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指出: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內(nèi)涵包括: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chuàng)造。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體會到文字中表露的人文、情感信息,而語文課堂上的補白訓練,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重要的一環(huán)。所以,老師要充分挖掘課本上的留白,在“字不達意處”展開合理的想象,巧妙地引導學生進行補白,把學生的思維能力開發(fā)出來,把語文素養(yǎng)提高上去。那么,怎樣才能把課本上的留白挖掘出來,引導學生把內(nèi)容補上呢?
一、寫作背景的補白
每篇文章的寫作背景都別具一格。課前,老師要對學生就寫作背景進行補白。當前,網(wǎng)絡(luò)信息日益發(fā)達,只要上網(wǎng)就能搜集到大量相關(guān)資料(文章的時代背景、歷史沿革、地理環(huán)境、物質(zhì)條件、人物性格特征等)等比比皆是。課堂上展示和分享收集到的素材,讓對作者的寫作意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對人物所要表達的主要思想感情也有了初步的認識。從而達到閱讀文章的目的,使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產(chǎn)生興趣。
《七律·長征》是毛澤東主席在長征取得勝利以后所作的一首詩。紅軍長征故事對于現(xiàn)在的小學生來說,更像是一個傳說,革命傳統(tǒng)題材的課文離現(xiàn)在的學生生活比較遠了。我讓學生們收集長征的資料,然后再講這首詩。學生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很容易被毛主席詩詞中大氣磅礴的氣勢所感染,同時也受到了一次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的教育。
二、課文題目的補白
題目是文章的“窗口”。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緊緊扣住題目,找準題眼,“從題目抓起”,指導學生在適當?shù)臅r候進行補白,讓題目代替老師來講,讓題目代替作者來講,可以起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果。
我在教琦君的《桂花雨》這篇文章的時候,就先抓著題目,給學生指點迷津。讀完題目,我讓猜測一下:你認為作者寫的是一場怎樣的桂花雨?立刻有學生回答:“很香的桂花雨”“美麗的桂花雨”“讓作者難忘的桂花雨”……再比如,教學《“精彩極了”與“糟糕透了”》一文時,讓學生觀察,這一課的題目和平時課文的題目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為什么要在題目中加入雙引號呢?這兩句話分別是誰說的呢?他們又為何說這話呢?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對課題進行補白的同時,對課文內(nèi)容產(chǎn)生了興趣。
三、細微情節(jié)的補白
在教學中,我們還要善于在細微的情節(jié)處引導學生補白,喚醒學生內(nèi)心的情感,引起與作者的情感共鳴。
作者梁曉聲在《慈母情深》一文中寫道:“我鼻子一酸,攥著錢跑了出去……”這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聚焦“鼻子一酸”和“……”,讓學生去想象,將留白的場景具體化。我們可從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活動等角度去點撥。然后,再引導學生思考:“‘我’明明知道這筆錢是來之不易的,為什么還要用那一塊五角錢買水果罐頭給母親吃呢?”此處的補白,學生更能體會“慈母情深”的含義。同樣,《窮人》一文中對桑娜的心理活動描寫得很細致,有“沉思”,也有“忐忑不安”。漁夫面對西蒙的兩個孩子會有什么樣的想法呢?我讓學生展開想象進行補白:“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他滿腦子想的是: ?!?通過這樣的補白,學生深深地體會到漁夫和桑娜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善良品質(zhì)。
四、文后延伸的補白
有的課文讀后總給人一種欲說還休、欲罷不能的感覺,讓人浮想聯(lián)翩,流連忘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有機會將自己的思維延伸出來,讓他們主動地進行補白。
《窮人》一文,課文戛然而止,桑娜告訴丈夫,她已經(jīng)把孩子抱回家了。孩子們又將面臨怎樣的命運呢?在未來的日子里,桑娜一家的生活又將如何呢?我讓學生展開想象,把這個空白補上,續(xù)寫故事。學了《騎鵝旅行記》后,我問學生一個問題:假如你有一只尼爾斯的鵝,將會怎樣?并讓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寫出來,同時,讓學生們在課外閱讀《尼爾斯騎鵝歷險記》。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還可拓寬學生的知識空間。
總之,我們應(yīng)該深入文本挖掘資源,善于捕捉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文本“留白”,巧妙地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進行補充,使學生能夠入作者之心,巧妙地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進行補白,使學生能夠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對文章內(nèi)涵的理解正確透徹,融會貫通。讓學生在補白中感悟文本內(nèi)在的情感,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充實和提高,思維能力得到鍛煉,讓“補白”補出精彩,補出實效,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