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青
在我國古老的文學傳統(tǒng)中,有“文心”、“賦心”、“詞心”的說法。顧名思義,文章是寫“心”的。女作家丁寧的這部散文集,封面上如隱隱于數(shù)峰蒙蒙細霧之中的四個道勁秀逸的字體:“心中的畫”,緊緊地吸引著讀者去窺視那“心畫”,去揭開它的層層帷幕。
照一般的想法,女性的筆,似乎很少有一種氣魄和偉岸。然而,她的筆觸,從祖國的南端——南海,西到帕米爾高原,迤邐新疆、西藏的昆侖山;從德國的柏林,到羅馬尼亞的布拉索夫城,綿延兩大洲,橫貫數(shù)萬里。讀著她的散文,象是清風,又象是細雨,吹拂、浸潤著讀者的心田:這是一種藝術的魄力,或者叫作誘惑力!
散文沒有誘惑力就不是好散文。意大利著名詩人賀拉斯在論詩時,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一首詩僅僅具有美是不夠的,還必須有魅力,必須能按作者愿望左右讀者的心靈?!痹陂喿x這“長幅畫卷”時,人們會發(fā)現(xiàn),作者純樸、高尚的感情,始終左右了我們的心靈。在《心中的畫》、《華年》等文中,作者的文筆如無聲而又無盡的雨絲,抒發(fā)了對戰(zhàn)爭時期普通人民的真純、深摯的懷念和情感。在《愧疚》一文中,寫到她的父親,她對遠在異國找活計的父親的依戀:“自我四五歲的時候,爹每次離家我都一路小跑,追在他的身后,一直過了東河大橋,喊著‘爹,過年你可回來呀!爹仍然頭也不回,大聲回答:‘回!你趕快回家吧!那背影,那土色的錢褡子,一直變得很小很小,然后看不見了,我才扭轉頭哭著回家。”這是怎樣的細膩和深情,令人想起我們散文傳統(tǒng)中,如朱自清《背影》的那種醇厚溫良的人情味!
有人說,散文是“飛”的藝術。清代文學評論家劉熙載說過“文之神秘,莫過于能飛”,讀丁寧的散文,我們是否也會捕捉到這種“飛”?在這部集子中,作者收集了如《天山之子》、《膠林葉香》等八篇描寫祖國大好河山和社會生活緊密相聯(lián)的作品,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奮斗在我國各條戰(zhàn)線上的各族人民的辛勤勞作,以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表達了作者對他們的崇敬。另外,作者還描繪了羅馬尼亞的優(yōu)美山川,和羅馬尼亞人民熱情、善良、正直的品格。這一幅又一幅的多彩畫卷,在我們的眼前,慢慢舒展開來,向我們打開了一個奇瑰的世界:俏麗的山川!偉大的人民!
深切關懷著祖國和人民的丁寧,必定也時刻關注著她周圍人的命運和處境,尤其是那不正常年月和不正常的際遇。在《涓涓細流》一文中,作者以情深意婉的詞句,描寫了一九六七年她和冰心被軟禁在同一間小屋的境遇,以及粉碎“四人幫”后,冰心忘我的辛勤寫作,和熱情扶持青年作者的事跡,字里行間都充滿了作者對前輩作家的深深敬意,也在我們的面前躍出一個清雅秀潔,但又意志力極強的冰心來!
閱完這“長幅畫卷”,我們的面前站著的是熱情、開朗,而又深沉和思索的丁寧,她的筆間的風波濺起了動人的浪花,她洞悉歷史步履之維艱,歡樂與痛苦并存,落后與進步比鄰。她明白“我自知才能和經(jīng)驗的缺乏,在將來的實踐中,還會碰到許多困難,但我堅信一點,讀書、學習,會給我以補償”。這樸素的言辭,是作者發(fā)自肺腑的心聲。這言辭和心聲對于讀者,尤其是青年的讀者,又會成為一種誘惑力,它將引導和扶持他們?nèi)ダL制自己明天的畫卷。
(《心中的畫》,丁寧著,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八四年三月第一版,0.8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