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存在還是毀滅

1989-07-15 01:07石南征
讀書 1989年10期
關(guān)鍵詞:母狼耶穌波士頓

石南征

人們似乎已經(jīng)形成這種印象:不論艾特馬托夫?qū)懯裁?,注定會引起轟動。的確,自六十年代以來,艾特馬托夫的創(chuàng)作從未被蘇聯(lián)讀書界和批評界冷淡過。因此,長篇小說《斷頭臺》的轟動并不使人感到意外。

然而,一部作品的轟動畢竟有其自身的理由。從題材來說,《斷頭臺》涉及到當(dāng)代蘇聯(lián)社會一個十分敏感的問題——青少年吸毒和販毒。長期以來,蘇聯(lián)報刊對此問題長期遮遮掩掩,未敢深言。從主人公來說,《斷頭臺》選擇了一個基督徒作為正面形象,這在蘇聯(lián)文學(xué)史上實屬罕見。從寫法來說,《斷頭臺》顯得頭緒紛繁,光怪陸離,似乎將許多毫不相干的東西糅合在一起,令人迷惑而又稱奇。這一切足以引起某種轟動。當(dāng)然,轟動并不排除爭論。

《斷頭臺》不僅是一部大膽而新奇的作品,而且是一部極其嚴肅的作品。抱著純消遣的目的來讀這部作品,難免要失望。讀者分明感到,作者并不是在專心致志地講述故事、描繪人物、展示場景,而是時時提示讀者去頓悟,去思索。有時,這種提示演化為直接的爭論和思辨式內(nèi)心獨白。作品的理性色彩是十分引人注目的。

從最表淺的層次上說,《斷頭臺》是一部社會暴露小說。作者懷著沉重的憂思,揭露出當(dāng)代蘇聯(lián)現(xiàn)實中存在的種種弊端和邪惡。

吸毒和販毒向來被看作資本主義社會的痼疾,而艾特馬托夫大膽揭示出:這種邪惡不但存在于蘇聯(lián),而且相當(dāng)猖獗。作品中一個鐵路檢查員說:“你們信嗎,光是上個季節(jié),在我們這個路段就判了一百多個少年,釋放的也是這個數(shù)”。作品主人公阿夫季受某報社委托著手調(diào)查這一問題。他原是宗教講習(xí)所的學(xué)生,因執(zhí)著于新的上帝觀念的探索,觸怒教會,被作為異教徒驅(qū)逐出講習(xí)所。他抱著繼續(xù)探索的決心走上社會,準備為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做一些實事。他冒著極大風(fēng)險,打入販毒團伙之中,掌握了這方面的第一手材料。從事毒品勾當(dāng)?shù)膸缀醵际乔嗌倌辍K麄冎械脑S多人從小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和家庭溫暖,最終走上邪路。販毒者在蘇聯(lián)構(gòu)成了一個完整的行業(yè)系統(tǒng),行規(guī)嚴厲,活動隱蔽??ι降瘸鞘谐闪硕酒返募⒌亍X湺菊邚哪抢锍霭l(fā),千里迢迢混入中亞草原,采集一種叫“阿納沙”的當(dāng)?shù)卮舐?,然后偷運回來賣大價錢。對于一般的蘇聯(lián)公眾來說,這些情況是聞所未聞的?!稊囝^臺》在一定程度上擔(dān)負了新聞媒介功能。

當(dāng)然,作品的重點還在于描繪販毒者精神上的墮落。阿夫季在販毒團伙中面臨的是一些極端空虛、極端庸俗的年輕人。如果說他們還有什么信仰的話,那么就是——錢。一個叫廖尼亞的團伙成員才十六歲,卻已是販毒老手,并以此自傲。當(dāng)有人問他:你要的是什么——上帝還是錢?他毫不猶豫地回答:“錢!”阿夫季與團伙頭目格里尚進行了一次激烈的辯論。格里尚說:“世界上什么都可以買,什么都可以賣,連你那個上帝也包括在內(nèi)”;“通向上帝的路我也有一條,我走的是后門”。他的上帝就是醉生夢死的吸毒。在返回內(nèi)地的火車上,阿夫季試圖勸說販毒者懺悔罪過,但他們撲上來狠狠地揍他,把他從飛馳的火車上扔下。

鏟除社會邪惡是全社會的事,必須引起全社會的重視。但有人總是以維護“國家威望”為由,不讓公眾得知事實真相。阿夫季死里逃生后,寫成草原隨筆。誰知這篇充滿公民責(zé)任感的稿子卻同“國家威望”發(fā)生了矛盾,于是被“槍斃”。阿夫季痛心不已:“到什么時候我們才不再宣揚,就連災(zāi)難在我們國家也是最好的呢?”

