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理念萌芽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西方國家,隨著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一系列社會問題涌現,圍繞這些問題的產生以及如何解決問題,STS研究與STS教育被學者關注,其研究領域與成果是為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癝TS”是科學、技術和社會三門學科的首字母縮寫,即Science-TechnologySociety的簡稱,主要研究科學和技術對社會產生的效應,對科學、技術、社會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進行深入剖析和探討。STS教育打破了高度分科教學的模式,各學科之間開始走向融合,為其后STEM教育的發(fā)展營造了跨學科融合的理論基礎與思想觀念。STEM教育于20世紀末被提出,1986年的《本科的科學、數學和工程教育》報告可以視為正式開啟STEM教育發(fā)展的標志?!癝TEM”是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英文首字母的縮寫,即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的簡稱??茖W包含社會、自然和思維等領域,對象是客觀世界,闡釋客觀現實的本質和規(guī)律;技術和工程對客觀世界的改造與發(fā)展,在遵循客觀規(guī)律的前提下有效利用自然界資源,解決社會發(fā)展進程中的問題與困難;數學作為基礎工具,對技術和工程進行輔助。在STEM的基礎上加入藝術學科(Art),由美國學者格雷特·亞克門(Georgette Yakman)提出,將STEM發(fā)展為STEAM,并于2010年進一步提出STEAM教育框架。藝術(Art)涵蓋廣泛的人文藝術科目,如音樂(Musical)、表演(Performing)、語言(Language)、形體(Physical)、美學(Fine)等。在教學中引入STEAM教育理念,尤其是將藝術科目的融入,讓學生從多維度、多視角和多領域探索各學科的關聯,從而更有效地提升綜合能力素養(yǎng)以及融會貫通運用綜合知識去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國教育部辦公廳于2015年9月首次提出“STEAM教育”概念,明確指出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信息意識,在有效利用信息技術的基礎上,積極探索STEAM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2016年發(f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guī)劃》中明確指出要將教育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化融合發(fā)展,從服務教育教學拓展為服務育人全過程,在跨學科學習的教育模式進行中進行融合與應用信息技術的探索。教育部辦公廳于2019年3月提出在智能教育、網絡學習空間、跨學科學習(STEAM教育)、在線開放課程等4個方面組建15個不同應用方向的教育信息化應用典型示范,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普遍應用和長效機制。
筆者認為,將STEAM教育運用到跨媒體藝術教學實踐之中,能夠進行多學科融合教學,從多維度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跨學科能力,實現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的提升和多元化技能的發(fā)展。
一、關于STEAM理念的解讀
STEAM理念從發(fā)展歷程來看,經過了三次蛻變與升級,第一代是STS教育,第二代是STEM教育,第三代是STEAM教育。這三代教育理念螺旋式上升的發(fā)展使其結構不斷迭代優(yōu)化,在理念內涵與覆蓋范圍上都呈現出更為全面和包容的趨勢,強調培養(yǎng)具有完整性和全面性的人。在內容涵蓋范圍上,STEM較STS在將科學與社會問題進行關聯的基礎上,將科學教育的大眾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進一步明確,加強科學、技術、工程、數學之間的聯系與整合,有意識軟化學科課程的邊界,引導學生綜合運用不同學科知識來解決個人與社會問題。STEAM則是在STEM的基礎上引入“Art”,至此在STEM教育中增添了人文藝術元素,打破了科學與藝術彼此分割獨立的狀態(tài)。在構成學科上,STEAM由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和數學(Mathematics)組成,它打破了常規(guī)的學科界限,是融合了多學科的綜合性教育。據此,STEAM理念可以概括為:將數學作為基礎,借助藝術和工程來闡釋技術和科學的教育理念。
