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結合廣東惠清高速公路工程案例,通過對原材料(瀝青、集料、填料、纖維、阻燃劑)的選用、配合比設計試驗驗證、施工控制措施等方法,分析了瀝青瑪蹄脂碎石(SMA)路面的高溫穩(wěn)定性和抗疲勞性能。結果表明,瀝青瑪蹄脂碎石的高溫穩(wěn)定性、水穩(wěn)定性及路面抗滑性能等方面均達到預期目標,同時減輕了鋪裝面層的自重和厚度,降低了鋪筑成本,在橋隧鋪裝工程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 長隧道;SMA;配合比設計;施工技術
中圖分類號 U41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8949(2024)20-0146-03
0 引言
瀝青瑪蹄脂碎石(SMA)路面具有良好的高溫穩(wěn)定性和抗疲勞性能,是一種使用性能優(yōu)良的路面,能夠解決路面輕微裂縫、路面滲水、老化、抗滑性能降低等病害,并可有效減輕面層自重和厚度,降低鋪筑成本,在橋隧鋪裝工程中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1-3]。
1 工程概況
汕湛高速惠清項目是交通運輸部綠色公路典型示范工程、科技示范工程,是廣東省交通運輸廳首批推薦部“品質工程”示范工程。該項目大于或等于1 500 m的隧道共有6座,其結構層如圖1所示:
上面層:3.0 cm細粒式瀝青瑪蹄碎石混合料SMA-10(PG76-10改性凈味瀝青)
下面層:5.0 cm細粒式瀝青混凝土GAC-16(PG76-10改性瀝青)
下封層:SBS改性熱瀝青+撒布瓜米石
底層油:SBS改性乳化瀝青
上基層:26.0 cm C40素混凝土
下基層:15 cm C30素混凝土
2 配合比設計
2.1 材料的選擇和技術指標
(1)瀝青
SMA-10采用SBS(I-D型)改性凈味瀝青新技術,各項技術指標均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 F40—2004)聚合物改性瀝青的要求,檢測結果見表1所示:
(2)集料
采用河源石場生產的輝綠巖碎石和機制砂,富有棱角、潔凈、干燥、無風化且質地堅硬的集料。集料均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要求,檢測結果見表2~3所示:
(3)填料
填料選用P.O 42.5水泥、牛角窩北石仔場生產的礦粉,均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及設計圖紙要求,檢測指標見表4所示:
(4)纖維
SMA-10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所用纖維,具有一定的加筋、分散、吸附及吸收瀝青、穩(wěn)定、增黏等多種功能,纖維摻量為瀝青混合料重量的0.3%。
(5)阻燃劑
采用江西易通生產的阻燃劑,阻燃劑檢測結果均滿足設計要求。
2.2 目標配合比設計
(1)根據設計要求進行配合比設計
根據工程設計級配要求,調整礦料比例甲、乙、丙3組初試級配,3組初試級配的分界篩孔(2.36 mm)通過率分別為26.6%、26.0%、20.7%[4-5],檢測結果分別見表5、表6所示:
(2)測定粗集料骨架部分的集料間隙率VCRDRC
VCRDRC由以上粗集料骨架的毛體積相對密度rCA,以及用搗實法測定2.36 mm以上粗集料骨架的松方毛體積相對密度rs進行計算得到。
(3)根據以往SMA配合比設計經驗和已建實體工程的實踐經驗,確定馬歇爾試件初試油石比為6.3%,檢測結果見表7所示:
通過室內試驗,最終將目標配合比確定為5~10 mm∶3~5 mm∶0~3 mm∶礦粉∶水泥=71%∶4%∶16%∶7.5%∶1.5%,纖維摻量為瀝青混合料重量的0.3%,阻燃劑摻量為瀝青重量的6%。
(4)最佳瀝青用量的確定
將目標配合比的油石比6.3%作為中值,進行上下波動±0.3%的馬歇爾擊實試驗。經馬歇爾室內試驗確定的最佳瀝青用量為5.93%(油石比為6.3%)。
(5)謝倫堡瀝青析漏試驗
采用最佳瀝青用量拌制混合料,進行瀝青混合料的謝倫堡析漏試驗,試驗滿足設計要求。
(6)肯塔堡飛散試驗
采用最佳瀝青用量成形馬歇爾試件,進行瀝青混合料的肯塔堡飛散試驗,試驗滿足設計要求。
(7)選定SMA-10目標配合比的礦料級配和瀝青混合料指標均滿足規(guī)范和設計要求,選定乙級配,檢測結果見表8所示:
2.3 生產配合比設計
