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西部頭題”欄目,以陳楸帆開篇,以王威廉結束,仿佛某種裝置上的對稱,非常圓滿。二〇二三年四月,我和陳楸帆、王威廉有過一次現(xiàn)場對談,討論人工智能,討論新南方科幻,然后發(fā)現(xiàn)我們三個人的寫作,呈現(xiàn)了三種完全不同的科幻路徑,相映成趣。
想來和王威廉認識快二十年了,最早是在QQ和微博上互動,后來常常見面聊天,是文學旅途中志趣相投的好朋友。有很多次我們相互說了“再見”,然后站在人來人往的地鐵口又聊了起來,忘記了時間。那時候的文學青年大概就是這樣。
王威廉儒雅博學,視野開闊,對很多問題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又不失幽默。他的作品常常以細膩的筆觸探討個體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處境和心靈的深層次問題?!稛o名作家的筆記》作為一篇張弛有度的短篇小說,延續(xù)了王威廉一貫的文學風格和主題探索,同時也展現(xiàn)了他在科幻題材創(chuàng)作上的新嘗試。
王威廉的許多作品都擅長在我們熟悉的現(xiàn)實與超現(xiàn)實之間構建一個獨特的敘事空間。《無名作家的筆記》也是如此,這篇作品通過對作家自我探索、表演創(chuàng)作的描述,展現(xiàn)了個體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孤獨、迷茫和對自我認同的追求。這種對某個個體存在的深入挖掘,與王威廉在其他作品中對個體命運和社會現(xiàn)實的關注是一致的。而《無名作家的筆記》又將這樣一種思考安放在一個叫“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博物館”的地方,它甚至不在地球上,也不處于當下的時間。系統(tǒng)如此強大,博物館也即將關閉,末日設定之中有著濃郁的抒情。也正是這樣有著獨特背景的作品,往往能夠引發(fā)讀者對于自身生活狀態(tài)的反思,讓人很快代入作家這個相對陌生的身份之中。為了讓敘事的鏡頭更好觀察和記錄,采用了一種類似筆記體的敘事方式,使得作品的形式更加自由和靈活。同時,小說中對內心獨白和對話的運用,以及對敘事人稱隨心所欲的切換和處理,都顯示了王威廉在文學表達上的探索和實驗。這種風格的創(chuàng)新,使得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也為讀者提供了新鮮的閱讀體驗。作家在博物館的寫作表演,以及與哲學家鵺的交流,展現(xiàn)了現(xiàn)代社會中個體的異化、文化的失落和對技術進步的質疑。這樣的故事設置很容易讓人想起卡夫卡,想起王威廉喜歡的前輩作家加繆,而穿插在小說中的哲學氣息,也為整個故事空間增加了更多闡釋的可能。這種貼近批判的哲思,是王威廉諸多作品的一個重要特點,它不僅揭示了人類生存本質的種種問題,也暗含對脆弱肉身與機器永生的意義追問。
總之,王威廉給我們帶來一個立體而多解的文本,像一個莫比烏斯環(huán),無限循環(huán)和翻轉。通過對這部小說的閱讀,我們不斷在確認人類生命的意義??苹米鳛橐环N講述故事的手段和背景,在這里承擔了重要的敘事功能,讓人物的所有極端行為都變得合理,也讓整部小說變得更為靈動。
無法猜測這篇作品的靈感來源,但它無疑與西部是契合的。每次到新疆去,置身于巨大的山脈和冰川之間,我總有一種強烈的科幻感,人的思緒仿佛可以脫離此時此地的具體感受,漫游到茫茫的宇宙之中。我為新疆的美景深深震撼,這樣的土地應該誕生偉大的想象,這樣濃烈的色彩應該隨時重啟原有的美學法則。也正是帶著這樣的理解,我從《西部》的作者成為這本雜志的欄目主持人,很榮幸能有這么一段緣分,在此感謝信任我的作者和編輯。這些美好將在記憶中永存。
欄目責編:李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