STEAM強調整合各科知識,而不再是單一學科知識的教授與灌輸,它破除了各學科之間的教學壁壘,引導學生以跨學科的視角認識各種客觀現象,學會用融合的方式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綜合創(chuàng)新的手段去解讀與詮釋社會與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由此可見,STEAM教育是建立在嚴謹科學的邏輯思維基礎之上,運用現代化科學技術手段,以創(chuàng)新的實踐方式以及藝術和人文的視角來解決現實問題,培養(yǎng)學生綜合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跨學科綜合素養(yǎng)的教育理念。2010年由格雷特·亞克門提出的STEAM金字塔框架構想,進一步明確了構成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系。STEAM教育框架由宏觀到微觀劃分為五個層次,將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這五種構成元素分別細化,自上而下有五個層次:教育目標、學科綜合、藝術滲透、學科分類和具體課程。
STEAM教育的五個學科是一個融會貫通、密切關聯的有機整體,不是簡單的疊加,也不是相互割裂獨立存在,它以整合的教學方式來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跨學科思維與綜合能力。其中數學是STEAM各領域的基礎,它是研究圖形、結構、數量和空間形式的科學;科學是STEAM的重要組成元素,它提出關于自然的問題,并以基于實證的方式給出解答;技術是支持STEAM教育的工具;工程貫穿于整體STEAM教學實踐活動中,不僅是STEAM教育的表現形式和實踐結果,更體現出解決問題的視角和途徑;藝術則促進了STEAM各領域的發(fā)展。
二、跨媒體藝術STEAM課程模型構建
(一)跨媒體藝術STEAM課程模型的構建原則
1.聚焦:明確跨媒體藝術教學的定位
跨媒體藝術是一種與媒介材料、媒介發(fā)展、科學技術密切相關的新興藝術形式,屬于交叉學科領域。在STEAM課程模型構建中,首先應該明確跨媒體藝術專業(yè)的聚焦,找準專業(yè)發(fā)展和培養(yǎng)方向的切入點。針對我國美術類專業(yè)院校以培養(yǎng)藝術創(chuàng)作人才為主線的目標,筆者認為應從三個層次來具體明確該專業(yè)的教學定位:其一,結合院校實情與現狀,確定STEAM課程的教學目標;其二,針對跨媒體藝術學生群體的特點,明確培養(yǎng)定位;其三,從社會反饋與需求層面,動態(tài)完善STEAM課程結構。在STEAM課程模型構建過程中,只有聚焦課程的目標、對象和需求三個方面,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課程架構調整與重建,也才能更好地明確跨媒體藝術教學的定位。
2.整合:多學科交叉融合與滲透
STEAM強調各科知識以及教學方式的整合,其核心理念主要由學科融合、技術賦能以及解決問題三方面構成??缑襟w藝術是一門涵蓋了多學科領域的交叉學科,伴隨著社會信息化飛速發(fā)展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迭代突破衍生而來,是時代的產物,也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進步體現,其顯性的融合性與交叉性特征是任何傳統藝術所無法比擬的。在STEAM理念導向下,跨媒體藝術課程應該以科學思維為依托,結合工程技術,在信息化場域與開放式社會環(huán)境下展開整合式教學實踐。將藝術與觀念、藝術與技術、藝術與科技多維度結合并交叉應用,形成集社會、人文、戲劇、數字、技術、科學、工程、藝術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專業(yè)課程體系。據此,跨媒體藝術課程秉持著將不同學科與知識體系進行融合與滲透、實現資源整合、優(yōu)勢互補、協同發(fā)展的多元協作式教學實踐,培養(yǎng)具有綜合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復合型藝術創(chuàng)作人才。
3.跨界:橫跨與突破學科壁壘
跨界,即跨越邊界,其內涵為兩個或多個領域之間的融合與碰撞??缑襟w的核心即以橫跨的方式突破媒體的單一壁壘,融解媒介的單一形態(tài)??缑襟w藝術在表達中充滿藝術虛無主義和反藝術色彩,主張打破藝術、文學、音樂、戲劇以及技術之間的界限,突破藝術與生活的邊界。STEAM理念強調知識跨界、批判構建、問題生成、場景多元、創(chuàng)新驅動,通過融合多學科知識,以全科思維為依托,突破學科邊界的方式解決問題。跨界是時代進步與發(fā)展的衍生物,學科之間的邊界原本就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科技與社會的發(fā)展各學科也在不斷發(fā)展,并不斷被重構。跨媒體藝術是綜合與交叉并置的藝術形態(tài),以去中心化、多元化、反傳統、邊緣化以及模糊邊界作為其導向與主張,打通中西藝術、打破慣性思維、在不斷顛覆傳統的過程中推動各科學的滲透和多領域的交融。