不久,阿夫季又成了另一場災(zāi)難的見證人。但他再也無法去寫什么隨筆,因為他本人也成了這場災(zāi)難的犧牲品。他為愛情第二次來到中亞。由于偶然原因,他成了一個臨時拼湊的官方圍獵隊的一員。天上,直升飛機低低掠過,發(fā)出駭人的轟鳴。地上,成千上萬只羚羊匯成狂奔的洪流。射手們坐著越野車堵截羚羊群,用沖鋒槍掃射。羚羊像割草一樣被撂倒,夾在羚羊群中的狼崽也未能幸免于難。這就是莫云庫姆大草原上濫殺野生動物的血腥一幕。造成這一幕的不是偷獵者的貪欲,而是當(dāng)?shù)仡I(lǐng)導(dǎo)的決策。由于肉類交售計劃不能完成,野生羚羊竟被列入“肉類資源”。阿夫季無法容忍這種喪失理智的屠戮。他號召殺紅了眼的獵手們懺悔,停止惡行,但遭到比上一次更狠毒的報復(fù)。他被打得奄奄一息,又被吊到一棵鹽木上。在“國家計劃”的名目下,對動物的圍獵演變成了對人的兇殺。

對于一些領(lǐng)導(dǎo)干部來說,濫殺野生動物之類的投機取巧是容許的,而要實行真正的改革則是絕對不行的。作品的另一個主人公牧民波士頓很早就提出小隊核算問題。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使牧民感到自己是土地的主人,才能提高勞動積極性。但“報紙腦袋”農(nóng)場黨委書記科奇科爾巴耶夫卻死守僵死的教條,誣陷波士頓“歪曲社會主義原則”,“進行富農(nóng)式的蠱惑宣傳”,對“革命成果進行倒算”。據(jù)他看,生產(chǎn)搞不好,是由于“群眾性的宣傳鼓動工作搞得不好”,“當(dāng)務(wù)之急是及時地根除私有心理”。

《斷頭臺》觸及到當(dāng)今蘇聯(lián)種種令人憂慮的現(xiàn)實問題,但這并不是作品的重心所在。作品不是孤立地描繪發(fā)生在蘇聯(lián)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件,而是把具體事件放在歷史的和世界的廣闊背景上來透視。作品不過于追求實實在在的筆法,而是有意在敘述中凸現(xiàn)種種隱喻—象征結(jié)構(gòu),促使讀者超越具體事件去感悟深層的普遍意蘊。作品中時時出現(xiàn)的爭論和思辨式內(nèi)心獨白則直接為讀者提供了思索具體事件的哲理角度。因此,《斷頭臺》主要的不是一部社會小說,而是一部哲理小說。

在情節(jié)主干中嵌入另一種情節(jié),從而為情節(jié)主干的解讀提供一種獨特背景,以拓展作品的內(nèi)在意蘊,這是艾特馬托夫最常用的小說結(jié)構(gòu)手段之一。在以往的創(chuàng)作中,艾特馬托夫用于嵌入的主要是本民族(吉爾吉斯族)以及蘇聯(lián)中亞、遠東各民族的神話傳說。而在《斷頭臺》中,艾特馬托夫把目光投向了具有世界影響的《圣經(jīng)》,更準確地說,是投向耶穌其人。這是艾特馬托夫力圖使作品突破時空局限而獲得全人類性的新嘗試。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新嘗試是一個同伊斯蘭教具有天然聯(lián)系的中亞作家作出的。

作品中嵌入了耶穌受難前同羅馬駐猶太總督本丟·彼拉多在耶路撒冷的對話。艾特馬托夫有意對福音書中有關(guān)的描述作了重大改造。這對于即使沒有細讀過《圣經(jīng)》原本而只瀏覽過“圣經(jīng)故事”一類讀物的人來說,也是一目了然的。蘇聯(lián)某些批評家和有關(guān)專家指出,艾特馬托夫在描寫耶路撒冷對話時在常識方面有一些失誤。失誤是有的,但更主要的恐怕還是有意的改造。以往艾特馬托夫在引入神話傳說時也都要作這種改造。他說過,他并不是簡單地將神話傳說包容到作品中去,而是“在消化的狀態(tài)中利用它們”。因為這種嵌入成分要服從作品的總體構(gòu)思的需要。“如果古老的傳說不能積極面向今天的任務(wù),就不應(yīng)當(dāng)去觸動它們”。比如,長篇《一日長于百年》中所嵌入的曼庫特的傳說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經(jīng)過再創(chuàng)造的產(chǎn)品。有人認為,艾特馬托夫在改造《圣經(jīng)》的有關(guān)描述時偏離了原型的基本事實和思想。這不能不說是個值得重視的問題。不過,這一問題又被作品的敘述角度所沖淡。因為作品中的耶路撒冷對話處處滲透著主人公阿夫季的感覺。換言之,這是阿夫季心目中的一場對話。阿夫季是一個公然修正《圣經(jīng)》、提出“現(xiàn)代上帝”觀念的宗教改革者。同時,他畢竟是個初出茅廬的青年,在學(xué)識和思想上都免不了帶有幼稚的痕跡。所有這些都自然地反映在耶路撒冷對話之中。

