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文中
編者按:每一代青年,由于社會環(huán)境不同,成長中會遇到不同的煩惱。今天,改革開放的大潮沖擊著當代青年的思想,使大家在實現(xiàn)社會化的進程中碰到了許多新的煩惱,如人際交往、社會適應(yīng)、尋找自己的位置、實現(xiàn)自我價值等方面。希望青年朋友的來稿,寫出具有時代特點的煩惱,以描繪90年代青年成長的軌跡。
一個人的坎坷,不是一首悲歌,不是一杯苦酒。面對坎坷,勇敢向前,山再高,越過坎坷,可達山上樓閣;河再寬,越過坎坷,可得彼岸香果。
同許多青年朋友一樣,在難忘的中學時光,我充滿幻想,總想當名神氣的記者。幾篇文章見報,老師鼓勵我畢業(yè)后報考復(fù)旦大學新聞系,說那里是名記者的搖籃。從此,我專心功課,希望通過高考的獨木橋走向成功彼岸。誰料七月大戰(zhàn)我敗走麥城,記者夢隨之破滅。家境貧寒,負債累累,加上母親犯病,全家人沉浸在雙重打擊之中。這一切,對不滿20歲的我,太突然了,望著整天怨聲嘆氣的雙親和衣衫破爛的弟弟,我的心都要碎了。天哪,我可怎么辦?
就在那個夏天,我第一次流下了辛酸之淚,品嘗了生活的艱難。淚水流盡之后,我選擇了一條“梁山之路”——棄學從商,去尋求自已的經(jīng)濟基礎(chǔ)。
一個書生,投身社會大潮,如寸魚置海,難起波浪。但我堅信,只要有汗水就會有收獲。于是我告別親人和熟悉的小山村,只身縣城,開始我漫漫的求索之路。
在施工工地,我自薦當起瓦工。一天十多個小時的抬、搬、挖和太陽的暴曬,換來滲滿汗水的四元半工錢。我開始懂得錢的價值。緊張勞累后的片刻小憩,我掏出隨身帶的英語課本復(fù)習起來。日復(fù)一日的暴曬和滿負荷勞作,使我變成“非洲難民”。有一天,忽然一位老工友通知我說公司經(jīng)理叫我去一下。懷著忐忑不安的心跨進了“衙門”。不料,這位經(jīng)理竟然請我到他家當家庭教師,輔導兩個孩子的外語,月薪150元,還提供三餐飯。頓時,我沉浸在社會的溫情之中,我得感謝這位經(jīng)理的善待和器重。同時慶幸自己這一個月的忍耐和對書本的癡情。就這樣,憑著一股感激之情和極端負責的精神,我很勝任這份工作。一天,當經(jīng)理告訴我說,他兩個兒子取得省外語競賽二等獎時,我真不相信自己居然還有教師的天份。
憑著汗水和真誠的辛勞,我換來的是近800元的人民幣。望著它,我流淚了,拭干幸福的淚花,我前進的決心更大了。在許多許多善良而友好的人們幫助下,經(jīng)歷種種艱難曲折,我變成了“書商”,當起學校和出版社的聯(lián)絡(luò)人。后來我又辦起自己的“書店”。這800元的資金,經(jīng)歷一年半的變化,已成了3000多元。可拿這作書店的周轉(zhuǎn)資金是杯水車薪。我又遇到了資金周轉(zhuǎn)的難題。當時,鄭州一家出版社寄來一份近6000元的訂單,各中學也極需這批“搶手貨”。如能吃進,一個月內(nèi)穩(wěn)賺1000元。而此時我手頭資金不足,處于一籌莫展之中。家人幾次勸我放棄,可我仍相信天無絕人之路。萬般無奈之際,我寫了封求援信,寄給縣城一家銀行行長。沒想到,他們派人調(diào)查時,竟支持我為學校采購書本資料,在無人擔保情況下,冒著風險借貸4000元給我。在此后,不到3個月,我除還清貸款外,贏利達2000多元。
一番生意場上的酸甜苦辣之后,我已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萬元戶”,基本上奠定了我的經(jīng)濟基礎(chǔ)。有人說我有“經(jīng)濟頭腦”,有人勸我去干大生意。但我清楚,金錢是身外之物,是手段而非目的。我不愿做金錢的奴隸、精神的乞丐。不管是生活的磨難,還是金錢的誘惑,都阻擋不住我為理想而奮斗的決心。而今,我已打定主意,棄商從學,重溫書本,去實現(xiàn)我的記者之夢。
人生會有磨難和艱辛。無數(shù)希望破滅又升起。我彷徨,我奮爭。一無所有的凄涼,我受過;一閃即逝的隱痛,我經(jīng)歷過;腰纏千金的富足,我擁有過。我渴望成功,但更多的也許是失敗,但我們不能為之退縮。為了我夢中的橄欖樹,不管流浪何方,我會壯心不已,信念不滅??v然道路曲折,前途依然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