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個體投身于群體的事業(yè),從而獲得非凡的意義,點點微芒,當被放在合適的位置上連綴在一起,也能照亮祖國綿延的里程。
邊境上,這幅壯美的青春壁畫,宜近觀更要遠看。
佇立在歷史的墻繪前,以地域為經(jīng)緯,你的目光投向祖國的白山黑水。從浴血抗聯(lián)到東北振興,無數(shù)閃光的生命化作一塊塊彩磚,鑲嵌在一起,組成了每一個時代的主題畫。恢宏的壁畫里,你也想找到自己的位置。
祖國的召喚,就是青年贏得出彩人生的機會。吉林省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關于吉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2024年在全省首次實施千人以上規(guī)模的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項目,將其作為興邊富民、穩(wěn)邊固邊的重要舉措,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實踐載體。
他們來自我們,我們也能成為他們。攜一縷基層的星光擦出人生亮色,1511名來自五湖四海的西部計劃志愿者,仿佛一千五百多塊彩磚,緊緊鑲嵌在吉林11個邊境縣(市)。平凡的個體投身于群體的事業(yè),從而獲得非凡的意義,點點微芒,當被放在合適的位置上連綴在一起,也能照亮祖國綿延的里程。
邊境上,這幅壯美的青春壁畫,宜近觀更要遠看。
正值隆冬,長白山下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中俄朝邊境盡是一片茫茫的林海雪原。作為吉林省西部計劃志愿者,張皓源和另外兩名青年魏赫辰、寧吳迪來到琿春市敬信鎮(zhèn)二道泡村剛剛4個月。記得初來時還是盛夏,每逢下班后,便有橙紅色的晚霞緩緩沉落在村委會對面的圖們江上,蘆葦在光影中飄蕩?!拔蚁矚g看夕陽灑在水面上的粼粼倒影,因為那昭示著每一天都會有不同的風光?!比艘黄鹧刂桃古軙r,他常常這樣想。
為迎接市檢和省檢評估,年底要再次入戶走訪逐一確定村民的家庭收入,截至年底,三個小伙伴每人已走訪了70多次。西部計劃志愿者的到來,補充了村務各條線的工作力量,與村“兩委”一起,托起了村民滿滿的幸福感?,F(xiàn)在每周六下午三點到五點半,村部會議室里都會開辦志愿者公益小課堂,陸續(xù)有村民把孩子送來補習功課。
邊境村深邃的夜空上,無盡的繁星閃爍著微弱而堅定的光芒。晚飯后,志愿者宿舍也次第亮起了一盞盞燈光。書桌前,張皓源正用電腦編寫著村史。來到這里后,他開始反復想起那句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的寄語:“到基層和人民中去建功立業(yè),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書寫別樣精彩的人生。”是的。他想,到基層和人民中去,這里天地廣闊,處處都有學以致用的舞臺。為什么選擇西部計劃?因為我想擦亮自己的人生——用這里的星光和白雪。
畢業(yè)于中央民族大學社會學專業(yè),學生時代的張皓源就對地方史寫作有所涉獵。大三暑假期間,他參加了北京市教工委舉辦的“千人百村”活動,曾在平谷區(qū)寅洞村協(xié)助村委邢書記開展過村史編撰。申請西部計劃服務地時,吉林是張皓源的首選。兒時他曾就讀于遼寧的朝鮮族學校,大學期間,清華學者宋念申的《在延邊發(fā)現(xiàn)中國》使他深受啟發(fā)。走出象牙塔,這一次,他想用腳步代替眼睛,去丈量、去感受、去親身參與祖國現(xiàn)代的邊疆建設,在衛(wèi)國戍邊中觸摸人民、土地、國家如何推進“中國”這一概念演化的脈絡。
