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很多國人來說,知道克羅地亞是因為這個國家的足球隊在世界杯舞臺上的出色表現(xiàn),而熱門美劇《權力的游戲》則讓更多人知道原來這里也是歐洲最著名的旅游勝地之一。這個位于亞得里亞海沿岸的美麗國度,以其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和壯麗的自然風光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
與充滿歷史與人文氣息的城市相比,克羅地亞中部的迪納拉山脈展現(xiàn)出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象。作為世界著名的喀斯特地區(qū),這里山峰林立,地質構造復雜,人煙稀少,保留了最原始的自然風貌。普利特維采湖群國家公園就坐落在這片崇山峻嶺之間,以獨特的地質結構,清澈的湖泊和壯觀的瀑布群聞名于世。因為這里最著名的景觀是16個形態(tài)各異的湖泊,所以又被人們稱為“十六湖國家公園”。作為克羅地亞最大、最古老的國家公園,“十六湖國家公園”不僅以其壯麗的自然風光吸引著無數(shù)游客的目光,更以其深厚的地質歷史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向世人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正是因此,它在1979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我們從克羅地亞首都薩格勒布出發(fā),沿著克羅地亞最著名的“南北大動脈”A1公路一路向南。一開始還能看到平原或丘陵,隨后山地就越來越多,而臨近迪納拉山脈,喀斯特地貌特征愈發(fā)明顯,剛進入山區(qū)的時候還能在道路兩側看到美麗的梯田,之后路邊的景色就被怪石、峭壁和蠻荒的叢林所替代。對于喀斯特地貌,人們并不陌生,這種奇妙的地質現(xiàn)象在世界各地塑造了許多著名的景點。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喀斯特”這個名字就取自迪納拉山脈中的喀斯特高原,這座山脈也算是喀斯特“本喀”了。曾經(jīng)這里是一片溫暖的海洋,沉積了大量的碳酸鹽巖,形成了厚厚的巖層。隨著地殼運動,這些巖層被抬升到地表。富含二氧化碳的水通過碳酸鹽巖的裂縫滲透,溶解巖石,形成了各種形態(tài)的溶洞、地下河和天坑。當溶解了巖石的地下水重新涌出地面時,便形成了公園內16個清澈見底的湖泊和奔騰不息的瀑布。為了保護國家公園,繁忙的A1公路在一個名叫格拉博瓦茨的小鎮(zhèn)繞開國家公園向東而去,游客需要取道另一條山間公路才能到達公園。
十六湖國家公園的湖泊分為上湖區(qū)和下湖區(qū)。上湖區(qū)占據(jù)了公園面積的絕大部分,聚集了12個湖泊,它們宛如一顆顆璀璨的綠松石,鑲嵌在白云巖地層的山坡上。湖泊四周被茂密的森林緊緊環(huán)繞。陽光透過樹梢的縫隙,灑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宛如仙境。上湖區(qū)的地勢相對平緩,最高處的普羅什坎斯科湖與最低處的科茲亞克湖海拔相差僅約100米。這一微妙的高度差,使得湖泊間的溪流和小型瀑布如同珍珠項鏈般將它們巧妙地串聯(lián)在一起。漫步在游覽棧道上,清澈透明的湖水宛如一面面鏡子,倒映著藍天白云和周圍的青山綠樹。湖水因富含碳酸鈣質的石灰?guī)r沉積物而呈現(xiàn)出美麗的碧綠色,更令人稱奇的是,這些湖泊的顏色因陽光照射角度的不同而濃淡不一。尤其晨曦初露或夕陽西下時,陽光斜照在湖面上,湖水呈現(xiàn)出深邃的藍綠色或淺淡的黃綠色,宛如一幅流動的畫卷,展現(xiàn)著大自然的柔美與靜謐。
而令人難以想象的是,創(chuàng)造出這片美景的是大自然中一群小小的“建筑師”——湖水中肉眼難以看到的藻類和細菌。藻類通過光合作用,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并將其轉化為有機物質。在這個過程中,水中的碳酸鈣逐漸達到飽和狀態(tài),微小的碳酸鈣晶體開始析出。這些晶體,如同雪花般純凈,它們輕盈地附著在藻類和細菌分泌的多糖類物質上。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晶體不斷累積、交織,最終形成了堅固而壯觀的石灰華結構。這些石灰華不僅塑造了湖泊的輪廓,更在千百年間逐漸將水流分割成一個個獨立的湖泊,如同散落的珍珠般鑲嵌在翠綠的山谷之中。直到今天,這些石灰華仍在不斷生長,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這些湖泊又將呈現(xiàn)出全新的風貌。
