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生物來說,離開父母意味著什么?離開孩子又意味著什么呢?
食肉動物與父母分離的過程非常壯烈。下面以狐貍為例進行說明。
在各種民間故事里,狐貍總是以狡猾的形象出現(xiàn)。實際上,狐貍是非常深情的動物,它們非常珍惜親情。
狐貍是實行“一夫一妻制”的動物,公狐貍會和母狐貍一同撫養(yǎng)后代。
在生產(chǎn)之前,狐貍會挖一個很深的洞穴充當(dāng)“產(chǎn)房”。母狐貍會待在洞穴里準(zhǔn)備分娩,公狐貍會不停地為母狐貍送來食物。生產(chǎn)結(jié)束后,公狐貍也會努力給母狐貍送食物。
狐貍以老鼠、兔子等動物為食。捕獵并不容易,即使在物產(chǎn)豐富的山上,也需要至少1平方千米的捕獵空間。在獵物稀少的區(qū)域,所需的捕獵空間甚至可能會達到50平方千米。
為了家人,公狐貍每天都會在廣闊的捕獵區(qū)內(nèi)來回奔波,尋找食物。
此外,想抓住敏捷的老鼠和兔子也不容易,需要高超的捕獵技能。
最基礎(chǔ)的捕獵技能是跳躍。單憑追逐很難抓到老鼠和兔子,狐貍一般選擇悄無聲息地靠近,然后一躍而起,從上方攻擊獵物。
它們還有一種被稱為“誘捕”的特殊技能。
發(fā)現(xiàn)獵物后,狐貍會在獵物無法逃脫的距離內(nèi)假裝很痛苦地滾來滾去。老鼠或兔子被狐貍奇怪的動作迷惑,會好奇得忘記逃跑。這時,狐貍會一邊繼續(xù)翻滾,一邊慢慢地接近獵物,趁獵物不注意,突然發(fā)起攻擊。有時,狐貍還會裝死,趁獵物放松警惕,進行攻擊。這些行為都需要非常精湛的演技。
獵捕水鳥這樣的動物時,狐貍會將水草或雜草纏在身上,做好偽裝,再慢慢靠近獵物。這種捕獵方式需要非常高的智商。
為了完成高難度的捕獵行為,需要高強度的學(xué)習(xí)。
所以,小狐貍出生三個月后,父母就會帶它們?nèi)ズ苓h的地方,學(xué)習(xí)最重要的生存技能。
教會孩子如何捕獵后,狐貍爸爸就不會再為小狐貍提供食物了。這是為了幫助小狐貍早日獨立。
狐貍爸爸的這種做法聽起來很無情,但它并不會對小狐貍不聞不問。有些狐貍爸爸會將獵物藏在某個地方,讓小狐貍自己去找。這種看似嚴(yán)苛的教育方式背后卻是沉甸甸的愛。
到了夏末時分,小狐貍就要和父母分別了。
小狐貍不可能一直待在父母身邊。到了該獨立的時候,狐貍父母會把小狐貍趕出去。
狐貍是非常疼愛幼崽的動物。對小狐貍來說,父母非常溫柔,它們是在父母的寵愛中長大的。但是,到了應(yīng)該分別的時刻,狐貍父母會突然翻臉,對小狐貍非常嚴(yán)厲。
小狐貍很困惑,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會一次次嘗試回到父母身邊。父母卻不允許小狐貍回來。為了趕走小狐貍,有時,狐貍媽媽甚至?xí)π『偘l(fā)起攻擊。
最后,小狐貍只能放棄,乖乖地離開父母。這就是小狐貍獨立的時刻。
為了這個重要時刻,狐貍父母教會了小狐貍必備的生存技能。
一切都是為了讓孩子獨立,這就是狐貍的育兒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