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浩然最早什么時候來的平谷,今已說不清楚。而北京平谷作為冀東革命老區(qū),且與河北三河、天津薊縣、北京順義、北京通州相鄰??箲?zhàn)勝利后,十四地委曾設在平谷城南東高村。浩然在自傳體小說第二部《活泉》里寫到,1949年春天,才脫產(chǎn)為干部的浩然接到上級通知:“火速到地委報到,參加黨校學習?!焙迫痪妥≡跂|高村北邊的南埝頭村,不久又搬到三河草橋村,學習了《社會發(fā)展簡史》《政治經(jīng)濟學》等,浩然從而第一次知道了人是由猿猴變來的。這次學習,對浩然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甚至對浩然的“一生道路都起到了決定作用”。
1
新中國成立以后,浩然在報社、在《紅旗》雜志社等工作,尤其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平谷無疑是浩然文學創(chuàng)作深入生活的重要根據(jù)地之一,也是后來浩然精心扶植文學新人的基地之一。如浩然文學紀念館就展示著三幅與平谷有關的照片:一是1971年浩然在平谷與農(nóng)村文學愛好者談創(chuàng)作,不少文學青年圍坐桌子周圍,浩然坐在一個木椅上為大家講著。從滿面的笑容來看,說談笑風生實不為過。一是1975年10月,浩然在平谷海子水庫(今北京市平谷區(qū)金海湖)擴建工地,推著裝滿大河光石的雙輪車。隨后又脫掉上衣,拿著鐵锨與民工一起從車上往下卸沙料。海子水庫的建設,灑下了浩然的滴滴汗水。
文學作者樊志有與我談起,初見浩然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浩然來峪口果園內(nèi)的平谷縣委黨校,為近百名文學愛好者進行文學講座。講座中,浩然深情地稱平谷是“第二故鄉(xiāng)”。浩然熱情洋溢的講座,點燃了作為農(nóng)村大隊新聞報道員的樊志有內(nèi)心深處的文學夢想。那時候,不知平谷多少文學愛好者一次次聆聽了浩然的文學輔導與講座,文學的種子播撒在了一顆顆年輕萌動的心靈上。1974年春,樊志有試著寫了一部中篇小說,輾轉(zhuǎn)到了浩然手里,受到了浩然的關注。后來,浩然來到縣里,建議組織一個由領導、編輯、業(yè)余作者組成的“三結(jié)合”創(chuàng)作組。很快,包括樊志有在內(nèi)的6人創(chuàng)作組便于9月成立了,這就是日后說的長篇小說《盤山春》創(chuàng)作組。浩然百忙中抽身來到創(chuàng)作組,就長篇小說如何組織結(jié)構(gòu)、如何塑造人物、如何描寫細節(jié)以及如何運用語言等進行有針對性的切合實際的指導。盡管這部長篇小說因時代變革最終未能出版,但這些人積累了文學寫作經(jīng)驗,也就成為平谷較早一批且影響至今的文學作者及組織者。而樊志有這個農(nóng)村青年,也因此走出農(nóng)村,徹底改變了人生命運。
2
1976年初,我高中畢業(yè)回村,不知咋就喜歡上了文學,經(jīng)常參加文化館舉辦的培訓班。那時主要是寫詩,后來改寫散文。記得一次浩然來平谷,與文學愛好者采風走進北部一道山溝里。當浩然坐在一塊大石頭上休息時,就文壇及自己寫作的一些事情與大家聊著聊著,竟情不自禁地流淚了。這應該是他重新認識自己、深入農(nóng)村、埋頭苦寫的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時期,也是我記憶里對浩然的最早印象。
