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世運
這里講的是一對戀人的真實故事。它沒有離奇的情節(jié),只有平平常常的人,平平常常的事……順著歪歪斜斜的石階,登上山城重慶嘉陵江邊一棟樓房的平頂。此刻已是深夜,江南江北殘燈點點,江水無語,夜風蕭瑟。一位姑娘倚著欄桿,呆呆凝望著深不可測的江水。她的名字叫邵海渲。
身后,那一棟早已沉沉入睡的五層樓房里,住著她的父母。誰會知道,親生的父母,竟然把女兒逼得痛不欲生。
這是1978年的元月初。小邵前兩天才從幾百里路外的達縣回到重慶,在家住了三天,被母親罵了三天。父母不同意她的婚事,硬逼她與男朋友斷絕關系。女兒怎能違背自己的心意拋棄心上的人兒;她愛他,思念他,多么希望他能突然出現在自己身旁……
他們第一次見面是在永川縣文化館。小邵代表板橋區(qū)玉峰公社下鄉(xiāng)知青來縣城參加創(chuàng)作會議;皮運明也是會議代表,他是本縣臨江鎮(zhèn)下鄉(xiāng)知青。小皮一身道地的農村娃打扮,貌不驚人。但是在討論會上他的發(fā)言卻使小邵贊慕不止。不知不覺地,她開始注意這個不愛說話的“農村娃”,主動與他攀談,捧出自己的作品向他請教。接觸愈多,她愈感到他是個聰明、純樸的好青年。而小皮感到她熱情而又穩(wěn)重,機敏而又好學。兩顆心,默默地相愛了。但誰也沒有表露出那個神圣而甜密的“愛”字。后來,在一次分手時,她真沒想到,他突然變得這樣“勇敢”,主動提出為她送行。她也沒有想到,他又是如此膽小,第一次與她握手,竟然象受了驚嚇,車開出很遠很遠了,他還撫摸著那支被她握過的手,呆呆地立在車場……
自此后,他們之間的書信不斷,但兩人并未沉湎于戀愛的漩渦之中。小邵埋頭勞動,被評為“優(yōu)秀知青”,不久被調到公社當廣播員。后來,她被招工到礦上當工人。小皮在地區(qū)農校學習,以后成了公社農技員,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愛情并未因地位變化而變化,他們愛得更深、更真。但是,父母卻竭力反對這門婚事。
難道一個干部的女兒就必須求婚于“門當戶對”的干部兒子?難道一個工人與一個農民相愛就是丟人?愛情呵,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愛情?寒夜籠罩的嘉陵江無言回答這個重大的問題,投江一死也不能扭轉爹娘的舊思想。不!我不能死,我不能不明不白地葬身魚腹!我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國青年,決不做封建思想的犧牲品;美好的未來屬于我們這一代,我要生存,要斗爭……
冷酷的嘉陵江被拋在身后。小邵走回自己的小屋,收拾好簡便的行李,坐等到晨曦微露之時,悄悄地向車站走去。一回到礦上,她就把父母對她的威逼一五一十地寫信告訴了皮運明,表達了她對小皮堅貞不渝的愛情,也流露了“不得相愛,不如一死”的悲觀情緒。信催思情,小皮立即趕往達縣來到小邵的身邊。幾日的傾心交談,驅散了小邵心上的愁云,堅定了相愛不渝的信心。二人又把愛情的遭遇共同向黨組織作了匯報,取得黨組織的同情和支持。分手時,他殷殷叮囑,共同努力做好父母的工作。
路燈把人影拉得又細又長。天近傍晚,山城已是萬家燈火。
跨過嘉陵江大橋,皮運明向未來的岳父的機關走去。小邵的父親見一位農村娃來找他,感到莫名其妙,便把他帶進自己那充滿嚴肅氣氛的辦公室,手端茶杯,然后用審視的目光望著面前的“不速之客”。小皮不直接通報自己的姓名,卻把一張蓋有“臨江公社”公章的介紹信雙手捧給小邵的父親。
