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希臘電影產業(yè):歷史、市場與政策分析

2024-09-13 00:00:00劉正山
中國電影市場 2024年9期

【摘要】近年來,希臘電影在國際舞臺上展現出了日益顯著的影響力,然而,學術界對希臘電影產業(yè)及市場的關注度尚顯不足。本文通過對希臘電影發(fā)展的歷史階段進行劃分與分析,并結合最近十多年的相關數據,梳理了希臘電影產業(yè)的發(fā)展軌跡。雖然其產業(yè)發(fā)展道路較為曲折,但自2017年以來,希臘電影政策支持體系的變革為電影及相關產業(yè)注入了強勁動力,顯著推動了其發(fā)展。盡管本土電影的市場競爭力仍需進一步提升,且電影創(chuàng)作與大眾審美偏好之間存在一定距離,但不容忽視的是,電影及相關產業(yè)對希臘國民經濟的貢獻已顯著提升,同時希臘電影在國際上也進入了獲獎的高峰期。

【關鍵詞】希臘電影 希臘怪異浪潮 現金返還計劃 稅收減免計劃

“言必稱希臘”,這句話在學術和思想領域廣為人知。在電影藝術的語境中,它或許也適用,太多的電影使用了希臘神話相關元素。希臘,這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不僅在哲學、文學和藝術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其電影產業(yè)亦在21世紀迎來了令人矚目的發(fā)展成績。

作為歐盟和歐元區(qū)的重要成員國之一,希臘地處歐洲、亞洲和非洲的交匯點,自然風光、歷史遺跡和建筑藝術,以及溫和的氣候和充足的陽光,為電影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視覺素材和靈感來源。希臘電影產業(y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但兩次世界大戰(zhàn)、內戰(zhàn)、獨裁政府時期、債務危機時期,對電影產業(yè)的發(fā)展均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進入21世紀以來,希臘電影業(yè)逐漸煥發(fā)活力,特別是2017年以來,希臘電影產業(yè)政策大變革之后,希臘電影出現在國際舞臺上的身影也愈發(fā)頻繁,其作品不僅在歐洲,更在全球范圍內贏得了諸多贊譽和獎項。

然而從中國知網(cnki. net)檢索,尚未看到有專門論及希臘電影產業(yè)的學術文獻。鑒于此,本文將系統(tǒng)分析希臘電影產業(yè)的發(fā)展歷程、現狀以及其政策支持體系,以期為學術界的研究和業(yè)界的決策提供參考。

一、希臘電影產業(yè)發(fā)展歷程

希臘電影產業(yè)起步較早,發(fā)展過程中不斷受到戰(zhàn)爭、政局、經濟等方面動蕩的影響,卻也不乏成功之作。至今,已有多部希臘電影或者希臘導演執(zhí)導的電影在奧斯卡、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等斬獲大獎。在電影藝術上,以“希臘怪異浪潮”(Greek Weird Wave)而著稱。大體上,希臘電影發(fā)展歷史可以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起步與艱難的探索(1897—1939年)。1897年,雅典市民目睹了早期電影放映。1905年,希臘的馬納基亞(Manaki)兄弟與法國電影制作人萊昂拍攝了一部新聞短片。1914年,阿斯蒂電影(Asty Film)公司成立,希臘的電影制作行業(yè)開始起步。1914年,第一部希臘故事片《戈爾?!罚℅olfo)與觀眾見面。不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之后,電影制作受限,希臘電影出品很少。

到了20世紀20年代,希臘電影業(yè)開始蓬勃發(fā)展, 1925年至1935年間共制作了40部故事長片。多位導演嶄露頭角,如1920年,尼古拉斯·斯法基亞納基斯(Nikolaos Sfakianakis)的電影《維拉》(Villar); 1927年,迪米特里奧斯·加齊亞迪斯(Dimitrios Gaziadis)執(zhí)導的《愛與波濤》( Love and Waves)。20年代,加茲亞迪斯(Gaziadis)兄弟與其父親成立了一家電影制片公司———達格電影(Dag Film),成立之后的五年內制作了七部電影,包括社會劇《風暴》(The Storm)、歌劇《雅典的阿帕奇人》(The Apaches of Athens)和音樂諷刺片《擺脫貧困》(Out with Poverty)。然而,由于制作成本過高,公司最終破產。

1932年,導演帕諾伊奧斯·達迪拉斯(Panayiotis Tountas)執(zhí)導的《牧羊女之戀》(The Shepherdess?s Love),是最早的希臘語同步聲音電影之一。該片被評論界視為“山岳電影”(Mountain Cinema)的重要貢獻,是希臘電影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第二階段,希臘戰(zhàn)亂時期(1940—1949年)。1940年10月28日,意大利軍隊入侵,希臘被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1941年4月6日,德國人入侵,并占領了希臘。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卻爆發(fā)了希臘內戰(zhàn)(1945—1949)。持續(xù)的戰(zhàn)爭制約了電影產業(yè)的發(fā)展。值得一提的是, 1944年,參演《喪鐘為誰而鳴》(美國派拉蒙影業(yè)公司出品)的希臘演員卡蒂娜·帕西諾(Katina Paxinou)獲得第1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獎。

第三階段,政治動蕩和軍政府獨裁統(tǒng)治時期(1950—1974年)。希臘內戰(zhàn)之后,進入了政治動蕩期,其后經歷了軍政府的獨裁時期。不過,希臘電影產業(yè)在1950年代獲得快速發(fā)展,甚至被稱為“黃金時代”。1950年代初,希臘電影產量從1946年的3部增加到1955年的20部。1960年代,電影產量繼續(xù)增長, 1968年達到117部。