我不善言談。浩然真正對我關注的,是在八十年代末。我寫了10年詩轉(zhuǎn)而寫散文,其中有些很短的類似散文詩的東西,鼓足勇氣寄給了根本不認識的天津《散文》雜志。不想很快就在1990年第八期以《短笛輕吹》為題的10篇,在前面兩三篇一般都是大家名家的重要位置刊出,且被收入《散文》雜志200期精選集,平均每期收錄不到一篇。就在這時,我又將寫的10多篇長點的散文寄給了浩然。1991年初,浩然為主編的《北京文學》雜志社,在通州舉行文學作者座談會,通知我參加。
通州會后不久,《北京文學》就在1991年5月號頭條位置,發(fā)表了我以《太陽下的風景》為題的13篇散文。記得幾年前一次文學座談會上,時任北京作協(xié)秘書長王升山與我談,說那年他剛到北京作協(xié),在醫(yī)院為老作家駱賓基陪床。駱老因腦血栓癱在床上,看了那期《北京文學》,問王升山看了沒有。
我是1980年參加工作的。當時平谷一位副縣長知道我喜歡文學,問我:“你知道浩然怎么寫作的嗎?”不等我回答,接著說:“我去看他,他正寫長篇小說,把小說中的各個人物及人物間的關系,甚至主要人物的命運都設計好,寫在一張大紙上,往墻上一掛,寫的時候隨時看著。”記得自傳體小說第三部《圓夢》,浩然就是在平谷西峪水庫旁邊的西峪山莊動筆寫的。當時我在平谷縣文化文物局任副局長,去山莊看望浩然。浩然在寫字臺上攤開八開稿紙,左手邊放個不厚的白紙訂的本子,寫滿密密麻麻的字,應該是每一章的主要情節(jié)梗概,也就是為《圓夢》搭好的架子,浩然所說的構(gòu)思稿。墻上掛著人物表也好,桌上擺著構(gòu)思稿也好,這樣做,應該就是避免寫作中寫跑了,寫偏了,寫亂了。一個作家的成功,一定有其獨特的成功之道。這些寫作的方法,是值得我們好好研究與學習的。
一次去看望浩然,臨別時浩然拉著我的手語重心長地說:“你當了副局長,官不小了,今后還是要好好寫作!”浩然一定是看到了社會上一些原本很有才華的寫作者,因走上了領導崗位,忙于工作和應酬,顧不上寫作而慢慢荒廢了,以此警示我。我深深記住了浩然的殷殷話語,不論社會如何發(fā)展,工作如何變換,手中的筆一直堅持寫到了今天。
3
1992年冬天,平谷縣委準備創(chuàng)辦一份《平谷報》,我被抽調(diào)籌辦。這是一張四開對折的報紙,設有文學副刊,因平谷有座文峰塔,便以此為副刊名了。為辦好副刊,擬請浩然為《平谷報》題詞。就在一個下午,我驅(qū)車來到“泥土巢”。路上,本來晴朗的天,忽然眼瞅著車窗前瀑布一般傾瀉下一團迷霧,隨即彌漫開來,就不見天地了,我只能蒙蒙中摸到三河。說明來意,浩然慨然應允。不想緊鑼密鼓地籌備一陣子,辦報的事擱淺了??墒遣痪茫揖徒拥搅撕迫粊硇?,是半張報紙大的宣紙,以毛筆寫著:
鄉(xiāng)村呼喚自己的文學,農(nóng)民歡迎有良心的作家,我們的文學信徒應當長志氣增才干,創(chuàng)作出令世人刮目相看使父老喜聞樂見的藝術品。
寫給《平谷報》文峰塔副刊作者
一九九二年冬日泥土巢 浩然
題辭貫穿著浩然始終“寫農(nóng)民,為農(nóng)民寫”的主張。同時附一封便信,信中寫道:
終日拖著病身子忙碌不停,實實苦惱。有點創(chuàng)作情緒也只能自生自滅,敗家子似的浪費著生命,又無可奈何!每每想到自己已然六十老翁,則不寒而栗。你趁著年輕力壯,抓住時光。多寫點好作品吧!
