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主任是班級的管理者。事事親力親為的領導方式會給班主任帶來巨大壓力,而班主任的不安也會影響到學生。文章分析了班主任如何在適當?shù)念I域“偷懶”,通過各種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挖掘學生的潛力,讓他們養(yǎng)成自我管理和獨立學習的習慣;同時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培養(yǎng)每位學生的擔當意識與責任感。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德育;策略設計
作者簡介:季娟(1979—),女 ,江蘇省南通師范第二附屬小學。
小學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需要格外注意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班級管理的內(nèi)核不是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班主任的管理,而是引導學生主動進行自我約束。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班主任需要準確把握學生的具體情況,適當“偷懶”,不直接管束學生,而是通過引導學生制訂階段性計劃、合作共建班風、自我修正錯誤等手段間接管理學生,用包容的態(tài)度面對學生的錯誤,培養(yǎng)學生自我完善的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在這樣的班級管理模式下,班主任也能夠有更多時間與學生交流,從而找到有針對性的方法推動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一、“懶”于要求,鼓勵自定計劃
適當“偷懶”并不意味著班主任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想法隨意決定要不要干涉學生的行為,事實上,班主任應該理解、學習“懶”的藝術,通過具有暗示性與引導性的管理措施來激活學生的內(nèi)驅力,挖掘學生的潛力,引導學生形成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的習慣。為此,小學班主任可以用指導性建議代替約束式干預,并鼓勵學生自主制訂階段性計劃,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有明確的目標,逐步形成自主學習、自我管理的意識和能力。
在沒有教師指導的情況下,小學生對學習、生活的安排往往是無序的,因此部分班主任自然而然地認為自己應當承擔為學生安排學習、生活計劃的任務。這部分班主任通常會主動為學生設置階段學習目標,規(guī)定學生每天需要完成的作業(yè)量和學生的學習方向,以保證學生可以得到有持續(xù)性的鍛煉和培養(yǎng)。但是這種管理模式具有強制性和較多干預,會壓抑學生的自控能力發(fā)展,難以取得理想效果,甚至有可能激發(fā)學生的逆反心理。
要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控能力,班主任理應將安排學習、生活計劃的自主權交給學生。例如,班主任可以在學期初開展主題為“我是小小計劃師”的班會,為學生詳細介紹制訂計劃的方法和要點,然后指導學生自主制訂學期計劃。班主任需要先簡要介紹“制訂計劃五步法”:1.明確學習目標,可以是“數(shù)學成績進入班級前十名”,也可以是“熟練背誦古詩文”等;2.列出任務清單,清單包含“朗讀英語單詞”“完成課后作業(yè)”等任務;3.評估任務所需時間,確定自己完成單一任務和所有任務的時間;4.確定優(yōu)先級,比如數(shù)學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將學習數(shù)學知識放在優(yōu)先的位置上;5.繪制時間表,這樣做可以使計劃更加清晰、明確。接下來,班主任只需要當好引導者,指導學生制訂計劃,并給予他們一定的自由空間。值得注意的是,在繪制時間表時,有的學生會嘗試用表格來規(guī)劃自己的時間和任務,有的學生則更傾向于用數(shù)軸來規(guī)劃時間和安排計劃,班主任不需要規(guī)定學生選擇某種規(guī)劃形式,只需要引導學生將這些計劃具體化即可。比如發(fā)現(xiàn)某學生為自己制訂了“每日朗讀兩首唐詩”的計劃后,班主任可以提醒這名學生留出早讀或者晚讀時間,以確保完成任務。同時,班主任應提醒學生在計劃中留出一些時間來放松和休息,這樣他們才能保持學習積極性。
在這樣的班級管理模式下,班主任的角色從傳統(tǒng)的教師轉變?yōu)閷W生的引導者和支持者。也就是說,班主任需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和資源,幫助學生自主規(guī)劃和自主學習;而學生則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情況確定自己的學習方向,并進行自我管理,逐步發(fā)展自主學習、自我管理的意識和能力。與此同時,這樣的管理風格也會讓班級氛圍變得更加融洽、和諧,因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高,班主任也有更充足的時間關注班級全體學生的發(fā)展[1]。
二、“懶”在整頓,合作共建班風
