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準備長征為背景,從客家少年的視角,于生活中描寫戰(zhàn)爭,于日常中寫出非常,艱巨的任務接連不斷,離奇的事情接踵而至,看童子團如何憑借智慧和勇氣嚴把關口、智破陷阱、護送傷員,看他們與人民如何同心同力協(xié)助紅軍順利渡河開啟長征。書中情節(jié)生動曲折,回味無窮,深植贛南紅色文化,弘揚長征精神,為青少年補足精神之鈣,奮起走上人生路上的新征程。
張品成30年來堅守紅色文學陣地,系統(tǒng)性深挖紅軍題材創(chuàng)作長篇紀實小說,不斷給讀者帶來驚喜和期待。他長期生活在江西贛南于都河畔,走訪過兩岸有紅軍足跡的每一個村莊,腦海里有一部鮮活的紅軍革命史,對關乎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工農(nóng)紅軍和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偉大長征有著獨特的情感體驗、文學發(fā)現(xiàn)和審美表達,在其紅色文學創(chuàng)作中形成了“長征現(xiàn)象”。他最新推出的《長征天字號行動》又是一部以紅軍長征歷史事實為依據(jù)的長篇紀實兒童小說,是新時代講好紅色故事、堅定信仰信念的優(yōu)秀之作。
歷史上就有“于都長征第一渡”的記載。1933年9月到1934年10月,國民黨反動派對中央蘇區(qū)發(fā)動了第五次“圍剿”,采取“堡壘主義”新戰(zhàn)略,施行“七分政治,三分軍事”的新政策,政治分化、經(jīng)濟封鎖、秘密滲透、軍事圍剿等多管齊下,令蘇區(qū)軍民日常生活陷入嚴重缺糧、缺鹽、缺藥的生存絕境。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黨領導紅軍采取重大軍事行動,各地紅軍晝伏夜行,秘密向贛南于都集結,藏于山林之間,準備渡河北上,跳出白軍包圍圈,實現(xiàn)戰(zhàn)略大轉移。這就是長篇小說《長征天字號行動》的歷史背景。當紅軍在夜晚神不知鬼不覺地全部過江后,小說故事發(fā)生地尚崗鄉(xiāng)就像什么都沒有發(fā)生一樣,而中國革命的前途和中華民族的命運已經(jīng)在這里悄然改寫。
如何在新時代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里再現(xiàn)這一決定中國前途命運的歷史時刻,給和平年代的孩子們講好紅軍長征的故事,講好共和國英雄的故事,是新時代紅色主題創(chuàng)作重大而緊迫的課題。張品成善于將重大歷史事件融入兒童日常生活,以兒童視角講述在“天字號行動”中尚崗人民付出的極限努力和巨大犧牲,以兒童好奇敏感的心靈感知身邊發(fā)生的一個又一個“怪現(xiàn)象”,把讀者引入懸疑迭起的故事情節(jié)中,與仇有勤、仇進源、孟世抱等“童子團”的孩子們一起,好奇、興奮、緊張、勇敢、樂觀、自覺地加入“長征天字號行動”。直到手不釋卷地讀完《尾聲》,讀者才會明白什么是“長征天字號行動”,心靈為之震撼,感悟信仰的力量。紅軍精神永存,致敬共和國英雄,向新中國75周年獻禮,這部《長征天字號行動》的創(chuàng)作出版可謂正逢其時,讓今天的孩子們了解長征是怎樣開始的,認識共和國英雄是怎樣煉成的,明白堅定信仰對黨和工農(nóng)紅軍在絕境中重生是多么重要,堅信“信仰的力量”對于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重大意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的:“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信仰的力量是“長征天字號行動”取得成功的最大秘密,也是小說表現(xiàn)的重大主題?!疤熳痔栃袆印钡暮诵娜蝿?,是在極其險惡的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黨和鄉(xiāng)蘇政府(鄉(xiāng)蘇維埃人民政府)領導蘇區(qū)軍民抓住戰(zhàn)場間隙稍縱即逝的機遇期,充分發(fā)動并依靠民眾,在江西于都河三十公里河段上秘密架通五座浮橋,以確保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機關及其直屬部隊和中央紅軍主力五個軍團共八萬六千人走出藏身的山溝林海,在茫茫的夜色中搶渡于都河,踏上戰(zhàn)略轉移的長征之路。這是關系黨和紅軍生死存亡的重大行動,而決定行動成敗的關鍵是解決過河架橋急需的大量木板。為確保行動萬無一失,木板征用和籌備紅軍長征必備的糧食、穿戴、彈藥等行動都必須在絕密的情況下進行,不能走漏絲毫風聲。白天要避開敵機偵查轟炸,架橋過河等很多工作只能在夜晚進行,還要嚴防敵特分子滲透破壞,行動必須對所有人保密,首長也是在執(zhí)行上級命令,這需要絕對的信任和自信。“聽首長的!”