殷殷之情躍然紙上??上А镀焦葓蟆肪o鑼密鼓地籌辦了一陣子而擱淺了,這幅題詞便一直在我手里保存著。
近些年來,平谷涌現(xiàn)出了一群文學作者,僅浩然作序的就有7位。此外,浩然還為平谷的清風文學社作品選集《鄉(xiāng)野的風》作序,為清風文學社十周年紀念??俅巫摹肚屣L文學社十年寄語》。就在清風文學社十年之際,原本請浩然題個詞,放在??懊妗:迫幌胂?,說:“題詞是人家領導的事,我還是寫篇文章吧?!辈痪?,文章就寄來了。浩然在“寄語”中寫道:“平谷縣的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在近十年里漸漸地熱鬧起來了,隨著清風文學社的誕生和壯大,蘊蓄著一種不可忽視的潛力,一個極有希望的‘作家群體’已經(jīng)初露端倪?!焙迫弧盀檫@個景象欣喜異?!保⒄f“集中精力在冀東農(nóng)村實施‘文藝綠化’工程,平谷屬于‘責任區(qū)’范圍內(nèi)”。這里的清風文學社,其前身是我與王振林組織的清風詩社,有5位詩友。后改為清風文學社,發(fā)展到20多人。30多年過去,盡管文學社已不再活動,可這些人大多堅持下來了,且成為如今平谷文學的中堅力量。
4
在此,重點談談陳紹謙的事。
陳紹謙,1957年9月生在平谷趙家務村。他寫的主要是小說,《平谷報》常登他的作品。
1980年10月,浩然在通州安家落戶,得知通州南門外鑄石廠的支部書記,有個心臟病的兒子,最近從老家來,想寫小說,摸不著門路。浩然聽說后很是掛念,第二天清早,就跑到三里外的鑄石廠,找到陳紹謙。得知紹謙害先天性心臟病,可不想讓自己白活,就想寫小說。自此,陳紹謙就把寫的一篇篇作品寄給浩然,浩然盡力推薦發(fā)表。1980年至1990年,陳紹謙創(chuàng)作了300多篇小小說和中短篇小說。浩然在《蒼生文學》創(chuàng)刊號上一下發(fā)表8篇,又在1990年第10期《北京文學》以頭條推出25篇,盡管引起一些爭議,甚至褒貶不一,浩然還是頂著壓力,為這25篇小說舉行了研討會,陳紹謙抱病參會。誰料會后沒過幾天,就在1991年1月,34歲的陳紹謙因病去世了。
1996年2月,《陳紹謙小說集》由同心出版社出版。當時浩然將陳紹謙手稿交給《北京日報》副刊編輯張宏,張宏是詩人張志民之子。經(jīng)過精心編輯,并收錄了研討會紀要、幾篇評論文章及回憶文章,小說集面世了。浩然滿懷深情地撰寫了《用靈魂和生命鐫刻的碑石》的序言:“他不向命運低頭和屈服,而頑強地抗衡和奮斗,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了他那羸弱身軀的能量,給世界留下了他所耳聞目見的影像,給蕓蕓眾生留下了聲音,同時留下了他的情和愛。”稱贊“這本書是陳紹謙用自己的靈魂和生命親手鐫刻的一塊小小的碑石,豎立在了農(nóng)村廣闊的田野上”。這就是浩然為一位去世的青年作者出書的前后經(jīng)過。
與《陳紹謙小說集》同時出版的,還有我的第一本散文集《逍遙人生》,浩然也熱情洋溢地寫了《我心目中的柴福善》的序言。
兩本書出版后,浩然寫了一封信交給我,要我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送到當代文學室。不久,在平谷的盤峰賓館舉行了這兩本書的研討會,來了不少評論家及新聞媒體等,大家對陳紹謙的小說給予了充分肯定。我記得有文學所當代文學室主任曾鎮(zhèn)南、副主任張德祥、研究員陳全榮等。浩然一見他們,就高興地說:“大評論家都來了!”我也就在那時認識了曾鎮(zhèn)南、張德祥兩位,浩然一再叮囑我:“文學寫作離不開評論家,一定要與他們保持聯(lián)系?!彼?,三十來年了,我一直與他們保持著聯(lián)系,有問題隨時向他們請教,他們也一直關注著我的寫作。