這場對話的總主題可概括為:什么是人類的最高真理?對話雙方尖銳對立。對彼拉多來說,權(quán)力就是上帝和良心。誰擁有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誰就是上帝。世界秩序就是靠強權(quán)維持的。人是卑微的,他們只追隨帝王,只服從權(quán)力和財富。這是萬古不移的真理。而耶穌認為,真正的歷史是人性弘揚的歷史,但這種歷史在塵世上還沒有開頭。人類的確崇拜權(quán)力,而這正是人類的不幸。從人類的始祖被逐出伊甸園起,人類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罪惡和劫難。生活對于人類已經(jīng)成了最后的審判。耶穌憂心忡忡地描繪了一幅駭人的世界末日圖景。而導(dǎo)致世界末日的正是人與人之間的仇視。獲救的道路只有一條,那就是懺悔罪惡,實現(xiàn)精神上的自我完善。這就是上帝之子的所謂復(fù)活。上帝之子不會真的起死回生,而是“通過自身的苦難在人們身上返回自身,在人們身上返回到人們面前”。耶穌更多的是作為凡人而不是作為神來描繪的。

耶穌對人類前景的憂慮成為整個作品的基調(diào)。自七十年代以來,艾特馬托夫的創(chuàng)作中越來越明顯地突現(xiàn)出這種憂慮基調(diào)。艾特馬托夫曾指出,如今“哈姆雷特式的問題‘存在還是毀滅已經(jīng)超出了個人的感受,而成為全人類面臨的迫切問題”。這正是使艾特馬托夫產(chǎn)生憂慮的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根由。由此觸發(fā)了他對善與惡的長久、深入的思索。在《花狗崖》中,他把世界隱喻為大海中的一條小船。在《一日長于百年》中,他以幻想筆法寫到,發(fā)現(xiàn)外星文明的消息幾乎釀成一場全球性內(nèi)訌。而在《斷頭臺》中,耶穌所描繪的世界末日圖景很自然地使人聯(lián)想到可能落到人類頭上的核末日:“周圍一派死寂,到處覆蓋著一層火災(zāi)浩劫留下的黑灰,大地成了一片廢墟——不見森林,不見耕地,海上不見船只,隱約可聞的只是那遠處傳來的悠遠無盡的奇特聲響,像隨風(fēng)飄蕩的悲哀的嘆息,像從地心傳來的鐵的號哭,又像那撩人哀思的喪鐘”。

在對話的背景下,阿夫季的經(jīng)歷顯示出開闊的意義。阿夫季是抱著拯救世界的決心走向生活的。他十分清楚在蘇聯(lián)和世界上發(fā)生的事情。他為整個人類的前景而憂慮。當(dāng)他了解到吸毒和販毒、濫殺野生動物的實情后,他更加感到問題的嚴重性。作為一個涉世未深的基督徒,他所選擇的解決問題的道路是:直接站到惡人面前,感化他們,規(guī)勸他們改惡從善,皈依上帝。這是一種勇敢而真誠的選擇,同時不能不說是一種危險而幼稚的選擇。從他踏上東去的火車那一刻起,耶穌式的苦難便在等待著他了。在阿夫季身上我們看到了耶穌的身影(在其人而不是神的意義上)。他像耶穌那樣自覺地走向十字架。他像耶穌那樣為了信仰而不肯說出求饒的話。在他與格里尚的辯論中我們可以聽到一千九百多年前耶穌與彼拉多對話的回音。他最后被坎達洛夫一伙摧殘致死,吊在鹽木上,更使人想起受難的耶穌。阿夫季最終未能阻止住世間的惡行。在復(fù)雜而嚴酷的現(xiàn)實面前,他的說教是軟弱無力的,甚至有些滑稽。但他在精神上確有使無神論者為之動情之處。他促使人清醒地面對現(xiàn)實,促使人繼續(xù)探索人類的出路。阿夫季死了。世界并未因他的努力而變得更美好。但作為一個人,他沒有放棄自己的責(zé)任,他以基督徒的方式作了最大努力。這使人想起《白輪船》中為理想自溺而亡的小孩。艾特馬托夫說,小孩以自己的方式反抗了惡,他死了,被激流沖走了,但他必定在讀者心目中找到棲身之所。