小邵的父親看完介紹信,臉色突變,勃然大怒:“原來是你?誰承認你們的關系?”小皮鎮(zhèn)靜地說:“我們,我們自己!”“我是她的父親,我不同意!”小皮說:“正是為此,我才特地來拜望您。您雖然是長輩,但我們都是共產黨員……”“豈有此理……”一場舌戰(zhàn)就這樣開始了。真沒料到,這個滿身土氣的農村娃娃卻生著一張厲害的嘴。眼看硬的不行,小邵的父親又換了個口氣說,父母把孩子養(yǎng)大多么不易,“如果你同情我家,就應該和我女兒一刀兩斷”。小皮卻以柔和的語調回答:“正因為我同情您家,我才不能與海渲一刀兩斷;因為海渲是不愿一刀兩斷的,違背她的心愿,不僅會使她痛苦,也會給你們家庭帶來痛苦。”小邵的父親見軟硬全不行,就拿出斷絕父女關系來相威脅:“就算我沒養(yǎng)這個女兒!我不是她的父親!”小皮情真意切地說:“不管您認不認您的女兒,我們是要認您這位父親的。您不同意我們的婚事,說穿了是因為我是個小小的公社農技員,是個農民!難道您不是農民出身,難道革命不需要農民,你瞧不起農民,你追求的是‘門當戶對!”
“你給我出去!走1”“啪”地一聲拉熄了電燈。
小皮站起身:“走就走。我不是來與您老人家吵架的,我來的目的,是希望您承認您是我們的父親,我們是真心誠意愿做您的好兒女的。我相信,我們的婚事是誰也拆不散的,有優(yōu)越的社會主義制度為我們作保證,我們不會成為梁山伯與祝英臺!”小皮走了,走下大樓階梯,走在長街的路燈下,漸漸消逝在夜霧中。小邵的父親長嘆一聲,腦子里進行著激烈的斗爭。
“媽媽!”
沒有應聲。
“媽媽!”仍然沒有應聲。
小皮和小邵仍不氣餒,他們密切配合,當面談不攏,就寫信。一年多來他們不知給父母寫過多少熱情洋溢的信,渴望他們回心轉意。兒女的真情終于感動了父親,但母親仍然固執(zhí)已見。
1979年國慶節(jié),小皮和小邵又一同來到重慶。一進邵家門,兩人一起喊:“媽媽”,連喊幾聲沒有應聲。
小邵母親那冰冷的臉色使小皮實在難以忍受。傍晚時,小皮氣沖沖地奔出房門。小邵追出來,怎么勸也勸不住,
“那你就走吧!沒出息的人!”姑娘傷心地流下了眼淚。
小皮賭氣往前走去,腳步卻越來越慢?!皼]出息的人!”我真是個沒出息的人嗎?他在路燈下徘徊,思索……
愛情,不是金錢的奴仆,不是權力地位的供品,她是心靈的召喚、理想結合的產物,是兩顆赤心的節(jié)拍譜就的歌曲……
解放這么多年了,有多少青年男女的婚姻還靠父母包辦。造成這樣的現象固然有社會原因,但當事的年輕人難道就沒有責任嗎?—或者因為軟弱、或者因為遷就,或者因為無知而任人擺布,或者因為急躁而弄巧成拙;總之是自己的失誤,無能,沒出息!
是的,不能做一個沒出息的人!不要忘記,我們是新時期的中國青年,是未來的主人;我們的素質應當是:勤勞、智慧、文明、禮貌、有理想、有毅力,在任何環(huán)境下都能有信心,不急躁不氣餒。
小皮又走進邵家的大門……
第二日他早早地起了床。掃地、擦玻璃,……默默無聲地干活,他要用實際行動感動未來的岳母娘。
自己的事自己做主。如今小皮和小邵已經登記結婚了。但他們并沒認為萬事大吉,仍然更耐心地做母親的工作:因為他們愛媽媽。兒女等待著母親的笑臉。希望媽媽能從兒女的孝敬之中得享天倫之樂。
可敬的老人,您還要固執(zhí)到什么時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