“書記,我看到規(guī)劃報告里提到咱們村要修建村史館,要是還沒有找到合適的村史撰稿人的話,不如就交給我們來試試吧!”來到二道泡村的第一天,張皓源便嗅到了“機遇”。在村支書崔鵬的鼓勵下,由張皓源牽頭,魏赫辰和寧吳迪也加入到二十余萬字的村史編撰中來。紙上得來終覺淺,雖然村部檔案室里存放著不少現(xiàn)成的材料,但只有腳步才能走進歷史的深處。為此,三人曾逐戶拜訪玉泉洞“越獄遺址”附近的老人,在口口相傳中得知這座外表極為普通的房舍竟曾是侵華日軍關押村民的營地。1932年2月,朝鮮族共產黨員樸志榮帶領12名被關押的愛國村民奮起反抗,打倒看守,在圖們江和林海的夾縫中越獄成功。這樣的故事不該隨著老一輩人的逝去,在無言的風雪中湮沒于歷史的長河,青年們都感到了時間的緊迫。他們的腳步也曾遍及附近的群山,尋覓著往昔的印記,這片昔日東北抗聯(lián)為之浴血奮戰(zhàn)的土地,山山金達萊,村村烈士碑。林海之下,圖們江靜靜流淌,遠眺群山起伏,好一派壯美江山,而那山勢分明就像我們民族的歷史,在曲折中不斷前進。
從實地走訪、向專家請教到去琿春市圖書館查閱老縣志……對于志愿者們來說,只要想干事,村“兩委”都會給予大力支持。這樣的事例比比皆是。在龍井市三合鎮(zhèn)北興村,經(jīng)過充分的調研論證,志愿者團隊提出依托當?shù)氐耐ピ航?jīng)濟,開展集養(yǎng)殖、農旅于一體的“釣蝦”項目,很快在村“兩委”及駐村工作隊的協(xié)調推薦下,獲得了本地企業(yè)的資金支持。如今,村里的閑置庭院已被志愿者們打造成綜合養(yǎng)殖實驗大棚,張智淘、王儲、王佳玉、耿飛飛在湖北購置了20萬尾蝦苗,期待著首批藍鉗鰲蝦上市的時刻。
風物長宜放眼量,許多事似乎都需要時間的沉淀才能看清收獲與意義。在二道泡村,張皓源日益感到胸中蓄積起一股澎湃的情感。入村后不久,他被選為吳大澂紀念廣場的志愿講解員。“此刻,我們的雙腳正丈量著歷史的印記,因為這里就是吳大澂與俄國人談判爭回來的土地。后世的我們或許能更加深刻地看到先輩們斗爭的意義,會感慨即使那樣積貧積弱的年代,也有像吳大澂一樣挺身而出、寸土不讓的人……”9·18紀念日當天,張皓源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接待講解,至今仍保持著至少半月一次的頻率。服務的過程中,他時刻留心著聽眾們的反饋,希望大家的眼神不要飄,能一直跟隨自己。廣場上,吳大澂雕像的眼睛始終深情地眺望著出???,為了講好這個眼神里的故事,張皓源常常獨自對著宿舍的白墻反復練習。
此間7、8公里之外,便是距離敬信鎮(zhèn)中心最遠的回龍峰村。同一時間,志愿者李煒剛從附近的民宿里洗完澡,裹著棉帽,匆匆跑回100米外的村部宿舍。一個月前,村部1000米外的東口監(jiān)控里發(fā)現(xiàn)了東北虎,這使李煒走夜路時總覺得有些害怕。然而在這里,一切美好仿佛也在經(jīng)過的路上。漸漸地,貴州老家的女朋友不再反對自己的選擇,不久前,甚至還表示或許畢業(yè)后也會報考。這樣的轉變令他喜出望外,今早推開房門時,一束霞光映照在他的臉上。對于服務期滿的西部計劃志愿者,許多省份都出臺了不同的支持政策,想到日后或許能和女友雙雙在吉林定居,這樣燦若朝霞的未來真是值得期待。
與許多人一樣,青年李煒把參與西部計劃視作人生的重要中轉點和加油站。求職期間,一場突如其來的家庭變故使他錯過了秋招和春招。在輔導員老師的建議下,4、5月份開始報名的西部計劃順理成章地成為他的首選。就這樣,瞞著女友,李煒來到了吉林。