(二)跨媒體藝術STEAM課程模型的構建策略
1.理論+技能: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
STEAM教育脫離了理論與技能的割裂和孤立,打破了傳統課程分科教學的弊端,把關注現實社會與生活中的問題作為基點,在課程教學中強調理論知識與技術技能整合式學習與應用,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審視能力、思辨能力、合作能力、溝通能力以及創(chuàng)作能力。在STEAM課程教學中,引導學生在實踐、體驗與探究中學習當代藝術相關理論,多方位了解各種藝術形式的技術,熟悉中西方藝術觀念的發(fā)展與嬗變,掌握相關媒體領域理論,領悟跨媒體藝術是在理論基礎上運用多學科思維與邏輯,運用數字、信息、工程、影像、媒體等技術,對相關知識進行跨學科領域的遷移與融合。通過在真實情境中進行模仿、觀察、演練等方式學習中西方各種藝術門類的技藝,以及建模、云計算、計算機圖形、數控等特定的技術能力,在不斷思考和應用中,對藝術技藝在融合創(chuàng)作的同時運用科學技術精細化操作、批判式改進、系統化應用和媒體化推廣,思考在先進的科學技術支持下、以現實生活作為藝術創(chuàng)作場域,如何更好地進行跨媒體藝術創(chuàng)作與批判。
2.社會+文化:學會體驗與反思
跨媒體藝術強調通過技術手段彰顯人文,借助媒體發(fā)掘創(chuàng)意,突破傳統藝術的表現手法與創(chuàng)作形式,其藝術創(chuàng)作的核心觀念是對現實社會不斷審視與反思?;赟TEAM理念,將社會與人文作為主題式創(chuàng)作領域進行實踐教學,可以將STEAM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有效整合,并滲透到社會與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導學生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學會體驗與反思。在不同的主題框架教學中,讓學生自覺樹立多元文化意識,踐行文化平等理念,能夠包容和尊重不同民族、不同地區(qū)以及不同觀念的文化;在交流討論與創(chuàng)作實踐中理解世界不同民族與地區(qū)文化的多樣性,中國民族文化共同體的內涵,在多元多彩的社會文化中樹立民族文化傳承意識,本土文化繼承與創(chuàng)新意識,在藝術實踐與創(chuàng)作中秉持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與責任感。通過在STEAM課程中融入中國古典文學和古典藝術、中國傳統文化和地域元素等進行教學,讓學生體驗其獨具特色的形式美、語言美、意境美,增強本民族文化的底蘊與修養(yǎng),在珍視傳統的基礎上還能夠善用傳統。
3.情感+認知:跨越式觀念的創(chuàng)新與突破
列夫·托爾斯泰認為,“藝術不是技藝,它是藝術家體驗了的感情的傳達?!奔此囆g家通過聲音、畫面、文字等形式把自己的體驗傳遞給他人,使同一場域中的觀者也產生同樣的感情。正如作為聽賞者的托爾斯泰聽完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之后淚流滿面,是其身處沙皇俄國統治時期感同身受《如歌的行板》作品中傾注的民族遭受苦難之情感,悲從中來。藝術通過情感進行傳遞與連接,以情感人是藝術最直白的表現。藝術認知則是通過藝術形式對社會、自然和歷史進行深刻的認知。如果歷史是對社會發(fā)展平面式的表述,藝術則是從多方位對社會進程做出立體式的生動闡述。STEAM教育理念強調要以藝術和人文的視角來解決社會現實問題,據此,在STEAM課程教學中,引導學生對社會、自然和歷史在認知的基礎上升華,在藝術作品的感知與體驗中碰撞出情感的火花,不斷增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在中西藝術的并置以及古今文化的融合中進行創(chuàng)新與突破,將高新科技為藝術所用,以跨越式的觀念帶動碰撞的情感體驗。
三、結語
跨媒體藝術從“傳統”中“跨”了出去,它與傳統藝術的割裂不僅僅是藝術自身的進步,更是藝術緊跟社會前行步伐的必然。就跨媒體藝術這個本身集綜合性、多樣性、復雜性于一體的專業(yè)而言,嵌入STEAM教育進行課程構建可謂是非常貼合的,能夠更有效培養(yǎng)出具備科學精神、人文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跨媒體藝術創(chuàng)作人才。據此,筆者提出在STEAM課程模型構建中首先要明確構建原則,即將聚焦、整合與跨界貫穿課程框架始終,其次要遵循理論與技能、社會與文化、情感與認知并重的策略,充分利用跨界與融合優(yōu)勢,應用新技術、新媒介、新領域來詮釋新的觀念,讓藝術表現不斷突破創(chuàng)新,不斷形成新的藝術空間。
(作者單位:湖北美術學院。本文系2023年度湖北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跨媒體藝術STEAM課程模型構建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3Y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