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湖南省民政廳了解到,在湖南省,帶有“龍”字的地名共有3.9萬個,含“龍”量居全國前列。將“龍”融入地名,反映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以“龍”為名寓美意
說起湖南的有“龍”之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龍山縣當占一席。作為全省唯一以“龍”為名的縣級行政區(qū),也是湘西人口最多的縣,龍山縣境內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里耶古城的3.8萬枚秦簡向世人展示了秦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湘鄂川黔革命根據(jù)地也為龍山打上了厚重的紅色印記。據(jù)統(tǒng)計,當年跟隨賀龍參加紅軍的龍山兒女有9600多人。歷史上,龍山之地,在春秋戰(zhàn)國時為楚地,秦漢至唐先后屬洞庭、武陵、沅陵等郡州,五代、宋、元、明至清初屬土司統(tǒng)治,直至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在此設縣,名曰“龍山”,始有此名。
關于龍山縣名的由來,有說法認為,和土司統(tǒng)治時期一種名為“旗”的軍政合一建制有關。當時,土司統(tǒng)治區(qū)域設有58旗,“旗”是一種寓兵于農(nóng)的軍政合一組織,當時規(guī)定,“凡境內土民,均編入旗內”。1729年,雍正帝改土歸流廢土司設府縣,因龍山之地曾有“辰旗”,用地支表相,辰屬龍,寓意吉祥,加之縣內重巒疊嶂,連綿起伏好似長龍,故取名龍山。
除龍山縣外,全省還有54處鄉(xiāng)鎮(zhèn)一級行政區(qū)劃的名稱含有“龍”字。郴州市安6b70f7b5898afb2f2535df16b93e9a0968d6c99a6ee1e185298f2ab0ccf1ac15仁縣龍市鄉(xiāng)、岳陽市平江縣龍門鎮(zhèn)、邵陽市武岡市龍溪鎮(zhèn)……每一處地名的由來或依地形水系,或有歷史典故,或寄美好寓意,傳遞著人們的心愿祝福。
龍山龍水見龍王
岳陽縣的張谷英村是一座古村,有“江南第一屋場”之譽。該村以北,七座大小山頭逶迤相連、北高南低,綿延像龍的走勢,當?shù)厝艘孕稳∶Q其為“龍形山”。相傳,該村始祖、明朝人張谷英正是看中了這里的山川形勢,才安家于此。
據(jù)了解,除了張谷英村的龍形山,還有60多座“龍形山”分布在湖南。龍背、龍沖、龍坡等因形狀走勢而名的有“龍”地形,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
龍溪、龍?zhí)?、龍口河……湖南境內陸地水系名稱中帶“龍”字的達263處,含“龍”的水利電力通信設施更是有2000余處。從河流到湖泊,從河灘到島嶼,從水庫到河堤,一應俱全。全省有305個居民點都將“龍王”二字寫進了名稱中。各地也有眾多龍王廟、龍王宮、龍王殿。
(摘自《湖南日報》 郭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