在管理小學班級的過程中,建設班風是班主任的工作重點。良好的班風可以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態(tài)度、生活態(tài)度。傳統(tǒng)的以鞭策學生為主要手段的班級管理形式往往需要班主任耗費大量精力,并且成效一般;而掌握“懶”藝術的班主任可以通過和學生一同布置教室等方式引導學生參與班風建設,春風化雨地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和學生的責任感。
下面,文章以和學生一同布置教室為例,說明班主任可以如何引導學生參與班風建設。首先,班主任可以和學生一起在教室內(nèi)種植、養(yǎng)護綠蘿和仙人掌等容易在室內(nèi)存活的綠色植物。在教室里擺放這些植物有利于營造溫馨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在學習之余看到角落的綠植會感到放松,學習壓力會得到減輕,吵鬧的欲望也會減少。除此之外,由于這些綠色植物是學生和教師一起種植、養(yǎng)護的,學生會對教室環(huán)境產(chǎn)生更強的歸屬感和熟悉感。其次,班主任可以鼓勵全體學生說出自己對于教室內(nèi)的裝飾的想法,展示自己的創(chuàng)意。具體而言,班主任可以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鼓勵學生在小組內(nèi)分工,分別負責收集意見、選擇裝飾物、布置教室等任務。這樣的任務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責任感,提醒學生他們是一個團隊的一部分,從而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班級歸屬感。再次,班主任可以在教室的墻上張貼一些振奮人心的激勵標語,如“努力就會有收獲”“每天進步一點點”等,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最后,班主任可以在教室內(nèi)設置一個專門的學習交流角,擺放一些書籍、雜志和學習工具,作為一個小的圖書角和討論題目區(qū)域。這個小區(qū)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鼓勵學生自主解決學習問題的作用。
由此可見,班主任可以利用和學生一同布置教室的機會來構建良好的班風,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和學生的責任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而且在這樣的活動中,班主任可以適當“偷懶”,主要發(fā)揮引導者和監(jiān)督者的作用,鼓勵學生更多地參與布置活動,讓教室環(huán)境切實影響整個班級的風貌。
三、“懶”于評價,促進自主修正
評價反饋環(huán)節(jié)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通常情況下,班主任需要主動收集學生的學習信息和反饋意見,并根據(jù)這一系列信息給出有針對性的建議。這種教師包辦評價的模式,其實會讓班主任面臨巨大的壓力和工作負擔。而讓小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會使他們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優(yōu)勢和薄弱點,從而知道如何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和生活方式。要真正提高評價效率,班主任應設計一套更加注重學生自我評價的機制,引導學生自評與互評,幫助學生自我反思并主動修正錯誤,由此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和執(zhí)行力發(fā)展。
例如,在開學一個月后,班主任可以要求學生對自己這段時間的表現(xiàn)進行評估,分析自己是否出現(xiàn)在課堂上不認真聽講、和同學發(fā)生口角等問題。這種注重自我反省的評價模式會讓學生真正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良習慣,并且學生能夠在班主任的幫助下改掉不良習慣。在某次自我評估活動中,有學生對筆者說:“老師,開學這一個月以來,我總是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時不時對著身邊的同學發(fā)脾氣。我覺得這樣很糟糕,很想改變這樣的情況,和大家成為好朋友,而不是敵人,但卻不知道怎么做。老師可以教我控制自己的壞脾氣的方法嗎?”在學生給出這樣的自我評價后,筆者便了解了學生的困境,于是及時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其提供幫助:“你需要先靜下心來,好好思考自己發(fā)脾氣的原因。上一次生氣時,你是因為自己心情不好遷怒同學,還是因為同學確實做了讓你很反感的事情呢?再上一次呢?如果同學的所作所為實在讓你很不舒服,導致你發(fā)脾氣,那你可以好好考慮一下是不是你交朋友的方式出了問題。如果你是心情不好遷怒同學,那么下次你遇到壞情緒消化不掉的時候,可以到室外活動一下,以驅散壞情緒,也可以過來找老師溝通?!毕噍^于班主任指出學生的不足之處、學生被動接受改進建議的評價機制,讓學生自主分析和自我修正的評價機制更能夠使學生明確自身狀態(tài),找到合適的方向和方法進行自我修正。