除耶路撒冷對話之外,作品中還嵌入了一個虛構(gòu)的格魯吉亞故事《六個和第七個》。它為阿夫季的經(jīng)歷提供了另一種背景。國內(nèi)戰(zhàn)爭中,肅反工作者桑德羅奉命打入叛匪內(nèi)部。匪徒被擊潰了。匪首等七人準備越境,逃往國外。七人中包括負有使命的桑德羅。他們?nèi)计痼艋?,最后一次唱起家鄉(xiāng)的歌。六個匪徒和第七個人桑德羅唱得如醉如癡。這一夜,世界上沒有人像這七個人這般親近。最后一支歌唱完了,桑德羅舉槍將六個人全部擊斃。任務(wù)圓滿完成,但桑德羅把槍轉(zhuǎn)向自己,扣動了扳機……善與惡問題的復(fù)雜性在這一故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艾特馬托夫說,桑德羅在消滅惡人的同時,“也消滅了作為人的自我”。阿夫季同樣是打入惡人內(nèi)部,但他選擇了解決問題的另一條道路。他最終失敗了,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但他為世界真誠地憂慮過,追求過,探索過。

從表層聯(lián)系來看,阿夫季的經(jīng)歷與另一主人公波士頓的經(jīng)歷是由一對狼的經(jīng)歷連綴在一起的。狼在揭示作品的哲理內(nèi)涵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艾特馬托夫?qū)游锏拿枥L總是很精彩的。在以往的創(chuàng)作中,他成功地刻畫了駿馬古里薩雷(《別了,古里薩雷!》)、雄駱駝卡拉納爾(《一日長于百年》)、長角鹿母(《白輪船》)等形象。如果說《斷頭臺》在其它方面尚存在種種不足,那么對狼的描寫則是無可挑剔的。

在人們的印象中,狼通常與兇殘狡詐聯(lián)系在一起。但在《斷頭臺》中,狼卻成了慈愛、寬容、正義的象征。而販毒者、,圍獵者反倒顯得比狼更兇殘,更像野獸。狼的人性與人的獸性形成鮮明的對照。母狼阿克巴拉與公狼塔什柴納爾一家充滿親情和忠誠,而格里尚、坎達洛夫等人無一不是自顧自的光棍漢。惡棍巴扎爾拜雖然成了家,但妻子在他眼里還不如牲口。有意思的是,在狼的家庭中居統(tǒng)治地位的是母性的力量,而公狼雖然體魄強健,卻只能充當(dāng)配角。公狼的魯莽總是被母狼的理智所阻止。在莫云庫姆大草原上,母狼第一次與阿夫季相遇了。當(dāng)時阿夫季正善意地同小狼崽們玩耍。母狼猛撲過來,但即刻發(fā)現(xiàn)阿夫季并無惡意,于是在只剩下三步遠時突然從嚇得跪倒在地上的阿夫季頭頂上躍了過去。野獸沒有傷害阿夫季,但阿夫季卻死在了自己的同類手里。比起這些殺人兇手來,狼顯得善良得多。因此,當(dāng)阿夫季被坎達洛夫一伙折磨得只剩下一口氣時,他沒有向暴徒們求饒,而突然喊出:“快救救我,母狼?!崩鞘菬o法救阿夫季的。比起那些持槍的野獸來,狼的利齒又算得了什么!在莫云庫姆大草原那血腥的一日,狼的一家夾雜在羚羊群中拼命奔逃,越野車在一旁飛馳。突然,“母狼阿克巴拉眼前出現(xiàn)了一張人的面孔。這面孔顯得那么近,又那么可怕,讓它看了個滿眼,嚇得它差點倒在車輪底下”。多么精彩的描寫!作者在談到這個片斷時說:“野獸看清了野獸。”被現(xiàn)代科技武裝起來的二十世紀的人類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人類之惡也因此變得更加難以控制。整個地球都在人類的巨大力量面前顫栗。莫云庫姆大草原的屠戮只不過是這種力量的小小示威。

