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0日,“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坐底馬里亞納海溝10909米深處,刷新了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皧^斗者”號成為世界第一臺可搭載3名乘員、可長期科考作業(yè)的全海深載人潛水器,讓我國成為全世界第二個擁有進出萬米深淵“通行證”的國家。
拿到這個通行證并非易事,從“蛟龍”號到“深海勇士”號再到“奮斗者”號,中國載人潛水器一路走來并非坦途。
在前兩者的研發(fā)基礎上,“奮斗者”號于2016年開始建造,經(jīng)過近百家科研院所、高校與企業(yè)的近千名科研人員的攻堅克難,在2020年研制完成并海試成功。研發(fā)團隊針對極端環(huán)境開展設計和建造,先后完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總體設計、集成建造和海上試驗,在潛水器超大潛深結構、系統(tǒng)調試與仿真以及深海作業(yè)等關鍵技術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載人潛水器建造技術的難點主要在于深海嚴苛的環(huán)境特點,如高壓、高鹽、低溫、黑暗等。其中,深海超高的壓力是最大的障礙。在海洋中,水深每增加10米,壓力就會增加1個大氣壓,水深10000米的海底,壓力就達到1000個大氣壓,相當于一輛小汽車的重量全部壓在一個手指蓋上。在全球最深點——馬里亞納海溝的挑戰(zhàn)者深淵,深度接近11000米,要想抵達這里,潛水器所有暴露在海水中的裝備都要扛得住高壓。除此之外,制作裝備的材料還要能抵抗住風浪的沖擊,具備高強度、高韌性和較好的延展性等性能。
“奮斗者”號名片
母船:“探索一號”科考船
最大工作深度:11000米
尺寸:長10.26米,寬3.17米,高4.4米
重量:36噸
有效載荷:200千克(空氣中)
最大水下工作時間:12小時
可載人數(shù):3人
水下最大航速:2.5節(jié)(1節(jié)相當于陸地上大約1.85千米/小時)
載人艙內徑:1.8米
觀察窗數(shù)量:3個
平均上浮、下潛速率:60 米/秒
“奮斗者”號去深海干什么?
“奮斗者”號作為目前我國唯一一臺可載人的萬米級潛水器,擁有廣闊的應用領域,對于深??茖W考察、采集樣品、支撐多型國產儀器裝備海試、深海搜尋打撈、深??脊?、海洋地質災害與深水油氣工程、深海電影拍攝等,都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2022年,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牽頭發(fā)起“全球深淵深潛探索計劃”。在該計劃的支持下,“奮斗者”號先后完成了全球首個環(huán)大洋洲載人深潛科考航次、首次中國-印度尼西亞爪哇海溝聯(lián)合深潛科考航次、中-俄首次聯(lián)合深潛科考航次等任務,先后在克馬德克海溝、蒂阿曼蒂那深淵、瓦萊比-熱恩斯深淵、爪哇海溝、千葉-堪察加海溝和阿留申海溝等開展系統(tǒng)性載人深潛綜合科考,開啟了國際合作新征程。
WRACP4pKEz8IdsH7nD3E6A==有什么魔力,讓“奮斗者”號自由地下潛、上?。?/p>
“奮斗者”號在空氣中重達36噸。它能浮在水面,也可以在水下靈活航行,這是怎么做到的呢?這里不得不提一種由玻璃微珠和環(huán)氧樹脂組成的高科技耐壓材料——浮力材。玻璃微珠非常小,直徑只有幾十微米,抓在手里就像抓一把面粉的感覺。這二者制作的浮力材具有耐高壓、高強度、低吸水率的性能,密度比海水小,安裝在潛器的支架上,能起到提供浮力的作用。潛水器的艏部、中段和艉部,都裝有推進器,它們提供動力使?jié)撍髟谒锌梢宰杂傻匾苿印?/p>
“奮斗者”號又是如何自由地大幅度上浮下潛的呢?水中很多硬骨魚類,有個叫“魚鰾”的器官。魚鰾內充滿氣體,魚可以通過調節(jié)魚鰾內氣體的體積來控制身體的比重,從而在游動時輕松自如地保持想要的狀態(tài)。潛水器中也有類似魚鰾的裝置,是由幾部分設備共同協(xié)作完成的。
·當潛水器被放入海里后,在浮力材料(向上)提供的浮力大于潛水器的重力(向下)時,是浮在海面的。
·準備下潛時,向壓載水箱中注水,幾分鐘后注滿,自身重量大于浮力,潛水器開始下潛。
·當潛水器下潛至指定的工作深度時,拋棄一組壓載鐵,使?jié)撍髯陨碇亓透×酒胶?,懸浮在水中?/p>
·在作業(yè)過程中,如果需要對潛水器的浮力進行調節(jié),海水泵通過向可調壓載水艙注水和排水,就可以發(fā)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當完成作業(yè)后,潛水器再拋掉一組壓載鐵,浮力大于重力,潛水器開始向上返程。
·當潛水器到達水面時,壓載水箱向外排水,進一步增大浮力,潛水器便可以漂浮在水上啦!