是人們說得最多最響亮最堅決也最有力的一句話,但在籌集架橋木板這件事上,首長和鄉(xiāng)蘇政府主席劉長更都犯了大難。全鎮(zhèn)所有人家的門窗木板都被征用了,但還是缺那么最后一點,而全鎮(zhèn)有木頭的東西只剩下老人們?yōu)樽约簻蕚涞膲鄄牧?。這可是大逆不道??!首長和劉主席想都不敢想。沒想到鎮(zhèn)上最德高望重的老人、童子團團長仇進源的爺爺洪進老倌做出了一個驚人之舉,他讓孫子去把首長和劉主席請來,當著眾人的面,親手舉起斧頭劈開了自己的壽木,說:“來來!把這板子弄了去搭橋!”那可是爺爺為自己準備的、已經(jīng)刷了二十一道漆的、油光錚亮的壽材呀!爺爺對孫子說:“我信他們!”“他們是什么人,這些年大家都看到了。這些年他們?yōu)楦F人想,給窮人做事情。分田,人人平等,社會公平……”小說表面寫的是缺少最后一塊木板,整個“天字號行動”就將功虧一簣,實則寫決定行動成敗的是人而不是物,是人心的向背,是信仰的力量?!拔倚潘麄?!”洪進老倌這句話就是最好的答案。
蘇區(qū)孩子們耳濡目染,在戰(zhàn)爭生活中長大,成長為一群有信仰的“紅小鬼”。小說準確敘述了戰(zhàn)時兒童的特殊身份:一是被重點保護的弱者,讓戰(zhàn)爭遠離孩子;二是戰(zhàn)爭即生活,孩子們也“時刻準備著”,幫助大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三是家國的接班人,有孩子就有未來,“惟其幼小,才是希望之所在”。小說從上述三個維度塑造了仇進源、仇有勤、孟世抱、劉拾命等童子團兒童的群體形象,他們是樂觀向上、不怕犧牲的小戰(zhàn)士,具有機智勇敢、嚴守秘密的好品質,又有爛漫純真、好奇冒險的孩子氣,在“天字號行動”中有著出色表現(xiàn)和重要貢獻。
是孩子們最早發(fā)現(xiàn)了身邊的神秘現(xiàn)象,也是孩子們按捺不住內心的好奇,冒險探秘“怪事”背后的真相,卻又堅定地守住了心中的秘密,因為“首長說那些都是秘密!”“守住了秘密就是保證了勝利!”這是整部小說懸念迭起的情節(jié)主線,也是作者精心設計的懸疑加諜戰(zhàn)的敘事結構。小說包括故事主體(15章37節(jié))和《尾聲》兩部分,采用謎語式結構,故事主體仿佛是謎面,極寫“天字號行動”中在兒童身邊發(fā)生的“怪現(xiàn)象”,其中有“謎”“秘密”“機密”“怪事”“疑團”字樣的標題就有14個,“到處都是謎”,“各自揣著個謎”,“首長說這些都是秘密”。謎底寫在《尾聲》里,解密人還是首長。原來,紅軍八萬余人在于都縣周邊大山里秘密集結休整長達十多天,那些門窗壽材等板材都用來搭建過河的浮橋。1934年10月17日至20日,八萬紅軍趁著夜色搶渡于都河,開始了著名的長征。6年后仇進源的爺爺在睡夢中無疾而終。15年后,1949年深秋,劉拾命陪同首長回到尚崗。劉長更、仇有勤、孟世抱的爺在長征途中犧牲了,仇進源的爺在渡江戰(zhàn)役中“為新中國流盡了最后一滴血”。小說寫道:首長拎起那把錫壺往一只大碗里倒?jié)M酒,然后又在每個人的杯里倒上酒,對大家說:“跟隨紅軍一起走的近萬于都人,最后沒多少人能活下來看見勝利。15年來,他們倒在爭取解放人民翻身的戰(zhàn)火硝煙和漫漫征途上,他們是共和國的英雄……”首長把酒碗舉過頭,朝天做了個動作,把酒灑在了地上……首長說他這次回來還要完成組織上給他的任務,帶走長征前留下來被仇進源家收養(yǎng)的紅軍烈士后代,他們“讓戰(zhàn)爭耽誤了,現(xiàn)在解放了可以安心讀書了,讀了書為他們父母完成遺愿,建設好社會主義新中國”。仇進源的回答還是15年前的那句話:“聽首長的!”這一年,仇進源28歲,是尚崗鄉(xiāng)的鄉(xiāng)長。
“聽首長的!”這句跨越15年的熟悉聲音,表達了尚崗人對黨和政府的堅定信仰。今年是“于都長征第一渡”90周年,新中國成立75周年,歷史的天空再次傳來首長的聲音:“孟世抱的爺、仇有勤,還有其他鄉(xiāng)親,都長眠在異地他鄉(xiāng)。他們是共和國的英雄,我們永遠忘不了他們,共和國永遠不會忘記他們?!蓖洑v史意味著背叛,發(fā)思古之情為了現(xiàn)在。《長征天字號行動》在兒童的日常生活中再現(xiàn)了紅軍長征的歷史瞬間,在追思共和國英雄的精神譜系里突出堅定信仰的偉大力量,打通歷史與現(xiàn)在,思考戰(zhàn)爭與和平,傳承紅色文化基因,具有跨越時空的藝術表現(xiàn)力和打動童心的情感感染力,是新時代對少年兒童進行信仰教育的優(yōu)秀作品。
張品成
國家一級作家,導演。作品包括中短篇小說集《赤色小子》《永遠的哨兵》等10部,長篇小說《可愛的中國》《紅刃》《紅幣》《紅鹽》《最后的比分》等30余部,電影文學劇本《我是一條魚》等10余部。曾獲第四屆、第五屆全國優(yōu)秀兒童文學獎,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冰心兒童圖書獎,第二屆、第三屆“巨人”中長篇兒童文學獎,第十三屆中國圖書獎,首屆方志敏文學獎,第十七屆中國電影華表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