然而,人類必須為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在這個意義上,“惡有惡報”是一定會應(yīng)驗的。兩只狼的瘋狂報復(fù)象征著懲罰的力量。但狼并不是天生要與人為敵的。在《斷頭臺》的大部分篇章中,狼是作為被損害者的形象出現(xiàn)的。狼一次次逃亡,一次次遭受失去后代的痛苦。天下之大,竟找不到兩只狼的立足之地。從莫云庫姆草原輾轉(zhuǎn)來到伊塞克庫爾高原,狼找到了新的家,母狼生下了第三窩崽。但這里也不是世外桃源,人類之惡染指了世界各個角落。惡棍巴扎爾拜偷走了狼崽,把它們換了酒喝。狼悲痛欲絕,從此開始在光天化日之下襲擊行人,咬死牲畜,對人實行嚴厲的報復(fù)。

如果作品僅僅寫到這一步,或者設(shè)計一個由巴扎爾拜直接面對狼的報復(fù)的結(jié)局,都不免流俗。無論在世界文學(xué)還是蘇聯(lián)文學(xué)中,這類罪與罰的構(gòu)思早已不新鮮。蘇聯(lián)當(dāng)代作家阿斯塔菲耶夫那轟動一時的名篇《魚王》,寫的就是一個偷獵者反被獵物所害的故事。《斷頭臺》的新意在于,它讓一個無辜的好人成了懲罰的直接承受者。由于巴扎爾拜帶著狼崽回家時曾在波士頓家停留,于是波士頓家便成了兩只狼報復(fù)的主要目標。它們每夜都在附近哀號,攪得波士頓和妻子心神不寧。波士頓被迫射殺了公狼。母狼銷聲匿跡。一天,波士頓的心愛幼子肯杰什跑到戶外玩耍,一只“大灰狗”朝他走過來。被母性的渴望苦苦煎熬著的母狼突然覺得,這孩子就像自己的狼崽。于是,它叼起孩子甩到背上,向山里跑去。聞聲趕到的波士頓被迫向母狼射擊,母狼倒下了,肯杰什的胸部也被打穿。絕望至極的波士頓找到一向與自己為敵的仇人巴扎爾拜,殺死了他,然后頭也不回地走了。他去向政府自首。他感到,世界末日到了。

波士頓的悲劇似乎是偶然的,其實包含著必然。人類是一個整體。正如阿夫季在同格里尚爭論時說的,“除了生與死之外,世上沒有孤立的命運,沒有彼此間完全隔絕的命運。而在生與死之間,我們所有人都象織布機上的棉紗一樣被編織在一起”。惡有惡報,但承受報應(yīng)的并非總是直接負有責(zé)任的。厄運不幸落到波士頓頭上。如果要追尋厄運的根子,那么至少可以從巴扎爾拜的惡行追溯到莫云庫姆草原的大屠殺。這場屠殺不僅給動物界帶來了“世界末日”,不僅殘害了善良的阿夫季,而且其余波又毀了波士頓一家??辖苁驳乃老笳髦祟愃鶓?yīng)受到的最殘酷的懲罰,象征著人類所面臨的“世界末日”。這是一個告誡:世間的任何一種惡行,無論它發(fā)生在地球上的哪個角落,都同所有的人息息相關(guān)。制止惡行,弘揚人性,是每一個人的責(zé)任。

耶穌死了,阿夫季死了,肯杰什死了,桑德羅死了,母狼阿克巴拉和公狼塔什柴納爾也死了……這么多的死亡,這么多的悲劇?!皵囝^臺”——這是人生苦難的象征。它提醒人們對世界的責(zé)任,呼喚人們的良知和理性。世界末日已經(jīng)降臨在莫云庫姆大草原的動物界,難道它果真要在人類眼前發(fā)生?存在還是毀滅,該是人類作出抉擇的時候了。

(《斷頭臺》,艾特馬托夫著,李桅譯,漓江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十月第一版,3.25元)

猜你喜歡
母狼耶穌波士頓
一次彎腰等于十八次彎腰
年輕的母狼
我對每個人說再見
英國耶穌受難日
狼曾舔過我的手
波士頓禁止公務(wù)員吐槽申奧
裸婚
狼的家庭充滿溫情
讓狼舔舔你的手
撒旦的試探
南阳市| 且末县| 淮阳县| 垫江县| 辽中县| 都兰县| 岗巴县| 建阳市| 托克逊县| 安化县| 龙江县| 阳朔县| 藁城市| 兴宁市| 大兴区| 塔河县| 会同县| 探索| 金秀| 枣强县| 醴陵市| 城口县| 衡阳市| 临安市| 朝阳区| 宁晋县| 杂多县| 广水市| 磐石市| 宽甸| 龙陵县| 新密市| 临潭县| 慈溪市| 疏附县| 邓州市| 手机| 农安县| 右玉县| 南丰县| 虞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