班主任還可以鼓勵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在小組內(nèi)互評,給予同組同學積極的反饋,肯定他們的貢獻和表現(xiàn),同時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幫助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之處,在下一次合作時做出相應調(diào)整。為了確保學生順利進行相互評價,班主任可以展示這樣的評價模板:“我們的組長在大家合作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領導作用,使我們能夠高質量完成任務。不過我希望在下一次合作時,組長更加注重語言表述,在分工時解釋清楚任務的細節(jié),這樣可以進一步提高我們完成任務的效率。”在互相評價時,學生會對自己在團隊中的角色和責任有更好的理解,而且學生可以得到他人的反饋,知道如何提升自己的表現(xiàn)。
由此可見,班主任可以利用自我評價與相互評價機制,引導學生思考、分析自己和同學在一段時間內(nèi)的表現(xiàn)。這樣的評價機制不僅能夠減輕班主任的工作壓力,還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從而愿意主動采取措施提升自己的表現(xiàn),同時在學習與生活中更加自主和自信[2]。
四、“懶”出包容,樹立優(yōu)良品格
在學生犯錯時,一部分班主任一味采取批評教育的方式管理學生,然而過多的批評會導致學生產(chǎn)生負面情緒,不愿意接受班主任的建議。有時候,班主任以包容的態(tài)度處理問題反而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作為班級的管理者,班主任應該明白,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具有不同的性格與能力。在遇到學生的問題時,班主任應該以包容的態(tài)度分析學生的錯誤,并適當“偷懶”,僅采取部分措施處理問題,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并給予其發(fā)展空間。除此之外,班主任也要定期與學生交流,以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并且在適當?shù)臅r間給予學生支持與鼓勵,給學生提供必要的學習指導。
小學生處于自我意識初步萌芽的階段,思想尚未成熟,如果教師不加以正確引導,部分學生的確很容易出現(xiàn)問題。而且小學生往往愛玩,有時候,他們會為了玩游戲不認真完成作業(yè),或者僅僅因為不喜歡某個學科就不認真完成這個學科的作業(yè)。在這種情況下,一部分班主任會不厭其煩地和學生講道理,甚至使用過激的處理方式。然而這很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挫敗感和逆反心理,慢慢對班主任的幫助失去興趣。事實上,在遇到此類學生時,班主任可以采用更包容的態(tài)度,用理解的詢問代替苛責,告訴他們:“我能理解你的想法,你相信自己已經(jīng)掌握了這部分內(nèi)容,沒必要再寫作業(yè)了,但一定量的作業(yè)對于鞏固基礎知識是很有必要的,因為我們總會很快忘記自己學過的內(nèi)容。不過針對你這種情況,老師可以和各科教師商量一下,看他們能否給你更多的決定自己作業(yè)量的權利。如果各科教師同意了讓你自己決定作業(yè)量,你要認真完成必要的作業(yè),并且用之后的考試成績證明你選擇的學習方式是適合你自己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不會產(chǎn)生挫敗感,而是更有學習動力,愿意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發(fā)展道路。由此,他們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也會逐漸提高。
可見,班主任在面對學生的錯誤時,應該認真分析學生的想法,采取包容的態(tài)度和學生溝通交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變化,幫助學生尋找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需要注意的是,在幫助學生分析出現(xiàn)錯誤的原因時,班主任要做到實事求是,既指出學生錯在哪里,又要點出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對自己的期待,從而愿意與班主任建立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關系,并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3]。
結語
綜上所述,班主任的“懶”藝術其實大有學問。在管理班級時,班主任應該巧妙運用自己的教育智慧,適當“偷懶”,為每位學生提供展示的平臺,指導學生自我管理、自主學習,同時努力挖掘學生的潛力,培養(yǎng)學生參與班級建設的責任感,鍛煉學生在面對實際問題時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管理方式能使學生在積極、友好、快樂的氛圍中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方紅德.智慧型“懶”班主任的帶班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8(9):77-78.
[2]劉丹.“懶”班主任的智慧[J].湖南教育(A版),2019(7):47.
[3]董偉.做智慧型班主任[J].黑龍江教育(教育與教學),2024(增刊2):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