝通的關隘進行徹底拆除。這樣,經過思想路線和政治路線的兩個撥亂反正,實際上是首先排除了“左”的干擾,我們黨才在中國的社會主義如何走出困境和獲得發(fā)展的問題上,開創(chuàng)了改革開放這條新路。
改革開放是一個革故鼎新的過程,每前進一步,也就意味著首先要排除“左”的干擾和影響。改革從農村開始。自農業(yè)合作化以來,農民群眾和基層干部多次要求包產到戶,都被當作“走資本主義道路”而遭到壓制。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安徽等省農民群眾率先實行包產到戶,被“左”的思想束縛的人認為這是“分田單干”,“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黨中央總結群眾的實踐經驗,廢除人民公社制度,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8億農民獲得了對土地的經營自主權,解決了我國社會主義農村一個大的制度問題,從而促使農村經濟全面振興。農村的改革牽動了整個改革和建設事業(yè)。改革從農村發(fā)展到城市和在全社會范圍發(fā)展商品經濟,成為必然趨勢。但是,那種認為商品經濟同社會主義公有制不能兼容,市場力量的任何加強都意味著資產階級力量的加強的僵化觀念相當頑固,嚴重阻礙經濟體制改革的全面展開。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作出《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突破了把計劃經濟同商品經濟對立的傳統(tǒng)觀點,確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商品經濟,同時確立了以公有制為主體發(fā)展多種經濟成分的方針,為全面經濟體制改革提供了正確的理論指導。科技和教育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也都在清理“左”的思想基礎上提上日程,呈現(xiàn)出一幅波瀾壯闊的全面改革圖景。
頂住和遏制住“左”的思想回潮,改革開放得以承繼和發(fā)展。進入90年代以后,我們面臨著蘇聯(lián)東歐改革失敗,我國國內改革進入解決深層次矛盾的攻堅階段,在一些人中出現(xiàn)了新的思想僵化,甚至對改革開放是否正確產生懷疑。極少數人還想回到“文革”以前的狀態(tài)去。他們把改革開放看作是引進和發(fā)展資本主義,把前些年出現(xiàn)的一些所有制實現(xiàn)形式,如股份制、租賃制、承包制說成是私有化“潛行”,等等,使改革遇到極大障礙。在鄧小平同志把舵領航下,黨中央作出正確的歷史抉擇,堅持基本路線不動搖,先后作出了一系列深化改革開放的重大部署,使改革開放事業(yè)在國內外復雜艱難的情況下繼續(xù)得到堅持和發(fā)展。
回顧歷史,我們不難看出,十四年來,恰恰是通過排除“左”的束縛和干擾,我國的改革開放事業(yè)才得以勝利前進。我們要在今后把改革開放引向深入,就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警惕、防止和打破“左”的干擾和影響。
“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左”,不是針對一時一事而言,而是貫穿改革的全過程,適用于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社會主義改革是一場深刻的革命,是一個探索、創(chuàng)新的過程,必然會遇到各種阻力?!白蟆钡暮陀业膬煞N錯誤思想的干擾和影響,將貫穿于改革開放的全過程。由于“左”的積習很深,改革開放的阻力主要來自這種積習。因此,“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就不是針對一時一事而言,而是適用于改革全過程,乃至適用于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它既是對我們黨幾十年斗爭歷史的深刻總結,也是有強烈的現(xiàn)實針對性和歷史前瞻性的,將長遠地起指導作用。十四大將鄧小平同志的這一論斷寫進修改后的黨章總綱,成為黨的根本大法,就是以此為根據的。
總結歷史經驗教訓,作為一種政治傾向,“左”主要是在以下八個根本問題上干擾黨的基本路線的貫徹執(zhí)行:
在社會主義的發(fā)展道路問題上,固守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個別具體結論,將基本制度和具體體制混為一談,把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多種社會主義模式看作是社會主義本身,思想僵化,迷信盛行,反對從本國實際出發(fā)選擇新的建設模式。
在社會主義的發(fā)展階段問題上,陷入空想,急于超越,排斥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必然的、合理的東西。
在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問題上,把發(fā)展生產力放在次要位置,而把脫離甚至阻礙生產力發(fā)展的所謂“上層建筑革命”“意識形態(tài)革命”放在中心的位置,用政治沖擊一切、代替一切。
在社會主義的發(fā)展動力問題上,否定改革是社會主義發(fā)展的直接動力,而把階級斗爭看作是統(tǒng)攝一切的根本動力,把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當作推動社會前進的唯一手段,用姓“社”姓“資”的抽象原則作為判斷一切是非的標準。
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外部條件問題上,看不到社會主義生存環(huán)境的變化,反對學習、借鑒、利用資本主義條件下所創(chuàng)造的一切先進文明成果來發(fā)展自己,把對外開放看作是引進資本主義制度。