與上湖區(qū)的寧靜相比,下湖區(qū)則展現(xiàn)出截然不同的景象。這里的4個湖泊坐落在陡峭的石灰?guī)r峽谷之中,它們通過一條蜿蜒曲折的水路緊密相連。由于地勢陡峭,湖泊之間的落差極大,形成了眾多大小不一的瀑布。其中,最為壯觀的當屬位于下湖區(qū)末端的“大瀑布”。這座瀑布落差近80米,呈階梯狀一層層地飛流而下,水勢洶涌澎湃,頗有些“疑是銀河落九天”的風采。站在瀑布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磅礴氣勢和無盡的力量。山谷中回蕩的轟鳴聲,仿佛是大自然在訴說著千百萬年的滄桑歷程。
十六湖國家公園內不僅有令人嘆為觀止的湖泊和瀑布,也是一座生態(tài)寶庫,多變的地形和氣候條件為這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提供了基礎。國家公園擁有林森、濕地、草原等不同的生態(tài)系統(tǒng),1400種植物和200多種動物在這里安家。
走在林間小路,山毛櫸和歐洲云杉組成了典型的溫帶森林景觀。這些樹木高大挺拔,枝葉繁茂,為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提供了重要的生態(tài)屏障。森林中是鳥類和哺乳動物的樂園,除了常見的啄木鳥和山雀,偶爾抬頭仰望還能看到猛禽從空中翱翔而過,在整個克羅地亞,這里都是猛禽出沒最為頻繁的地方。春秋兩季更是森林中最熱鬧的時候,大量候鳥在越冬的遷徙中選擇在此休息。除了鳥類,森林中最常見的小動物就是紅松鼠,這些小家伙一點也不怕人,總是在樹枝上看著一撥撥的游客從林中走過。運氣好的話還能看到林中的鹿,不過這些鹿膽子就要小很多了,大多只是影影綽綽一閃而過,讓人難以尋其蹤影。森林中也不是一片祥和的,在進入公園的時候就有工作人員提醒,山中有一些大型食肉動物,比如猞猁、灰狼,還有棕熊。好在這些猛獸一般都躲在人跡罕至的密林深處,當?shù)厝藢π苡幸环N特殊的喜愛,這里有很多關于熊的傳說,就連國家公園的標志也是一頭熊。
公園內的湖泊、河流和濕地構成了復雜而獨特的水文網(wǎng)絡,孕育了豐富的水生物種。藻類和細菌這些“小小建筑師”不光建造了令人著迷的美景,也是水中生態(tài)系統(tǒng)存在的最大功臣,富含碳酸鈣的水體清澈透明,但營養(yǎng)物質卻很少,水底豐富的藻類和苔蘚為水蚤、輪蟲和小型甲殼類動物提供了理想的棲息環(huán)境和豐富的食物,這些微小的生物構成了水中生物鏈的基礎,為湖中的魚和兩棲動物提供了食物。水生植物群落則沿著河流和湖泊的邊緣生長,形成了獨特的水下森林。這些植物不僅為水生動物提供了庇護所和食物,還有助于凈化水質、穩(wěn)定河床和防止水土流失。
國家公園雖然以湖聞名,但是湖中的水只占總體水資源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水藏在地下的暗流和洞穴中,豐富的地下水也造就了國家公園另一個非常重要的生態(tài)系統(tǒng)n5NHOko/iv+yA2htzboIaA==——濕地。這里的濕地由沼澤和淺水湖組成,是昆蟲和兩棲類動物的王國,蟾蜍、蠑螈和蜥蜴幾乎隨處可見,別看這些小動物其貌不揚,但它們很多卻是濕地生態(tài)的“監(jiān)測站”和“管理員”。它們有些對環(huán)境非常敏感,種群數(shù)量是濕地生態(tài)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標;有些則“勤勤懇懇”地清理環(huán)境和分解垃圾。
十六湖國家公園的地下世界同樣精彩紛呈,這里的洞穴和地下河流構成了一個神秘的地下生態(tài)系統(tǒng),孕育了許多珍稀的地下生物。公園內已記錄的洞穴多達114個,有一些是開放供游客參觀的,站在公園中最深的洞穴前,望著那深不見底的黑暗,心中還是不免有些緊張。在導游的帶領下,我們進入了這個幽深的洞穴。洞內光線昏暗,但我們能感受到周圍巖石的濕滑和冰涼。洞穴的內部是各種鐘乳石和石筍,深處還能夠觀察到一些奇特的魚和蜘蛛,由于長期生活在黑暗的環(huán)境當中,這些動物的眼睛大多已經(jīng)退化了。也許就像人們總說的:不管自然條件如何惡劣,生命總是能找到出路。
十六湖國家公園的不同生態(tài)系統(tǒng)相互依存、相互影響,每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都承載著獨特的生態(tài)功能和生物價值,共同構成了一個復雜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網(wǎng)絡。在這里,每一種生物都有著必不可少的作用,任何一個物種的消失都會讓這個復雜的系統(tǒng)面臨崩潰的風險。就像如果沒有那些肉眼看不到的“小小建筑師”,也就不會有十六湖國家公園美麗的景色和豐富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一樣,也許這才是保持生物多樣性真正的意義所在。
(責編:昭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