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生暮死。
為一個蟲子短暫的一生進(jìn)行定義,免不了讓人唏噓,讓人感慨,讓人心疼。
從水中上岸,展翅,飛翔,蛻皮;再次飛翔,求偶,產(chǎn)卵。然后,找一個無人關(guān)注的角落死去。一只蟲子的生命,濃縮在一天時間里,注定了每一分鐘都不尋常,都不能虛度,都不能平淡。
夏夜,那路燈下密密麻麻不停飛翔的身影,正是它們一生中最為高光的時刻,它們在和這世界進(jìn)行最后的告別,它們要在生命終結(jié)的最后時刻,完成生命的交接和延續(xù)。
石炭紀(jì),作為一個生僻的紀(jì)元,是它誕生的時間——距今2億多年,這是一個長得讓人驚嘆的時間,長到足以讓人心生敬畏。
蜉蝣,用自己弱小的生命,朝生暮死的勇氣,延續(xù)了2億多年的傳奇,讓很多高大的動物感到羞愧,同樣羞愧的還有我們這些虛度歲月的人。
我時常想,如果一個人的一生,也只有一天時間,這世界將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金龜子,頭頂閃亮的形容詞,因?yàn)樗鼒杂驳谋成?,閃著金屬般的光澤。
根據(jù)顏色區(qū)分,常見的有銅綠金龜子、朝鮮黑金龜子、茶色金龜子、暗黑金龜子等,它們生活在蘋果樹、梨樹、柳樹、楊樹上,生長在童年,生長在農(nóng)家小院里,生長在廣袤的田野上。
夏夜,點(diǎn)亮一盞煤油燈,金龜子便會嗡嗡地飛過來,它們有力的翅膀扇動的風(fēng)就像平地刮起一陣小旋風(fēng)。捉住一只,找來一根細(xì)竹簽,扎進(jìn)它頭背部的縫隙處,舉起來,它便會打開堅硬的前翅,展開后翅,發(fā)出“嗡嗡”的聲音,我們老家也因此叫它嗡嗡蟲。它震動翅膀時,宛如一把小小的扇子,陣陣涼風(fēng)撲面而來,夏天就被一點(diǎn)點(diǎn)趕跑了。
嗡嗡蟲,童年時的一把活扇子,為我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漫無邊際的想象。就這樣,嗡嗡蟲在不知不覺間長進(jìn)了心里,長成了身體的一部分。
盡管過去了很多年,每到夏天,聽到嗡嗡蟲的聲音,童年的記憶就會醒來,就會想到童年用過的蒲扇,想起當(dāng)年奶奶為我扎制的麥秸扇,想起“扇子有風(fēng),拿在手中,他人來借,不中不中”的童謠,雙眼會不由得濕潤,不由得開始回望故鄉(xiāng),回望曾經(jīng)生活的大地。
一只蟲子,讓童年的快樂如此簡單;一只蟲子,在物質(zhì)豐富的今天,讓我們開始反思活著的意義。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p>
睡在土壤的深處,蟄伏在黑暗深處,藏在時間的深處。三年、五年、八年、十年……很多時候,黑暗比死亡更痛苦,沉默比死亡更痛苦。
一只能忍受無邊孤寂的蟬,一只能忍受無邊痛苦的蟬,一定有一肚子話要說。因此,當(dāng)一只蟬從沉重的土壤中鉆出來,就意味著新生,意味著突破,意味著一鳴驚人。
餐風(fēng)飲露,只不過是小菜一碟而已。這個形容詞,用在蟬身上,雖然準(zhǔn)確生動,卻輕如一尾羽毛。
不像鳥的婉轉(zhuǎn),不像魚的低回,不像風(fēng)的多變,不像雷的轟鳴,蟬的聲音簡單、直白,就像襄北崗地上的漢子,一開口,語詞便掉在地上乒乒乓乓作響。
“知了——知了——”作為一種擬聲詞,蟬的聲音總讓人詬病,被人嘲諷,并被寓言家作為喻體,在一個故事鋪陳之后,得出“無知”的結(jié)論。通過一種聲音,得出一個似是而非的結(jié)論,這無疑是值得懷疑甚至可笑的。