(1)瀝青拌和站經計量監(jiān)督檢測所標定。
(2)根據熱料倉的比例和目標配合比的最佳油石比進行各項試驗,所有檢測指標均滿足要求,檢測結果見表9~表10所示:
2.4 生產配合比驗證
生產配合比驗證主要是進行試拌、試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試驗段檢驗拌和站的性能及確定合理的攪拌工藝,確定拌和機的上料速度、拌和時間、拌和溫度,以及拌和樓配料的準確性,驗證瀝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設計。
(2)按要求檢驗施工組織形式,建立瀝青混合料原材料、拌和物、路面鋪筑全套技術性能的檢驗手段。
(3)通過試驗段檢驗主要施工機械的性能、生產能力及施工工藝,具體如下:
1)混合料松鋪系數和攤鋪速度的驗證。
2)壓路機的組合和碾壓遍數、順序、速度。
3)確定合理的機械設備及作業(yè)人員的配置,確定合理的作業(yè)路段長度。
3 施工控制
(1)施工準備
調試施工設備,確保其達到最佳狀態(tài);工作面應保持平整、清潔、干燥。
(2)灑布黏層
瀝青上面層施工前應灑布黏層油,采用PCR型改性乳化瀝青。
(3)混合料拌和
在上料斗的正面進行醒目的標識,以保證上料的正確性。生產時,絮狀木質素纖維采用專用風送設備添加,確保計量準確及添加的均勻、穩(wěn)定。
(4)混合料的運輸
根據運輸距離,配置相應的自卸運輸車,使得前后場施工作業(yè)的匹配。自卸車裝料分前、后、中,以及兩個“駝峰”的五次裝料,以防止混合料離析。自卸車混合料頂面覆蓋篷布,用以保溫、防水和防止污染環(huán)境。
(5)混合料的攤鋪
采用中大Power DT2000全斷面攤鋪機進行攤鋪,可有效減少離析,保證混合料的均勻性。
1)鋪筑瀝青混合料前,檢查下承層的質量。
2)攤鋪機螺旋布料器調整,螺旋布料器的總長度應為攤鋪寬度的90%,并在螺旋合適部位安裝反向葉片。
3)攤鋪機熨平板下面墊方木,方木的高度應與攤鋪的松鋪厚度相等,以保證起步后混合料的松鋪厚度達到要求。
4)攤鋪機前擋板底部距下承層距離應不大于10 cm。螺旋布料器端部與物料擋板應保持在20 cm范圍,螺旋布料設有物料料位器,以保證螺旋布料的均勻。
5)攤鋪機應保持緩慢、勻速、不間斷地攤鋪,減少收斗次數,不得空倉收斗,以提高平整度。
6)攤鋪作業(yè)應連續(xù)均衡地進行,無特殊情況不得中斷或暫停攤鋪,也不得隨意調整攤鋪速度。
(6)混合料的碾壓
瀝青混合料攤鋪后,壓路機應嚴格按照“高頻、低幅、緊跟、慢壓”的原則進行碾壓。
(7)接縫處理
瀝青路面的施工接縫緊密、連接平順,不產生明顯的接縫。瀝青中面層橫向施工縫應采用垂直切縫的方式進行接縫,接縫表面應涂刷乳化瀝青[6]。
(8)封閉交通
鋪筑完成后,實行交通圍閉,嚴禁一切車輛駛入,表面溫度低于50℃后方可開放交通。
4 結論
SMA-10作為惠清高速長隧道的薄層磨耗層,除了確保配合比設計滿足指標要求外,還從混合料的拌和、運輸、攤鋪、碾壓等施工工藝,機械配備及人員組合,施工過程的質量控制等方面進行了優(yōu)化和改進,從而造就了高質量、高水平的瀝青混凝土路面,解決了長隧道抗滑較差、養(yǎng)護維修困難等問題。
參考文獻
[1]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 F40—2004[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陳庭光.超薄磨耗層在隧道路面加鋪中的應用[J].廣東公路交通,2019(6):50-55.
[3]毛成,許金華,張曉華,等.薄磨耗層SMA-10在南武高速公路上的應用[J].西南公路,2011(1):46-49.
[4]鐘國武.SMA路面抗滑性能優(yōu)化設計與施工控制要點分析[C]. 2019年4月建筑科技與管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廣東冠粵路橋有限公司.2019:71-73.
[5]龍艷飛.SMA瀝青路面抗滑性能優(yōu)化設計與應用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7.
[6]黃磊,王江.淺談SMA-10加鋪層瀝青混合料的質量控制[J].基層建設,2019(2):48-52.
收稿日期:2024-07-06
作者簡介:張榮凌(1988—),男,本科,工程師,從事公路工程施工和公路工程檢測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