敬信鎮(zhèn)上被分到回龍峰村的志愿者只有李煒一人。下班后,大家陸續(xù)離開村部,真的是萬籟俱靜。尤其是睡覺前,關上燈,整個村莊仿佛都在耳畔窒息了。黑暗中,他能聽到自己的心跳。他很害怕。來到這里的第一夜,李煒對自己說,我想找到價值,我想為村民做點事,所以這就是我要克服的第一關。遠去了城市的喧囂,李煒逐漸習慣起5、6點鐘被雞鳴和牛叫喚醒的日子。村里大多是留守的朝鮮族老人,跟隨駐村工作隊入戶走訪時,他會逐一將村委和民警的電話存錄進老人們的手機。但有些瞬間,他也會因為日子太無聊而想到放棄。直到那一天,他發(fā)現(xiàn)了比自己更孤獨的青春守望。
2024年10月12日午飯后,在村支書朱成敏的指引下,李煒穿過了一片茂密的玉米地,找到了爬上村部正對面山頭的小路。小山之上,一座高大的烈士碑靜靜地守望著整個村莊。想必他們犧牲時大多和我一樣年輕吧。他一一閱讀著上面樸素又陌生的名字,忽然明白了何謂“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第二天,他一個人去琿春市區(qū)看了場電影《志愿軍:存亡之戰(zhàn)》。但李煒最喜歡的電影還要數(shù)《長津湖》。這里距離朝鮮只有一山之隔,嚴冬到來后,看著密林里厚厚的白雪,他更能具象化地感受到趴在那里,一動不動地堅持下來是怎樣的偉大。站在祖國的邊疆,他開始重新審視“戍邊”的意義,不覺間恍然明白:原來,多少個深夜里,自己上下求索的“價值”就在每一件平凡的日常工作里:當自己和大家一起,沿著圖們江的堤壩清撿垃圾,一個上午下來,雖然黑色羽絨服被風沙吹成了黃灰色,卻守護了一江清水,這就是“價值”;當自己逐漸和群眾打成一片、當遇到困難時,村民們已經(jīng)能不見外地招呼自己幫忙;當迎著夕陽,自己和養(yǎng)牛農戶安大哥一路說說笑笑把牛全部找齊,牽回家;當村部門口又留下了群眾悄悄送來的水果……這些都是“價值”。其實我并不孤獨。李煒想。線上,他把每一天的工作錄成視頻,將這里的“價值”講給遠方的女友;線下,不時舉辦的聯(lián)誼活動中,李煒認識了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
12月3日,敬信鎮(zhèn)和楊泡滿族鄉(xiāng)東阿拉村兩地的西部計劃志愿者們在鎮(zhèn)上舉辦了一場工作聯(lián)誼會,活動中,來自成都的東阿拉村西部計劃志愿者汪秀君絕對是笑容最燦爛的女孩之一。同村志愿者張麗笑、李學敏還清楚地記得,4個月前,剛到村部時的汪秀君是怎樣的沉悶寡言;而如今,她不僅已經(jīng)能和大家一樣獨當一面地進行電商直播,甚至還能在帶貨本村大米時,面對鏡頭毫無壓力地跳舞。
確實,作為同行人中為數(shù)不多的南方姑娘,初來乍到東阿拉村,面對與家鄉(xiāng)迥異的風俗習慣,汪秀君曾一度認為自己無法融入這里的集體生活。志愿者們的晚飯需要自行開伙。當會議上問到“誰會做飯”時,雖然經(jīng)常在家里燒菜,汪秀君卻并沒有舉手?!斑@個‘會’,肯定是‘精通’的意思,而我只是會做而已,上不了臺面?!庇谑?,她低下了頭。
融入,并不意味著改變自我;而是因為感受到被包容、被認可、被尊重,從而敢于綻放出更加真實絢爛的個性之花,在集體的花圃中與齊放的百花一起美美與共。一次因為吃不慣東北菜,汪秀君悄悄去廚房燒了道麻辣水煮肉片,出乎意料的是,她的廚藝得到了大家的熱烈贊美。慢慢地,這份自信也延伸到了工作中。在每周末晚上的團支部例會上,對于應如何更好地利用周末時間幫扶村里的青少年輔導功課,她第一次舉起手,發(fā)表了自己的意見。