隨“奮斗者”號入海,怎樣觀察外面的世界?
載人艙在“奮斗者”號的前部,是一個內徑1.8 米的鈦合金耐壓球殼,可以容納3個人在里面工作。之所以選用鈦合金,是因為它重量輕、強度大、耐腐蝕,是制造載人球艙的不二之選。球殼上方開了一個可供人進出的艙口,下半部分還開了3個圓形的觀察窗,里面的工作人員可以透過觀察窗看到潛水器外面的世界。
可別小看這3個觀察窗,這對生產工藝來說是個嚴苛的考驗,因為每多開一個觀察窗,都會對球殼的承壓和密封帶來極大挑戰(zhàn)。載人球艙的內部,配備有生命支持系統(tǒng),以維持艙里的空氣成分、濕度、溫度、壓力和地表一致,保障工作人員在里面正常開展工作。
在海水的吸收作用下,可見光能穿透海水的深度一般在200米,再往下就是漆黑一片。下潛人員要觀察周圍環(huán)境、拍照錄像,只靠觀察窗是不夠的,要借助照明設備。潛水器的前部、后部和底部,都安裝了照明和攝錄設備,能夠從多個角度實時記錄周圍和機械手工作的情況。
在海底,“奮斗者”號有什么動力來源?如何與科考船聯(lián)系?
“奮斗者”號要在海里待12個小時。如果是下潛到萬米深海,下潛和上浮的速度約為每秒60米,那么下潛和上浮的過程分別要花3個小時左右,水下作業(yè)時間約6小時。潛水器在被科考船放到海里開始下潛后,就變成了完全自由的個體,與科考船之間沒有線路連接。潛水器在水下能長時間高效率工作,主要依靠自身攜帶的上噸重的鋰電池供電。
下潛后,水聲通信成了“奮斗者”號和科考船之間溝通的唯一橋梁。如果把潛水器比作一個人,那么聲學系統(tǒng)就是這個人的眼睛、耳朵和嘴巴,它能幫助在海底的潛水器向科考船實時傳輸文字、語音及圖像。此外,通過水聲通信,潛水器與母船之間還能完成自主數(shù)據(jù)收發(fā),包括傳感器的位置等重要信息,這對水面工作人員把握潛水器的狀態(tài)和現(xiàn)場分析決策至關重要。
“奮斗者”號的成功研發(fā)和常態(tài)化科考應用,顯著提升了我國深海裝備技術的自主創(chuàng)新水平,使我國具備了在全球海洋最深處開展科學探索和研究的能力,是我國深海科技探索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如今,“奮斗者”號已累計下潛約300次,其中萬米級下潛25次,已有32人搭乘“奮斗者”號到達萬米海底,萬米深潛次數(shù)和人數(shù)均居世界首位。未來,“奮斗者”號還會將國內外更多的科學家?guī)У饺蚋嗟纳詈I顪Y,也期待他們揭示更多深海的奧秘。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深??茖W與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