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微信中讀到樊希安的詩《君子蘭賦》:“友自沈陽來,贈我君子蘭。棉墊嚴實裹,麻繩細細纏……東市購花土,細選又細驗……西市購花盆,實用價又賤?!憋L格古樸,文字靈動,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楊牧之同志留言:“佳作,有古樂府之風?!边@說出了我的心里話。原來,自三聯(lián)書店退休后,樊希安不僅繼續(xù)寫小說,還寫詩歌。近日,他的隨筆《鬢已星星聽雨聲——人生哲思感言集》又出版了,一位文字工作者的高產狀態(tài)和勤勉風貌令人感佩。
如同歲月在人臉上會留下印記,在作家的筆下,在一個人的文字中,歲月同樣會留下清晰的印記。這里不是說把歲月寫入文字,而是指寫作的風格、特點、題材會有歲月的印記;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文字的風格特點是不同的。比如,人生體悟,并不是什么年齡都可以寫好的。蘇格拉底說:“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過?!痹诱f:“吾日三省吾身?!比嗽诼L的一生中,總會有許許多多自省心得,但是最有價值的人生感悟是在歷經風雨、閱盡滄桑之后。很多對生命心存敬畏的文人在人生暮年總結一生,寫出了閃光的文字,這對自己是總結、是交代,對他人是教誨、是啟迪。《鬢已星星聽雨聲》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
文化人不會缺席網絡空間
在數(shù)字時代,人們將很多時間用在了網絡閱讀上,這是不爭的事實。用好網絡平臺,將作品通過網絡傳播出去,讓更多的受眾知曉閱讀,是所有文字工作者應該重視的問題。該書首先是網絡作品,是作者隨寫隨發(fā)在微信朋友圈的,受到朋友們的喜愛和鼓勵后才整理出版的。
網絡作品自有其特點。該書130篇,每篇數(shù)百字或千余字,多的也不超過2000字。作者在《序言》中說該書在微信朋友圈和公眾號首發(fā),我想,他并非刻意要按照微信公眾號特點即手機閱讀的要求來寫作的,但是,實際上移動閱讀的流行讓手機閱讀的特點與作者文學才華相互調適,最后形成了這樣的“文體”:一般以親身經歷(即故事)開頭,引出話題,再用通俗語言展開,再不緊不慢進行分析、聯(lián)想、闡釋,小角度轉換話題,再舉例驗證,最后金句作結語。或許這就是一種“隨筆微信公號體”,即千字文、身邊事,文字通俗小道理,樸實真摯小見大,一事一議深寓意。
這種文體在移動閱讀時代是有代表性的,也是有“殺傷力”的;其作品是有“受眾緣”的,也是傳得開的。從對“隨筆微信公號體”如此熟練掌握運用的程度看,作者不愧為文字高手、文章大家,如馮驥才小說《神鞭》中的主角,在傳統(tǒng)冷兵器社會,他的長辮就是長鞭,是可取性命的神器;在熱兵器時代,使用手槍照樣如臂使指,百步穿楊??梢韵胍?,作者在退休之后身處網絡時代,與過去一樣,在手機屏幕文字寫作中同樣找到了創(chuàng)作的樂趣。
真正的作家不會缺席網絡表達,這不是簡單的追時髦、隨大溜,而是作者雖年近暮年壯心不已,有一顆追隨時代、探求未知的年輕的心。這一點,對于文字工作者尤其可貴。
文化人不會停止有品質的思考
人是會思考的蘆葦。作者說:人處在不同階段,對人生有不同的感悟。確實,上蒼賦予人大腦,人就會一刻不停地思考,但是思考的品質是不同的。黑格爾說:智慧之鳥的貓頭鷹,在文明的暮色中才開始起飛。密涅瓦的貓頭鷹在黃昏起飛就可以看見整個白天所發(fā)生的一切,可以追尋其他鳥兒在白天自由翱翔的足跡。反思是一種沉思的理性。很多文化人在經歷過血氣方剛的少年、激情澎湃的青年、意氣風發(fā)的中年后,在步入老年時,對過往的風花雪月、云卷云舒或描述、或評點,總有許多值得夜深人靜時細細體味的地方,一切既往不會白過。該書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是趁著暮色起飛的貓頭鷹。
晚年寫隨想的書我讀過幾本,印象深刻的有解思忠的《人生篆書》,有卓澤淵的《我們與世界》。這兩本書都是將人生話題分為一些類別,從文史角度分析闡釋人生真諦。他們是純理性的,沒有帶入自己的日常生活,是從歷史、文學、哲學中結合自己的思考談人生感悟。樊希安是另一種風格,他是從親身經歷、身邊小事寫起,娓娓道來,平和沖淡,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平凡樸素中見到哲理,在日常生活中照見人心、人性。
