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元的當代藝術充滿各種可能性。隨著當代藝術的蓬勃發(fā)展,當代藝術的治愈方式日趨多樣,多元化的藝術體驗、藝術感悟?qū)η榫w情感的宣泄表達沒有了隔閡,有效地滿足不同空間不同群眾的心理和情感,給予公眾更好的治愈體驗。作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當代藝術家蔡國強,以其藝術作品為例,解讀當代藝術中具有的治愈性,推動人性的探索與發(fā)展。
關鍵詞:當代藝術;治愈;蔡國強
從1980年至今的藝術一般稱為當代藝術。與早期藝術不同的是,當代藝術不再局限于使用傳統(tǒng)藝術形式,而是采用多種新的表現(xiàn)媒介和技術,將其融合在藝術實踐中。它超越時間和空間的界限,采用了裝置、行為、多媒體等多樣化的藝術形式,賦予藝術創(chuàng)作全新的藝術體驗,重新定義和拓展了藝術的外延。藝術不再只是藝術家的作品,而是每個人都參與其中的創(chuàng)作。
孟沛欣在《藝術療法:超越言語的交流》中對藝術治愈進行了定義:“從廣義上來講,藝術活動被用于心理建設領域時,包括音樂、舞蹈、戲劇、繪畫、雕塑、制陶、戲劇、詩歌等各種以開發(fā)創(chuàng)造力為目標的活動?;谶@些主題的藝術活動除了其本身具有緩解壓力的作用外,還可以起到調(diào)節(jié)心理壓力和改善心理健康的作用。所有這些藝術活動都可以使參與者建構一個新的心理世界,使個人從心理困擾中解脫出來。從狹義來看,是以純藝術(Fine Arts)為主的視覺藝術形式在心理領域中充當介質(zhì)時的作用過程。”[1]換句話說,藝術活動具有治愈性作用。
藝術療法是指用視覺藝術幫助發(fā)現(xiàn)真實的自我,用藝術創(chuàng)造力傳達無法用書面語言表達的情感,用藝術錘煉自我的生命力。藝術治療包括兩個不可分割的方面:第一,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本身的療愈作用;第二,藝術欣賞過程中的移情治愈。
(一)創(chuàng)作過程的自我治愈
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的本質(zhì)是治愈的過程,它可以打開認知空間、挖掘自我意識[2]。藝術創(chuàng)作包括藝術家的思想、觀念和情感,藝術創(chuàng)作者將內(nèi)心的思想轉化為外在的視聽效果,表達方式更加直觀和震撼、更加豐富多樣,避免了語言表達過程中的空洞、蒼白和規(guī)范上的局限。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時,會投入自己的喜、怒、哀、樂,將情感貫穿于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起到推動創(chuàng)作的作用。藝術家獨特而豐富的人生體驗也會體現(xiàn)在藝術作品中,使情緒得到抒發(fā)、緩解與宣泄,這是自我治愈的過程。
在當代藝術表達的過程中,人們的意識、潛意識、情緒、情感等都可以通過各種媒介的新技術表達出來,整體創(chuàng)作過程更加自由與便捷。在新技術、新媒介的介入下,藝術家們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將自己的情感以創(chuàng)新的形式更加自由地釋放出來。在蔡國強的藝術作品中,如《蘑菇云》《天梯》等作品都是蔡國強對自己內(nèi)在情感的表達,在表達的過程中完成了對自身的治愈。
(二)欣賞過程的移情治愈
與此同時,藝術家的藝術作品專注于表達情感,也在用情“治愈”他人方面發(fā)揮作用。因為他們在創(chuàng)作中投入“感情”,通過作品中的視覺語言激發(fā)他人的情感。
觀眾欣賞藝術作品,理解作品內(nèi)容與形式中蘊含的藝術思想,在當代藝術作品產(chǎn)生的“移情”敘事影響下,心理與情感得到暫時的滿足,從而獲得藝術治愈的過程,成為藝術治愈的接受者。當代藝術超越時間與空間的界限,觀眾在欣賞當代藝術時,可以從多方面感知藝術家對世界的理解以及對情感的描繪。如蔡國強通過煙花等材料展現(xiàn)的爆破藝術,會給觀眾帶來視覺及聽覺上的震撼。此外,蔡國強的作品還邀請觀眾參與互動,通過創(chuàng)造參與式的藝術環(huán)境,讓觀眾成為作品的一部分,增強身臨其境的體驗[3]。觀賞者通過欣賞藝術作品,感受并體驗作品的內(nèi)在情感。藝術作品中的情感也會感染觀者,從而產(chǎn)生了共鳴,由此得到升華。在這種移情的作用下,觀眾獲得藝術治愈帶來的精神愉悅與滿足,從而完成藝術治愈過程。
