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年畫,迎新春。那些年歲,每逢新春之際,人們家中總會張貼新的年畫,以求吉祥如意、五谷豐登。年畫,這種根植于人間煙火的藝術(shù),樸實而有溫情,不僅裝點了人們喜慶的節(jié)日,而且寄托著人們美好的生活期冀。
年畫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彼時的人們相信萬物有靈,便用繪畫的形式來表達對神靈的敬畏和祈求。
要說年畫,得先說門神畫,因為年畫是由門神畫演進而來的。據(jù)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體例完備、記載歷代典章制度沿革的政書《通典》所載,商代“天子五祀”和周代“天子七祀”,都會祭祀門神和灶神。所謂五祀,指祭門神、戶神、行神、灶神、中溜(土神,亦指宅神),七祀則指周代設(shè)立的七種祭祀,即祭司令、中溜、國門、國行、泰厲、戶、灶。這些都與年畫的誕生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guān)系,因為年畫藝術(shù)的主要題材就是門神、灶神等。由此推斷,年畫的起源至少不遲于商周時期。
到了漢代,門神已經(jīng)具象化,有了神荼、郁壘兩個神名?!伴T神”二字,始見于《禮記·喪服大記》中的“君釋菜”。鄭玄注曰:“君釋菜,禮門神也。”《禮記·月令》又載:“孟秋之月……其祀門,祭先肝?!编嵭⒎Q:“秋,陰氣出,祀之于門,外陰也?!睗h代王充的《論衡》所引《山海經(jīng)》、蔡邕的《獨斷》及應(yīng)劭的《風俗通義》中都記載有門神為神荼、郁壘之說。關(guān)于神茶、郁壘,《論衡》引《山海經(jīng)》說:“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間東北日鬼門,萬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日神茶,一日郁壘,主閱領(lǐng)萬r鬼,惡害之鬼,執(zhí)以葦索而以食虎。于是黃帝乃作禮,以時驅(qū)之,立大桃人,門戶畫神荼、郁壘與虎,懸葦索以御兇魅?!币虼耍跐h代,人們除了對神荼、郁壘兩位門神行祭祀之禮,還將其與虎同畫在大門上。關(guān)于虎,《風俗通義·祀典》如此描述:“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執(zhí)搏挫銳,噬食鬼魅。”
到了南北朝,又出現(xiàn)了畫雞于門上作為門神的風俗?!肚G楚歲時記》載:“正月一日……帖畫雞,或斫鏤五采及土雞于戶上……懸葦索于其上,插桃符于旁,百鬼畏之?!?/p>
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記載:“俗好于門上畫虎頭……可息疫癘也?!碧拼拈T神畫除了畫虎,也畫當世英雄,唐初大將秦叔寶與尉遲恭便是。傳說,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期間,夢里常聞鬼哭狼嚎,以致夜不能寐。他的兩名大將秦叔寶、尉遲恭毛遂自薦,全身披掛,站在宮門兩側(cè)把守,李世民自此平安無事。他體恤兩人辛苦,命畫工畫下兩人形象,懸于宮門,稱為門神。人們見之,紛紛效仿,兩人形象遂成為門神畫的一種。
后來,大臣魏征也成了門神畫中的形象。《西游記》中說:“后門不安,該著魏征護衛(wèi)?!蔽赫鞯拈T神畫像中往往有“鎮(zhèn)宅”“福神”的字樣,故稱“福神魏征”。在唐代的各類門神畫像中,還出現(xiàn)了鐘馗,因其能舞劍驅(qū)殺一切不祥之物,故廣受人們歡迎,歷久不衰,至今仍是這樣。這或許跟唐明皇的推廣有關(guān)。據(jù)文獻記載,吳道子畫鐘馗后,唐明皇批曰:“靈祗應(yīng)夢,厥疾全瘳,烈士除妖,實須稱獎。因圖異狀,頒顯有司。歲暮驅(qū)除,可宜遍識。以祛邪魅,兼靜妖氛。仍告天下,悉仿知委?!彼鞂⑵鋸?fù)制品賞賜勛臣。
到了宋代,年畫已有今日之形貌,即在紙上畫成,并張貼于門板之上,而非直接畫于門板之上,或懸于門板左右。這時的年畫有版印和手繪兩種,題材眾多。在崇文抑武的宋代,門神中的文官形象屢見不鮮。
元代和明代的年畫,已不再局限于神話傳說和英雄人物,而融入了民眾世俗生活的內(nèi)容。明代年畫的最大特點是以寄寓吉祥喜慶為主。比如明代的年畫中出現(xiàn)了豬的形象,這在此前以門神為年畫主題的年代是不可想象的。然而,在古代農(nóng)業(yè)社會,家豬是重要的牲畜,關(guān)系人民生活的幸福,故而兼容時代性與實用性的年畫,便將豬的形象融了進去。年畫上的豬一定要是肥豬,以寄托普通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清代時,年畫的風行更進一步?!肚寮武洝酚涊d:“城中圓妙觀尤為游人所爭集。賣畫張者,聚市于三清殿,鄉(xiāng)人爭買芒神春牛圖。觀內(nèi)無市鬻之舍,支布幕為廬,晨集暮散。
沿著古道一路走來,年畫于人,若勝境相思,承載了美好的盼望。
(節(jié)選自《光明日報》2024年2月23日,有校改;標題為原文二級標題,原文一級標題為《迎年畫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