作者的感悟有這樣的幾個特點。一是重新發(fā)現(xiàn)古人的智慧。在《良言一句三冬暖》一文中,作者說:“只要不是有意阿諛逢迎,不是包藏取利之心,更不是口蜜腹劍,不是好話說盡壞事做絕的陰謀家行為,在日常與人交往中,多說好話,多說體貼人的話,是能給人溫暖的,也是可以拉近距離、和諧人際關系的。”這讓我想起蘇格拉底著名的關于“善意的欺騙”的著名對話。欺騙和迷惑敵人、“望梅止渴”欺騙士兵、欺騙孩子吃藥都是道德的,假的也可以是善的,不存在一成不變的道德。另外,在《人生交友“三不交”》一文中,可以與孔子“友直,友諒,友多聞”對照著看,特別是第三個“悲觀失望戾氣過重的人不交”,在今天具有特別的勸誡意義。
二是有些感悟別有新意。如《看手機也是閱讀》一文,在承認看手機也是閱讀的同時,指出手機閱讀是淺表閱讀,網上內容良莠不齊,倡導讀書“不是倡導看手機”,看手機不用倡導。特別強調應該倡導的是傳統(tǒng)的讀書方式,是引導人們到書海中遨游。如此清晰區(qū)分手機閱讀和讀書、如此旗幟鮮明地提出閱讀活動中倡導的是什么閱讀方式確實比較少見,對于把握推進全民閱讀活動的著力點提供了理論支點。
三是有些見解非常深刻?!蹲x書的好處》一文,引用了著名作家林海音老師的一句話:我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這是我在許許多多關于讀書的名言中,聽到的最簡單、最直白、最生活化的表述。這句話反過來說就是:不讀書,長不大!當然,這里的長不大,是指眼界、見識、胸襟,多么深刻啊!
凡深刻發(fā)聲有時難免尖銳。如《讀書是一種個人行為》一文說,閱讀本質上是個人需求、個人偏好、個人行為,不宜進行運動式、大轟大嗡式的推行,這樣容易流于形式。這道出了實情,講了真話,指出了當前閱讀活動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統(tǒng)一店鋪招牌為哪般》一文,對形式主義和以權謀私現(xiàn)象進行了分析批判,入木三分。
文化人不會放棄有價值的表達
閱讀該書,讓我對閱讀和寫作產生新的感悟。閱讀是吸收的過程,寫作是輸出的過程。只有吸收沒有輸出,則不是完整的閱讀文化活動。有價值的表達是文化人擔當社會責任的表現(xiàn)。人在寫作中成長,人生在寫作中圓滿,支撐寫作的是思考,不斷的思考讓寫作豐盈、富有張力,讓寫作具有力量、溫度。閱讀把我們和世界聯(lián)系在一起,讓我們看見了世界;寫作讓世界看見了作者,也讓作者不斷發(fā)現(xiàn)人生的價值、活著的意義。閱讀和寫作這一進一出,構成了一個完整的人生。在今天,我們強調閱讀的比較多,當然國民閱讀還很不夠,但是我們還沒有注意到更談不上重視寫作對于人生、社會、時代的意義。特別是AI時代已經來臨,許多工作都可以被AI取代,個體的、原創(chuàng)的、包含生命體驗的寫作,就是個性化的表達,在未來社會中的意義和價值會越來越凸顯,這就是創(chuàng)造的意義,也是人生的意義。
該書是人生的“時令瓜果蔬菜”,是人生進入暮秋之作,不是反季節(jié)“大棚蔬菜”,是人生秋季收獲的沉甸甸的果實,映襯絢爛秋色。從這些看似風淡云輕的文字中,能看出作者駕馭文字的深厚功夫,是在隨心所欲的寫作中達到的境界。讀這樣的書,不像讀小說一樣輕松隨意,也不像讀詩歌一樣燃起激情,雖文字平白如話,但要想透徹理解這些文字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閱讀和寫作與人生的季節(jié)有關系:作者在人生不同季節(jié)寫出不同的文字,讀者在不同人生季節(jié)讀出來的是不一樣的文字。有的書,不到一定的年齡,任憑如何努力都寫不出來;有的書,不到一定的年齡還真是讀不懂,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人生哲思類。
該書各篇文章短小、精辟,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平凡樸素又富有哲理,反映日常又映照人心人性,記錄今天又昭示來者,拓展了生命的廣度、深度、韌性。面對這些問題,每讀皆有所得,在喧囂的時代把握住自己,不隨波逐流,在看似輕松的閱讀中發(fā)人深省,有時扶案擊掌,大呼:“甚得吾心!”