現(xiàn)在,《用靈魂和生命鐫刻的碑石》《我心目中的柴福善》《清風文學社十年寄語》三篇手稿,還有浩然給我的幾封信,一并裝在一個紙袋保存。
5
浩然安家通州8年,于1988年又由通州落戶三河。三河專門為浩然在泃陽賓館西南角,建造了一座紅磚小院,浩然起名“泥土巢”。自此,我?guī)缀趺磕甓紒砜赐迫?,還帶著縣里的一些文學青年來拜訪。2008年2月,浩然因病去世,享年76歲。三河為浩然建立了文學紀念館,將浩然墓地辟為浩然紀念園,將拍攝電視劇《蒼生》的取景地后蔣福山村打造成了浩然文化村,而且浩然故居也正式向社會開放了。
前不久,我與平谷一些文友再次來到三河。當我站在浩然故居前,瞬間想起當年為追求的文學夢,多次走進泃陽賓館東南角的大門。那時的泃陽賓館是一片樸素的平房,進大門往西不遠就是浩然那座紅磚小院。門向東開,進門北拐,一座門道,再進去,迎面兩間小房。西拐,一道小門,左上部門框外側(cè)墻上,鑲嵌著一塊長方形灰色花崗巖,鐫刻著浩然親筆題寫的“泥土巢”三個字。進去,北為正房三間,中間為客廳,東間為臥室,西間為寫作及書房。最西側(cè),連著一間衛(wèi)生間。如果說,北房連外在內(nèi)為一條通脊的正房六間,南面則是倒座連門道亦為六間。主要為做飯、吃飯及存儲雜物等。我記得西間的西側(cè)墻上,寫字臺上方,懸掛著著名書法家王友誼早期一幅行草作品,書寫的是原平谷縣副縣長、文聯(lián)主席韓牧蘋為浩然作的一首詩:
燕趙慷慨尚悲歌,浩然意氣滿三河。
英雄每念酬知己,想到蒼生愛更多。
賀浩然先生榮任三河縣文聯(lián)主席,薊門牧蘋詩,村夫書。
“村夫”,王友誼早年所用的一個號,先生已逝,此號或鮮為人知了?,F(xiàn)在,這幅書法連同一些物品,陳列在浩然文學紀念館的一角。
我再次走進“泥土巢”,浩然用過的物件依舊,氣息猶存。一想浩然已走16年了,但告別仿佛就像昨天的事。
記起院內(nèi)窗前過去是有兩棵石榴樹的,每年會開滿樹的花,結(jié)滿樹的果——浩然喜歡養(yǎng)植石榴樹??上缃袷駱洳恢螘r不見了,代之而起的是兩棵玉蘭樹,也手腕粗細了。當年的泃陽賓館亦不復存在,一座現(xiàn)代氣派的巍峨大廈就地拔起。蜷居一角的浩然故居,能夠保留下來亦屬不易。映襯之下,更顯出傳統(tǒng)民居的古樸氣韻,與浩然真誠為人相表里。故居已于2024年9月正式向社會開放,成為人們尤其是廣大文學愛好者了解浩然、拜謁浩然的一處圣地。
浩然將這個院落名為“泥土巢”,導游指著墻上的三個字,解釋為“下蛋”“孵雛”的窩。我想,這應該是指浩然的文學創(chuàng)作和對文學新人的扶持了。名為“泥土巢”,體現(xiàn)的就是浩然深入生活、深入農(nóng)村、扎根泥土的精神。浩然把家搬到這里,說到底,就是為遠離是非、潛心寫作,同時也為扶持更多的文學新人。
浩然的筆,始終堅持“寫農(nóng)民,為農(nóng)民寫”,是中國廣大農(nóng)民的代言人。我從浩然故居出來,走進浩然文學紀念館,俯身提筆在留言簿上寫下“人民作家”4個字。我想,浩然是無愧于這個稱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