村民們點贊孩子的作業(yè)質量提高了、村里直播間每天三播地運營起來了、帶貨賬號“小張老師的駐村日記”粉絲破千……如水般平淡流淌的日子,卻在衛(wèi)國戍邊這一共同事業(yè)的映照下閃爍起熠熠的光芒。如今對于汪秀君來說,思鄉(xiāng)之苦早已被一份份跨越山海的情誼撫平:下班后,與舍友李學敏結伴到村部北口的商店取網(wǎng)購的快遞包裹;9月30日傍晚,拉著張麗笑一起去追天際突然出現(xiàn)的彩虹……12月21日冬至,在東阿拉村的集體宿舍里,汪秀君迎來了自己的24歲生日。夜色平鋪在窗欞上,廚房里搖曳著溫暖的燭光,大家把生日帽戴在她的頭上,高聲唱著生日歌。她雙手合十,許愿,吹滅蠟燭,一片歡呼中,啪的一聲,電燈再次亮起?!霸肝以谶@里,能夠遇見更好的自己,人生出彩,夢想成真!”這是方才,她對自己新一歲的祝福。腳踏實地與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進步,她和他們一道,滿懷希望地迎接著明天的不同風光。
西部計劃——這幅鑲嵌在祖國邊境上的青春壁畫,近觀能看到閃光的肌理;鏡頭拉遠,更能看清畫作本身的意義。2024年8月,琿春市密江鄉(xiāng)密江村一下子來了38名西部計劃志愿者。盤活村內閑置房屋、建立合作社抖音賬號“密江印記”、在跨境商品零售中心助力村民線下銷售農產品……青年們依托“密江田園”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孵化出庭院經(jīng)濟運營部、電商運營部等7個業(yè)務板塊,一系列風風火火的實踐為這座長白山下的邊陲村莊涂抹上亮麗的青春底色。
2024年8月7日,康峻瑋走下高鐵站,一眼看到人群中西部計劃志愿者的接站牌,頓時心潮澎湃。在琿春市委的統(tǒng)一領導下,1名服務單位的領導班子成員直接作為志愿者的“成長導師”,在延邊州培訓8天后,一輛小客車把大家接到了村部。食堂提供一日三餐、志愿者人才公寓里空氣能取暖裝置把溫暖送到每間宿舍、衛(wèi)浴間熱水器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這里的條件其實并不苦啊?!痹缫炎龊贸钥鄿蕚涞目稻|竟感到稍稍“失望”。
如今置身祖國的邊境,回望成長足跡,康峻瑋發(fā)現(xiàn)似乎有某種力量將自己一步步托舉到這里。2023年10月,通過共青團“揚帆計劃”,康峻瑋再次回到母校,成為一名學校團委的實習老師。8個月的實習里,他曾帶領學弟學妹們在寒冬臘月深入松原市四克基村,為這個古樸的蒙古族村莊打造出一幅100多米的“策馬奔騰墻繪”;也曾組織大家每晚排練4個多小時,最終取得了學校文藝會演的圓滿成功。2024年11月14日,身份已轉變?yōu)槲鞑坑媱澲驹刚叩目稻|作為留長就業(yè)代表,在一場座談會上與現(xiàn)場的青年學子們分享起自己的志愿故事,許多人由此對西部計劃有了具象化的感知。
“是啊,我就是大三那年在學校組織的交流會上,受到了一位在新疆服務的西部計劃志愿者學姐感染,所以畢業(yè)后也選擇來基層服務鍛煉。這樣的活動上,那顆種子總會在一些人心中生根發(fā)芽?!迸c大家熟識后,一次跟車去市里電商產業(yè)園盤貨的途中,電商運營小組成員周博文和康峻瑋說起了自己的經(jīng)歷。