我試圖自作主張,將人生中最重大的主題劃分成幾類:一是生死,二是苦樂,三是友誼,四是成敗,五是生活,六是事業(yè),七是愛情,八是天倫之樂,等等。我試圖拿著這些主題在他的書中找答案,看他是怎么說的,看他的體悟里是不是包括我認為人生中重要的內容,結果發(fā)現(xiàn),我想到的他都想到了,我沒有想到的他也想到了。因為樊希安的經歷是豐富的,目光是敏銳的,性格是剛強的,人生是幸運的,生活是幸福的,所以文字是傳神的。我不能說,他的體悟就是準繩,但讀者可時時對照,遇相同可竊喜,遇相??缮钏?,遇未見可補益,這樣可讓人生更充盈、豐富、快樂、幸福。
人生的路不是教會的,是南墻終要自己去撞、去流自己的血來積累教訓的,但是一本好的人生教科書,可以讓我們少撞南墻,可以找個更好的角度撞南墻,可以不在同一個地方撞南墻,可以將自己變成南墻的指示牌避免別人重復撞南墻。這就是圖書的意義和價值。
該書還體現(xiàn)了積極向上的價值觀,正能量比比皆是。如《睡地板的老板》,講“幸福生活是奮斗出來的”的道理;《不可隨意“茍簡”》,講了生活中生意中不可太“隨意”的道理;《一絲不茍和一字不茍》,講人的認真品質的可貴;《聰明與誠實》,講了智愚是客觀存在的,不關人品,但誠實是對一個人的基本評價,也是最高評價。
全書哪一篇最好?我最喜歡的是《蝎子的命運》。這是講作者無意且情急中結束一只蝎子的性命,進而生發(fā)懊惱的事。作者感嘆道:“蝎子何辜?文章是這樣結束的:我心情沉重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一次又一次地后悔自己的作為,一念又一念地悲憫蝎子的命運,一遍又一遍地為天下蒼生祈禱?!?/p>
讀到這里,我想起了弘一法師。先生的學生在回憶文章中寫道:先生在落座前總是要搖一搖椅子,怕椅子縫中爬進了螞蟻或什么小蟲子,如果直接坐下就可能被夾死。作者對生命的憐惜和悲憫之情正與弘一法師相通。這篇不足千字的文章,寫盡了作者的心地善良、心底光明。反觀大千世界,眾生百態(tài),與許多不堪的人和事形成強烈的反差。
左宗棠說:讀萬卷書,神交古人。其實,在出版業(yè)和網絡傳播極其發(fā)達的今天,也可以神交今人。一些朋友說:小說可以寫別人,散文隨筆必定是寫自己的,從中可以看見作者的性格、志趣、愛好、品格、德行、追求。如果說在一二篇文字中作者可以掩飾自己的惡行惡意,那么,十篇百篇下來,一定可以讀出作者的“三觀”。閱讀該書會讓你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且值得交往的朋友。
作者系《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