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文獻是黨的歷史的原真記錄,是黨的基本理論的基礎文本,黨的文獻研究實質上是黨的歷史研究和黨的基本理論研究的重要領域。
作為原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楊勝群長期從事毛澤東、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著作編輯、思想生平研究和中共黨史及黨的基本理論研究工作,曾擔任《毛澤東文集》副主編、《毛澤東著作專題摘編》《毛澤東文藝論集》《鄧小平文集》主編。
該書是一部匯集作者多年研究成果的重要著作,是一部集學術性、思想性、歷史性和實踐性于一體的著作,對于深化黨史研究、推動理論創(chuàng)新、加強黨的建設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為讀者理解偉大人物的思想發(fā)展、政治實踐和歷史貢獻,新時代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以及黨的歷史經(jīng)驗提供了重要的學術參考和理論支撐。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學會讀詩、賞詩,有助于豐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審美情趣、積累文化底蘊、提升藝術修養(yǎng)。該書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著名文藝評論家、北京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名譽院長、《詩探索》雜志主編謝冕的文章精選集。書中文章涉及中國詩歌史、詩歌基本知識、新詩理論、新詩評論等內容。
這是一本既有專業(yè)性、學術性,又有較強實用性的圖書,有助于專業(yè)研究者開拓視野,創(chuàng)新研究方法,提升學術水平;有助于幫助廣大讀者,特別是文學愛好者全方位了解新詩發(fā)展、學習詩歌鑒賞方法、提高文學鑒賞水平。作者有深厚的學術底蘊和獨特的文學見解。讀者初閱讀時,或許會有些難度;一旦與作者同頻共振,便會漸入佳境,收獲頗多。
全書選自王永昌公開發(fā)表的理論文章、學術論文,包括《哲學是一門怎樣的科學?》《實踐觀念存在的內在邏輯、含義和特性》《實踐觀念存在的客觀依據(jù)及其認識論價值》《矛盾對立面是向“他者”轉化》等內容。作者將“哲學家”的身份融入到中國社會現(xiàn)實中,以獨特的哲學視角,聚焦當代中國重大現(xiàn)實問題,圍繞改革開放、共同富裕、生態(tài)1jwIPkatsy5uPRnkK5E7rKcajSbWjuF0QJjKFjuuUdk=文明等命題,發(fā)現(xiàn)“堵”點、解決難點、拋出觀點,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注入磅礴的哲學力量。
書稿內容既有原汁原味的理論解讀,也有鞭辟入里的學術論斷;既有深入淺出的邏輯分析,又有貼合生活的實踐指導。旨在用最簡潔明了的語言,讓讀者看懂、學清、弄會辯證唯物主義理論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廣大讀者提供權威參考。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握發(fā)展階段新變化,把逐步實現(xiàn)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動區(qū)域協(xié)調發(fā)展,采取有力舉措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促進共同富裕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
該書通過“共同富裕:人類社會的共同理想”“馬克思主義的共同富裕理論”“世界難題與中國的實踐探索”“新時代的共同富裕:背景、內涵和戰(zhàn)略安排”“走向共同富裕:路徑、原則和示范推廣”五個方面,對實現(xiàn)共同富裕問題進行系統(tǒng)論述,有力強調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在高質量發(fā)展中促進共同富裕,為扎實推進共同富裕貢獻力量。
2024年是“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原院長鄧稼先誕辰100周年。《鄧稼先:知識分子的榜樣》一書以回憶錄的形式,聚焦鄧稼先的高尚品格,收錄了中國科學院院士楊振寧、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及鄧稼先的家人、領導、同事等的回憶文章,共30余篇。
該書記錄了著名科學家鄧稼先的生平事跡和思想歷程,展現(xiàn)了鄧稼先作為一位偉大科學家的精神風貌,包含大量回憶性細節(jié)描寫,通過不同視角、不同側面,講述了鄧稼先的成長經(jīng)歷、學科探索以及為國家科研事業(yè)作出的貢獻,通過許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展現(xiàn)了鄧稼先的人格魅力,有助于讀者進一步深刻理解科學家精神所蘊含的豐富內涵,更加堅定對事業(yè)的信仰和追求,為國家科技進步和民族復興不斷努力奮斗。
心向漢域,歸義唐土。該書是一部根據(jù)《國家人文歷史》已發(fā)表文章整理而成的歷史通俗讀物,包括“盛唐西域記”“孤忠歸義軍”“收復河湟”三部分,講述了安史之亂后,唐朝國力一落千丈,西部各地逐漸被吐蕃吞并,但河西走廊的人民早已將自己視為“唐朝人”,他們向往大唐的生活,在被吐蕃統(tǒng)治60余年后,依舊不忘故國。張議潮率領飽受吐蕃壓迫之苦的河隴百姓組成歸義軍,擊敗吐蕃,帶領淪陷百年之久的河西地區(qū)回歸大唐。
《國家人文歷史》首次以歸義軍的視角探尋史海沉浮,展現(xiàn)了河西走廊這一古絲綢之路重要開放廊道于唐宋之間的歷史沿革。同名電影由曹盾執(zhí)導、馬伯庸編劇,
預計2024年底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