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政治保證問題上,看不到四項基本原則所包含的時代內容,堅持社會主義成了堅持某種社會主義模式;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成了只要專政不要民主;堅持黨的領導而拒絕改善黨的領導;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口號下把馬克思主義變?yōu)榻┧啦蛔兊慕虠l。
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戰(zhàn)略步驟問題上,反對先富帶后富,認為綁在一起受窮才是社會主義,一部分人或一部分地區(qū)先富就是兩極分化;在建設速度上,或者急于求成,或者求穩(wěn)怕亂。
在社會主義的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問題上,把知識分子看作是有“和平演變”危險的異己力量,動不動就搞什么“重組階級隊伍”,以人劃線,以事劃線,把革命同志當敵人對待,如此等等。
可以設想,在這樣一些根本問題上如果聽憑“左”的傾向頑強地表現(xiàn),那就不可能有黨的改革開放總方針和一系列與之配套的方針政策,十四年改革開放就不可能堅持下來并取得巨大成就,今后也不可能沿著這條正確道路繼續(xù)走下去。問題的癥結在于,我們實行的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更新,這就內在地規(guī)定了它的社會主義性質,那么它在其中發(fā)生和發(fā)展的條件,它所解決的矛盾性質和主要方面(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fā)展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和文化體制),就決定了它所遇到的阻力,主要來自在長期“左”的觀念和體制下形成的迷信教條、墨守成規(guī)、不思進取的“左”的傾向。因此,主要是防止“左”,就必須是一個長期性的基本方針。
黨的基本路線能否堅持百年,取決于我們防“左”反“左”的能力
我們正處在歷史的關節(jié)點上。我們要在本世紀90年代初步建立起新的經濟體制,然后到下世紀20年代初,即建黨100周年的時候,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到下世紀中葉建國100周年的時候,基本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這是一項十分宏偉又異常艱巨的任務。完成這一任務的決定性條件,就是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基本路線。而黨的基本路線能否堅持百年,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防止和排除“左”右干擾、特別是“左”的干擾的能力。
如何增強防“左”的能力呢?
最重要的是加強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特別是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最新成果,是活生生的馬克思主義。她第一次比較系統(tǒng)地、初步地回答了像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fā)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用新的思想、觀點,繼承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只要我們學習和掌握了鄧小平同志的理論觀點和方法,我們就可以有效地避免理論上的重大失誤。另一方面,又必須努力學習現(xiàn)代科學文化知識?!八顒t所載者重,土厚則所植者蕃”,有了豐富的多方面知識,就能開闊視野,增強對事物的辨別能力,有助于克服認識上的主觀隨意性和片面性。
其次,深入實際,才能夠使已經掌握的正確理論產生巨大的實踐威力,使已經形成的認識在實踐中經受檢驗和得到校正,才能夠及時、準確地傾聽到實踐的呼聲,使我們的認識不斷符合發(fā)展變化的新形勢。脫離實際,就不可能取得對社會主義發(fā)展規(guī)律的正確認識。這樣,就勢必要犯主觀主義的錯誤,或者習慣于沿用過去熟悉而在新條件下已不再適用的舊方法和舊經驗,犯經驗主義的錯誤;或者由于思想僵化,脫離現(xiàn)實生活而把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某些設想和論點教條化,把外國經驗絕對化,犯教條主義錯誤。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在現(xiàn)時代條件下,都表現(xiàn)為“左”的傾向,或者說與“左”同構。為了防止“左”的錯誤,保持同客觀實際的一致,必須深入實踐,投身到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實踐活動中去,隨著實踐的發(fā)展而不斷修正舊有的認識。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保持和人民的一致性。黨的基本路線和改革開放政策代表了放大人民群眾的最根本的利益,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支持。廣大人民群眾對“左”的東西干擾黨的基本路線和改革開放是不滿意的、抵制的。而我們有些同志對“左”的東西抵制不力,斗爭不力,不是認識水平問題,而是私心作怪?!白蟆睅в懈锩省Α白蟆钡娜藖碚f,是敲門磚;對本來不“左”的人來說,它又是護身符。因此,這里實際上是個個人利益至上,還是人民利益至上的問題。我們應該有那么一點覺悟,有那么一點精神,“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在事關人民根本利益、事關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問題上,拋棄個人利害得失打算,勇于為人民的利益堅持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