在我看來,布谷鳥的叫聲并不比蟬聲動聽,也不比蟬鳴偉大。它們甚至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diǎn),是一個季節(jié)的象征,提示著一個新的季節(jié)來臨。
很多時候,蟬都是一個孤獨(dú)的鳴者,它不眠不休,從早到晚,從初夏到深秋,從不叫苦叫累,從不知疲倦。
其實(shí),更多的時候,蟬用盡心力的歌唱,帶來的卻是無處不在的風(fēng)險,它的鳴叫聲,引來的不止是捕蟬的螳螂,更有捕食的鳥。蟬一旦開口,它藏在枝條上、葉叢里的身子,便顯露無異。蟬不怕,哪怕面對即將來臨的死亡,它也要用自己力量,不遮不掩,大聲地歌唱。
聽到蟬鳴,總讓人想到那些永往直前的勇士,那些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的歌手,那些明知死亡也要赴死的英雄。
一只蟬,就是一個戰(zhàn)士;一只蟬,就是一個吶喊者。
想到螞蚱,就會想到苦難的歲月,想到蝗蟲遮天蔽日,想到寸草不生,想到饑不果腹,想到歲月的幽暗之處。
螞蚱,就是蝗蟲,又名蚱蜢。頭圓,體細(xì)長,尾翹,后腿粗壯,適宜彈跳。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毙≈坌嗡乞乞欤幻麨轸肤恢?,詩人多愁善感的背后,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想象。女才子不知道的是,她所看到的可愛蚱蜢,具有暴食性,讓莊稼人恨得牙癢癢。
一只只螞蚱,把曾經(jīng)豐腴的大地啃食得千瘡百孔,把曾經(jīng)豐收的希望破壞得滿目瘡痍。
一只只螞蚱,就是一次次喂不飽的欲望,一個個填不滿的窟窿,讓生活日漸麻木,天空失去了顏色。
歲月不居。滄海桑田。曾經(jīng)讓人避之不及,趕之不走的螞蚱,因?yàn)槭巢蒿嬄?、綠色無污染,富含蛋白質(zhì)、維生素和18種氨基酸,意外成為可口的食物,成為下酒的名菜。
從食物鏈的頂端回到食物鏈的低端,螞蚱的人生大起大落,充滿著歷史的吊詭,充滿著人生的悲喜。
螞蚱開始退到生活的低處,退到草原的低處,退到莊稼的低處。它們開始了作為一只昆蟲的本來生活,卑微而認(rèn)真地活著。
一只螞蚱地位變化的背后,是一個時代的變化,是一個重新認(rèn)識自我的升華。
觀察一個時代的變化,很多時候,并不需通過驚天動地的事件,僅有一只蟲子就足夠了。只要你的眼光足夠敏銳,只要你的身子足夠接近泥土。
螢火蟲提著一盞盞小燈籠,走在黑夜里,走在田邊地頭,走在夏天的夜晚,走在童年里,照亮了一片小小的天空,驅(qū)散了一個個漫長的黑夜,點(diǎn)亮了孩子心中小小的夢想。
時而落在小女孩的黑辮子上,時而落在小男孩的手心里,時而落在葡萄藤上,時而落在小課桌上。
一只螢火蟲,就是一個小朋友,藏在心底的一個小秘密。捉住一只只螢火蟲,裝進(jìn)瓶子里,放在床頭,黑夜開始遠(yuǎn)離,夢開始啟航。
腐草為螢,是古人的認(rèn)識。童年,爺爺告訴我,螢火蟲是從牛糞里長出來的。不管是食草,還是食糞,螢火蟲在孩子的心中,都是光明的,溫暖的,可愛的。
輕羅小扇撲流螢。也許因?yàn)檫@句詩的流傳,螢火蟲開始成為浪漫的象征,成為一種花前月下的風(fēng)雅事。
時序流轉(zhuǎn),放螢火蟲竟然成為一種旅游的名目,甚至演變成為豪侈婚禮的一種象征,不禁讓人感慨生命的無常。
因?yàn)?,螢火蟲提著它的小燈籠走丟了,它不知道何時才能找到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