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圣”王羲之特別愛鵝,“寫經換鵝”的故事廣為傳誦。相傳,山陰有一個道士養(yǎng)了許多好鵝。一天,王羲之途經道士那里,看見一群鵝正在水面上悠閑地浮游,惹人喜愛,便央求道士把鵝賣給他。可那位道士卻笑著說:“我的鵝是不賣的,如果你能給我書寫一部《黃庭經》,那么這些鵝就歸你?!蓖豸酥?strong class="wDFNgQwTUA4pnDJ4nm6DKfplDN8=">欣然允諾,花了半天時間寫下《黃庭經》,最后擁鵝而歸。
王羲之為何如此鐘愛鵝呢?歷史上有觀點認為,王羲之出生于道教世家,他為求得長生不死,曾“與道士許邁共修服食,采藥石不遠千里”。而鵝在中醫(yī)學上有解五臟丹毒的功能,因此歷來受到道家的重視,王羲之“寫經換鵝”是希望吃鵝滋補身體。
但是,古今許多研究書法的學者卻指出,王羲之愛鵝的真正原因是為了觀察鵝的動態(tài),因為鵝優(yōu)美的體形、行姿,對他的執(zhí)筆和運筆方法,以及書法風格的形成有很大啟發(fā)。清代著名書法家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分析道:“其要在執(zhí)筆。食指須高鉤,大指加食指、中指之間,使食指如鵝頭昂曲者;中指內鉤,小指貼無名指外距,如鵝之兩掌撥水者。故右軍(王羲之)愛鵝,玩其兩掌行水之勢也?!?/p>
事實上,王羲之確實通過鵝游水的優(yōu)美姿態(tài),揣摩出拈毫運筆的旨趣,諸如執(zhí)筆時如鵝頭昂揚微曲,運筆時則似鵝掌撥水。以《蘭亭集序》為例,21個“之”字的寫法就是根據(jù)鵝的姿態(tài)演化而來。
(摘自《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