青年學子們或許尚未察覺到,自己正站在聚力搭建的成長階梯上走向逐夢舞臺,那些看似偶然的指引滲透到生活的細枝末節(jié),默默參與著許多人每一次人生的關鍵選擇。2020年秋,結束兩年軍旅生涯的郭明毅考入了長春科技學院,畢業(yè)后他選擇留在吉林,成為一名西部計劃志愿者。如今郭明毅已被吸納進當?shù)氐拿癖M織,在鄉(xiāng)政府武裝部的組織下每周兩次參與邊境線巡檢工作。而對于康峻瑋來說,2024年十一期間由密江鄉(xiāng)政府主辦、密江村村委會承辦的“中華民族一家親 衛(wèi)國戍邊獻青春”文藝會演上,曾經(jīng)組織學校晚會的經(jīng)驗同樣派上了用場。“我建議把擊鼓作為開場節(jié)目,就像去年我們學校舉辦晚會時一樣,上來就是一場《鼓舞神州》,激昂的鼓點能一下子讓大家都振奮起來!”——確實是好辦法。很快,志愿者們便利用下班時間加緊排練起開場舞《五谷豐登》,有的女生連虎口都磨破了。會演非常成功:10月15日早晨,當16名志愿者斜掛朝鮮族長鼓,伴隨著熱烈的舞蹈,鏗鏘敲擊出漢族的傳統(tǒng)鼓點旋律時,全場都沸騰了。這場文藝會演還進行了線上直播,中場穿插村品推介,為即將帶貨的賬號“密江印記”預熱。那時,這些青年來到村里不過兩個月,一場聯(lián)歡比宣傳更有效地讓村民們了解到什么是“西部計劃志愿者”。后來入戶走訪時,一位老鄉(xiāng)曾告訴康峻瑋,是他參演過的詩朗誦《青春守邊》讓自己明白了“你們來這里做什么”。其實,這場聯(lián)歡對于青年們來說,何嘗不是一種雙向奔赴?悠悠一曲《鳳傳山》,讓志愿者們真切感受到密江“洞簫之鄉(xiāng)”的文化魅力;歌伴舞《祖國你好》更是把氣氛推向了高潮,此起彼伏的歡笑中,密江村老鄉(xiāng)們直接邀請志愿者們一起上臺舞蹈……
最是“小”事增情誼。幫老鄉(xiāng)接水、幫老鄉(xiāng)送菜、幫老鄉(xiāng)交電話費……無數(shù)這樣的“小”事匯聚起村民對志愿者們的信任和口碑。2024年11月23日,受強風影響,村里部分地塊的玉米倒伏嚴重,無法用機械收割。早上8點鐘,大家在駐村第一書記于會永的組織下,頂著嚴寒深入田間地頭,幫助受災老鄉(xiāng)完成搶收,回到村部時,每個人的褲兜里都能翻出玉米葉子。在這里,青年們助農的同時,也一定能感受到許多力量和人也在幫扶著自己。就拿每天朝夕相處、“手把手”指導幫帶的駐村第一書記于會永來說,那天在地頭,一次直起身來活動時,周博文忽然看見不遠處一個面色黧黑的“莊稼漢”正彎著腰熟練地翻撿著玉米,一面飛快走位,當時他真沒想到那位“比農民更像農民”的“老大爺”就是于書記。其實于書記只比他大十來歲,他看過于書記的照片,駐村前也曾是“白面書生”。搭建起助農直播間,為村部拉來文藝會演的贊助,動員青年們拍攝密江村古宅、洞簫視頻,依托G331大環(huán)線發(fā)展旅游經(jīng)濟……來到密江村后,包括周博文在內的志愿者們見證著在于書記的牽頭下,村里發(fā)生的諸多變化。大家看著他做,跟著他學,也想成為這樣的人。這些年,隨著交通條件的不斷改善,村里迎來了自駕的游客,村道上,不時有汽車駛過。夜幕低垂,星空閃爍。車燈劃破黑暗,在夜晚中鋪開,照亮了前進的方向。而志愿者們,正打著手電跟在光柱后面,肩并肩歡笑著健步而行——或許,這便是西部計劃志愿者的寫照吧。把目光放遠,在圖們市月晴鎮(zhèn)、和龍市崇善鎮(zhèn)……青年們被那束光引領來到這里,如同一塊塊彩磚鑲嵌在綿長的邊境線上,于是白山黑水間,徐徐鋪展開一幅青春壁畫。
而那束光又是什么呢?從成長賦能、政策引導、到建立聯(lián)動機制確保青年駐村后“人盡其才”,這場久久為功的接力賽上,一批又一批志愿者們站在前輩拼出的成績上繼續(xù)著共同的事業(yè)……成就每一塊彩磚亮色、鋪就這幅壁畫的力量,從來都是國家的戰(zhàn)略支持。是它將你,將我,將我們連綴在一起。我們追隨著那束光,被光芒照亮,在無比寬廣的舞臺上施展才干,無比自信地迎接著實現(xiàn)夢想的光明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