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野
講授英國文學史這門課程已經(jīng)多年了,每年都為教科書發(fā)愁。按理來講,應當選擇原版的英國文學史,可是,現(xiàn)在的大學英文系高年級學生都注重口語,文學理論書讀不下去,知識也貧乏,我講到莎士比亞的Venus and Adonis時,講了好久居然連Venus是誰也不知道,后來譯成漢語,才恍然大悟,原來是“維納斯”!
所以,只有在中國自己編寫的教材中找。應該說,陳嘉先生在生前編寫的四本英國文學史和三本英國作品選讀是理想的書。而且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編排合理,評論恰當,很少出現(xiàn)印刷錯誤。有幾年是用他的教本??墒?,學校規(guī)定每周兩節(jié)課,讀一年。也就是說只有七十多個教時。七十多個教時能學多少呢?何況十七、八世紀的作品相當難懂。有人說,布置他們自己看,一定要讀完!話是好說,做起來可是難??!外籍教師講,沒有良好的參考書與詮釋,他們也看不懂。這不是假話,我們中國人讀唐詩宋詞也并非個個能懂。
陳嘉先生的書不符合需要,去年我就在大學教科書目錄中我,終于找到了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英國文學史及選讀》只上下兩冊,篇幅不大,便為學生訂了。自然,這學期用這新教材了。真是“不用不知道,一用嚇一跳!”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應該說是個很不錯的出版社??墒沁@部書敗壞了這家出版社的名譽。幾乎很難有幾頁不出現(xiàn)錯誤。原來我圖省事,以為這兩冊書用起來很方便;結果,凡是作品都要找原著核對。如不校對,就會發(fā)現(xiàn)漏詞、錯詞、甚至掉行。把subject印成sub-gect,把Lion-Hearted印成Lion-H-eared,把yon印成you可以說是“小事情”,雖然學生翻了個把小時詞典難以確定,畢竟我一眼看出,給他們訂正了。有些地方我也感到捉摸不定,如《哈姆萊特》的獨白選段上,有如下兩句:
And lose the name of ac-tion,Ngmph,in thyorisons
Be all my sins remem-berd.
讀到這里,我覺得莎士比亞怎么也疏忽大意了,這個Nymph也不交待清楚。我于是翻開莎翁全集,想找一下有什么注解。這一查,才知道我錯怪了莎先生,原來他的詩行是:
And lose the name of action.softyounow,The fair Ophelia! NymPh,in thy orisons
Be all my sins rememerd.
讀文學作品,一個詞印錯了會出現(xiàn)大笑話,如莎士比亞的第十八首十四行詩,第十一行:
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wanderst in his Shade,
其意思是:“死神也不會夸口你在他的陰翼下徘徊”,而書中把brag印成drag,不是變成笑話了嗎?
另外,像下面的情況也有不少,如to managed secure,是根本不應該出現(xiàn)的語法錯誤。
上面都是印刷的錯誤,很難說是編者的錯誤。我奇怪的是這么一家專門和外語打交道的出版社竟然如此地不慎重,這的確和“商務”以及“人民”這類出版社不可相比的。
另外,這部書編得也極其草率。不少內容都是東拼西湊來的,我提出以下幾點以供參考。
一、作為史與作品選讀的結合,必須有觀點明確的批評或評論,如陳嘉先生的書中,大至整個時期,小至一篇詩歌,都有恰當?shù)脑u論。如果沒有評價,就成為材料的堆砌。對讀者有什么幫助呢?該書作者似乎不了解如何編寫一本《英國文學史及選讀》的方法。只是零敲碎打地拼湊一些史料及選幾篇作品,因此破壞了文學史的整體性。比如,講到《哈姆萊特》至少要告訴讀者,哈姆萊特為什么延緩行動,是憂郁癥呢?是野心呢?是“鬼魂引錯了方向”,還是伊狄普斯情結呢?馬克思主義者的評價是什么呢?作者卻沒有談到。因此,人們要想,什么書才是有用的書,像這樣的書也算是教科書嗎?
二、作為史,要有一個系統(tǒng)性,特別每一位作者與史的關系必須交待清楚,每一部作品的時代意義要向讀者講清楚,而作品的情節(jié)用不著多介紹,留給教師去講。此書正相反,較多的篇幅講作品情節(jié)。比如在莎士比亞的一節(jié)中,選讀的篇幅不算,共有15頁,而介紹《哈姆萊特》及《威尼斯商人》的情節(jié)竟達十頁之多。這種做法是不符合教科書要求的。
三、注釋部分,最難的地方必須注釋。此書恰巧有些最難的地方倒沒有注釋。而不須要注釋的地方卻大加渲染。
總之,編寫《英國文學史》應持慎重態(tài)度。編者應有相當?shù)挠⒄Z功力,而且要有深厚的文學批評修養(yǎng)。否則,書是寫出來了,而得到的效果是負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