蔡國強1957年出生于福建泉州。他運用火藥、中草藥、石頭、樹根、電腦等多種選材和創(chuàng)作手段,以其獨特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和豐富的人生閱歷,創(chuàng)作了許多令人嘆為觀止的大型藝術裝置和行為藝術。在蔡國強的作品中,我們看到的不是火藥、煙花等材料,而是他深藏的思想。蔡國強在創(chuàng)作裝置作品時,運用“想象中的觀眾”的邏輯來思考觀眾與作品之間的關系,強調(diào)觀眾的力量。在他的作品中,觀眾的身份從傳統(tǒng)的旁觀者轉變?yōu)閰⑴c者,藝術家的作品是在觀眾的參與和互動中完成的。因此,蔡國強認為觀眾參與互動是創(chuàng)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參與式的藝術創(chuàng)作,讓觀眾可以操作、觸摸藝術作品,體驗作品帶來的多重感官享受。
蔡國強的裝置作品《文化大混浴》于1997年在紐約皇后美術館等多個場地展出。這幅作品象征藝術家對藝術治愈和促進文化融合的渴望。蔡國強將中國的太湖石搬到了紐約展廳,在太湖石的中央放置了一個灑滿中草藥的西式浴缸,在浴缸的上方懸掛著中國的鳥籠,最外層圍繞一圈帷帳。這是一件具有中國特色的裝置藝術,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地區(qū)、不同膚色的觀眾都可以自由進入浴缸。這表明蔡國強所創(chuàng)作的“大浴缸”是一個集多元文化、文化融合、文化治療為一體的大浴缸。在紐約的皇后街區(qū),生活著各個國家的不同人種,《文化大混浴》是蔡國強看到這一場景后創(chuàng)作的藝術作品,目的是表達消除文化和種族之間的差異與界限的愿景。在各種觀眾體驗和參與項目的過程中,體驗者的心靈都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治愈。
2013年,蔡國強在澳大利亞昆士蘭美術館舉辦《歸去來兮》個展。展覽包含了蔡國強對昆士蘭自然美景的感悟。其中一件作品《遺產(chǎn)》(圖1)是蔡國強專門為美術館展覽設計的,它建造了一個烏托邦式的動物園。整個作品由九十九只等身大小的動物模型組成,既有兇猛的獅子和老虎,也有溫順的大熊貓和斑馬。來自世界各地的捕食者與獵物在這件作品中和平相處,表達了藝術家內(nèi)心對“最后天堂”的向往,也折射出當今人類與自然環(huán)境之間的緊張關系。蔡國強表示:“《歸去來兮》的靈感來自陶淵明的詩句,意思就是‘回來吧’,這既是標題,又是展覽的掛念?;貋戆?,放下吧,回歸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回歸心靈寧靜的原風景。我想給觀眾,也給自己這份被呼喚的感覺?!?/p>
蔡國強的裝置藝術作品中深刻的思想性是能夠激發(fā)觀眾內(nèi)心的情感,喚起共鳴的重要原因。同樣,他所創(chuàng)作的爆破藝術更是在視覺和聽覺上給予觀眾更大的震撼。巫鴻先生在文章中提及:“爆炸在你自己的最核心處產(chǎn)生一股強烈的感受。雖然你可以任意安排炸藥,但是你無法控制爆炸本身,這會使你獲得一種巨大的自由感。”[4]
在蔡國強的煙火作品《無題:為“蔡國強:九級浪”開幕所作的白天焰火》中,從環(huán)境保護的角度出發(fā),煙花均由食用色素、食品粉和服裝色料等成分構成。不同顏色的煙火在空中綻放,8分鐘內(nèi),黃浦江上呈現(xiàn)出一幅煙雨朦朧的水墨畫。整場焰火分為“挽歌”“追憶”和“慰藉”三幕?!巴旄琛敝饕捎煤谏咨途G色的煙花疊加穿插進行,層層疊疊的黑色焰火中穿透出白色火光,兩者結合形成彌漫的煙火,而在火光中心,一抹抹綠色煙火驟然綻放,表達了悲喜交加的情感,也預示新生的出現(xiàn)?!白窇洝苯永m(xù)第一幕的新綠,五顏六色的弧形煙花相互交織,依次向天空發(fā)射彩色煙花,在空中形成蘆葦般紅色的花朵?!拔拷濉币耘{(diào)為主,黃色煙花沖天而起,落下時形成滿天黃柳,表達了人們對生活的希望。這場煙火最核心、最成功的地方在于人的參與,焰火所承載的大自然的力量象征世界的興衰[5]。
