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國孚
周亞夫傳(節(jié)錄)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邊。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軍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軍棘門;以河內(nèi)守亞夫為將軍,軍細(xì)柳,以備胡。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xì)柳軍,軍士吏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天子先驅(qū)至,不得入。先驅(qū)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吾欲入勞軍?!眮喎蚰藗餮蚤_壁門。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qū)馳。”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成禮而去。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乎,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于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月余,三軍皆罷。乃拜亞夫為中尉。
周亞夫軍細(xì)柳的故事只用了二百七十九個字,就塑造出一個個性鮮明、神采飛揚(yáng)的人物形象,可謂一文記一事,一事傳千古。篇幅短,人物活,“寥寥幾筆,而神情畢肖”,是此文顯著特點(diǎn)。
選材出奇制勝
《孫子兵法》上說,“凡戰(zhàn)者,以正合,以奇勝”,主張出奇制勝。寫文章何嘗不是如此,石破天驚就是這個意思。何為奇?孫臏說:“以異為奇?!币虼?,文章脫離常規(guī),打破窠臼,寫“人人心中有,人人筆下無”,寫“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事,必能制勝。
在等級森嚴(yán)的封建社會,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quán)利,“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可居然出現(xiàn)了士卒把勞軍的皇帝拒之營外,將軍見天子而不拜這樣的事情,真堪稱奇跡。司馬遷以卓異的目光,在周亞夫倥傯一生中攝取到這“駭人之事”,采擷人史。這件事本身就無比雄辯,只要忠實地記錄下來,細(xì)柳營戒備之森嚴(yán),軍紀(jì)之嚴(yán)明,周亞夫治軍之有方,為人之剛正,就盡在不言之中了,周亞夫一個“持威重,執(zhí)堅刃”的將軍,就突兀而立。
司馬遷慧眼視“奇”材,寫人所不曾寫,言人所不能言。尚奇,正是司馬遷文筆的特點(diǎn)。蘇轍稱他“為文疏宕,頗有奇氣”。陸游在詩中說司馬遷“感慨發(fā)奇書”?!妒酚洝分员蛔u(yù)為“史家之絕唱”,“絕”,很多地方來源于“奇”。
情節(jié)一波三折
司馬遷在這篇短文中,不僅寫了矛盾,而且寫得充分,迭宕起伏,情節(jié)一波三折,讀起來暢快淋漓。
《周亞夫傳》的開頭,以簡潔的文字交代了皇帝勞軍的背景后,立即觸及矛盾:“天子先驅(qū)至,不得入?!苯酉氯ィ闰?qū)言明天子將至,仍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好家伙,一上來就是令人吃驚的三個“不得入”,如狂瀾驟起,頓時把人物推人矛盾斗爭的漩渦。這些士卒和將軍的結(jié)局將怎樣?這些懸念逼著讀者看下去。以后,皇帝直接昭示將軍,方得入營。突然,又冒出一個士吏,公然以命令的口吻聲稱:“軍中不得驅(qū)馳?!闭媸且徊ㄎ雌?,一波又起。天子將如何動作?當(dāng)讀者屏息讀到,“天子乃按轡徐行”時,才稍出了一口氣。在此之前,作者筆下鑄起一座攔河大壩,并竭力在壩內(nèi)推波助瀾,已成波濤翻滾之勢。爾后,寫周亞夫見皇帝持兵而揖,一句“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擲地有聲,吐語驚人。有如突然提起大壩的閘門,激流奔騰而泄。人們對周亞夫的敬意油然而生,全文達(dá)到高潮。
這時,作者又猛地將目光從寬闊的勞軍現(xiàn)場,一下子集中到文帝身上。把受到震驚的文帝“為動”、“改容”、“式車”這一細(xì)節(jié),展示得歷歷在目,強(qiáng)烈渲染了周亞夫話語的分量。一個凜然可敬、威武不屈的將軍,呼之欲出。
最后,寫皇帝“成禮而去”,文章可順勢而收。作者卻橫出一筆,再生波瀾,用“群臣皆驚”及文帝的感慨,烘云托月,突出周亞夫。全文在新的高潮中戛然而止,言盡意深。
語言繪聲繪色
袁枚在《隨園詩話》中說:“一切詩文,總須字立紙上,不可字臥紙上。人活則立,人死則臥?!敝軄喎虮粚懙描蜩蛉缟?,無疑屬于“立”在紙上的。奧秘何在?恐怕不可小看巧妙地運(yùn)用了對話。
篇幅長,插入人物對話容易;篇幅短,寫對話難,往往陷入抽象的、梗概的敘述。司馬遷力避這一點(diǎn),匠心獨(dú)運(yùn),竟大段大段寫了人物對話。全文二百多個字,對話占了一百三十個字。這樣,讀起來,猶如聽在勞軍現(xiàn)場采制的“錄音新聞”,令讀者感到音容宛在,笑貌若出,如見其人,如臨其境。人物對話,增添了文章的立體感、現(xiàn)場感。
用極少的對話把人物寫活的一個關(guān)鍵,是人物必須說著獨(dú)自的與其性格、身分相符合的語言;而不能說著相同、死板、生硬的話。文中先后寫了五個人,風(fēng)姿各異,語言富有個性特征,如,“天子且至”,只聽此四字,就可想象出皇帝先驅(qū)驕橫、傲慢的神態(tài)。而一句“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使那忠于職守、理直氣壯的軍門都尉動于紙上。天子號稱“口含天憲”,他的話給人以威壓、居高臨下的感覺;然而小小的軍門竟敢“不聞天子之詔”。全文中,周亞夫只一句話,但嚴(yán)正而剛直,表現(xiàn)出大將風(fēng)度??傊?,每人一吐語,便給人聲貌口吻各不相同的感覺。故有人評價說,早在兩千年前,司馬遷已經(jīng)理會到人物語言必須體現(xiàn)出人物社會特征和心理特征這一藝術(shù)原則,這是毫不過分的。這正是司馬遷駕馭語言的功力所在。
(摘自《解放軍報》通訊198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