2015年6月,蔡國強在家鄉(xiāng)泉州點燃了一條長500米、寬5.5米的繩梯,這是他籌備了21年的作品《天梯》(圖2),既是獻給家鄉(xiāng)泉州的作品,也是獻給奶奶百年壽辰的禮物。他借助熱氣球?qū)⒗K梯拉到天空中,然后點燃繩梯,一座金色火焰的梯子瞬間升入夜空,攀爬的云梯與璀璨的煙花融合,呈現(xiàn)了獨特的藝術效果。蔡國強說:“我要建立一個通向天上的梯子?!边@個天梯是帶著人們美好的期盼通往故鄉(xiāng)的天梯、是通往宇宙的天梯,是通往神靈的天梯,它一面指向過去、一面指向未來,就像一座溝通現(xiàn)實與理想的金色橋梁。蔡國強的創(chuàng)作思維受到他對家鄉(xiāng)濃厚的熱愛和血濃于水的親情的影響。在《天梯》中,觀眾可以感受到蔡國強對家鄉(xiāng)和親人的深厚情感,以及作為中國人對祖國的熱愛。由此可以激發(fā)觀眾內(nèi)心的情感,撫慰心靈的創(chuàng)傷,給予心靈以溫暖。
2020年,蔡國強團隊以橡木桶為載體,以尼采“悲劇的誕生”為主題創(chuàng)造了名為《悲劇的誕生》的焰火爆炸項目。他將150個橡木桶擺放在夏朗德河面上進行點燃,兩萬發(fā)煙花從桶中發(fā)射而出,剎那間,五彩繽紛的焰火在蔚藍的天空中綻放,給觀眾帶來視覺和聽覺的雙重震撼。作品試圖表現(xiàn)人類在災難面前不屈的勇氣和堅韌的精神,正如心理學家肖恩·麥克尼夫所稱“藝術是靈魂之藥”[6]。蔡國強表示:“整個作品是關于悲劇的思考。人生的悲劇是永恒的,悲劇和生老病死是枷鎖,人們總在尋求心靈的慰藉,以擺脫枷鎖,獲得自由和解脫?!覀冋幱谌祟惵魍局械囊粋€新階段,從干邑發(fā)出的信號,通過云端鏈接世界不同地區(qū)的個體生命,讓遠古的情感爆發(fā),讓本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這段話向世人傳達了希望、樂觀與堅持不懈的心聲,同時也治愈了觀眾的心靈。
蔡國強回歸材料本身,將其特性充分發(fā)揮,并進行高度的提煉和概括,與創(chuàng)作靈感、內(nèi)在情感進行抽象化和符號化的融合。當代藝術以人類共同守望的“普世價值”和精神指向為理論基石,提出了“藝術即生活,生活即藝術”的觀念[6]。蔡國強創(chuàng)作的當代藝術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架上藝術,而是介入觀眾的日常生活,促進觀眾與作品之間的互動。蘇珊·朗格說:“真正能夠使我們直接感覺到人類生命的方式,便是藝術的方式?!盵7]從蔡國強的裝置藝術和爆破藝術中可以看到,他將藝術創(chuàng)作與生活、社會和自然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賦予藝術作品更深層次的文化理念,激發(fā)我們對于當下社會的思考與反省,以一種人文的、潛移默化的方式進行藝術療愈。觀眾在欣賞藝術作品時,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理念和行為思想直達人心,促進了人性的豐富和發(fā)展,使人們在欣賞過程中心理得到撫慰。
作者簡介
郭子源,女,漢族,河南遂平人,助理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藝術史。
參考文獻
[1]孟沛欣.藝術療法:超越言語的交流[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9:1.
[2]孟沛欣.藝術療法[M].北京:開明出版社,2012:13-14.
[3]汪大千.蔡國強藝術作品營造的民族語境與文化認同—以作品《天梯》與《夢游紫禁城》為例[J].藝術教育,2023(9):69-73.
[4]巫鴻.走自己的路:巫鴻論中國當代藝術家[M].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2008:35.
[5]徐銘陽.探索蔡國強藝術作品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J].藝術教育,2022(5):208-211.
[6]蓋婭麗麗(葉麗).疫情下淺析當代藝術的藝術治愈性[J].大眾文藝,2021(2):83-84.
[7]蘇珊·朗格.藝術問題[M].滕守堯,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