希臘電影在藝術上也取得顯著進步。1964年,導演米高·卡柯揚尼斯(Michael Cacoyannis)拍攝了經典影片《希臘人佐巴》(Zorba the Greek),塑造了代表希臘精神的“佐巴”形象。該片獲得了第3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及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影片提名。此外,出生于希臘的導演科斯塔·加夫拉斯(Costa Gavras)執(zhí)導的電影《焦點新聞》(Z),獲得了第4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最佳剪輯以及最佳影片提名、最佳導演提名、最佳改編劇本提名。

但總體上,當時的希臘政府忽視本國電影業(yè),高進口稅和缺乏保護措施限制了技術進步。當時,膠片和攝影機被視為奢侈品,進口稅高達100%,導致價格昂貴。電影院也未能受到政府保護,對希臘影片和美國影片征收相同高額稅(47%)。由此,希臘電影業(yè)日益衰落,但也為1970年后的新一代思潮埋下伏筆。

第四階段,復蘇與崛起階段( 1974—2016年)。1974年,獨裁政權垮臺,對電影的嚴格審查和管制隨之結束,以西奧·安哲羅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為代表的一批希臘導演重新開展對“希臘精神”的探索,由此開創(chuàng)了“新希臘電影”。西奧·安哲羅普洛斯于1975年創(chuàng)作的《流浪藝人》被認為是希臘杰出的史詩電影。1998年,西奧·安哲羅普洛斯拍攝了《永恒和一日》,摘得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金棕櫚大獎。

進入21世紀,一批希臘青年導演嶄露頭角,如寇斯塔·卡帕卡斯(Costas Kapakas)、拉金斯·帕帕史塔西(Lakis Papastathis)、瓦西利斯·杜羅斯(Vasilis Douros)、潘妮·潘娜尤特普魯(Penny Panayotopoulou)等。

但好景不長, 2009年,希臘爆發(fā)債務危機,一直持續(xù)到2018年8月才結束。其間, 2015年歐元危機,雪上加霜。此期間,希臘電影產業(yè)陷入困境,一些影院將票價從8歐元降至5歐元來應對危機。在制作方面,國家財政也捉襟見肘,無法為行業(yè)提供有效資助。

這一時期希臘電影藝術仍獲得了突破。在歐格斯·蘭斯莫斯(Yorgos Lanthimos)、阿西娜·瑞秋·桑加瑞(Athina Rachel Tsangari)等創(chuàng)作者的探索之下,“希臘怪異浪潮”興起,代表作有《狗牙》(Dogtooth)、《龍蝦》(The Lobster)、《艾登堡》(Attenberg)等。初步統(tǒng)計發(fā)現,《特別法庭》(Section spéciale)、《伊菲琴尼亞》( Iphigenia)、《八音盒》(Music Box)、《永恒與一日》(Eternity and a Day)、《狗牙》( Dogtooth)、《愛登堡》(Attenberg)、《阿爾卑斯》(Αλπει?)、《暴力小姐》(Miss Violence)、《仙妮亞》(Xenia)、《龍蝦》(The Lobster)等電影,在奧斯卡、歐洲三大主流電影節(jié)上有不少斬獲。

第五個階段,希臘電影產業(yè)政策大變革(2017—現在)。盡管新世紀以來希臘電影藝術上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成功,但因為希臘債務危機的影響,電影產業(yè)發(fā)展仍相對落后,電影政策缺乏吸引力,據希臘文化部公布的數據顯示, 2009年至2014年間,共有115名電影人才離開了希臘,其中包括20名導演和35名演員。

2017年8月,希臘政府首次出臺了大力度的法律,即旨在刺激影視產業(yè)發(fā)展的第4487號法案。該法案提出了25%的現金退還計劃(2020年,這一比例提高到40%)。此外,還有稅收減免計劃、融資便利等舉措。在大變革的政策舉措的強有力的刺激下,希臘很快成為影視公司熱衷的拍攝地點,甚至有媒體稱希臘為“歐洲的好萊塢”。

從電影藝術發(fā)展情況看, 2017年以來,希臘電影也獲得了更大成就,希臘導演歐格斯·蘭斯莫斯、帕諾斯·H-庫特哈斯、杰奎琳·倫佐等在奧斯卡、戛納、柏林和威尼斯等獲得眾多獎項,進入一個獲獎高峰期。

二、希臘電影市場:容量、產出與消費者行為(2010—2023年)

通常而言,電影市場容量、觀影需求、產業(yè)產出以及消費者的支付行為等因素共同塑造了電影市場的全貌,并影響著電影產業(yè)的長遠發(fā)展。下文首先將聚焦于市場容量與觀影需求,其次分析電影產業(yè)產出與市場競爭力,其三探討消費者支付意愿與價格敏感度。

(一)電影市場容量與觀影需求

市場容量與觀影需求是衡量電影市場活躍度的基礎指標。其中,電影市場容量通常通過銀幕總數來衡量,它反映了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潛在觀影容量。從數據看, 2010年至2017年間,希臘銀幕總數的增長表明了市場的擴張和對觀影體驗需求的增加。然而, 2018年之后銀幕總數下降,或許與市場飽和、經濟壓力或消費者偏好轉變有關。

觀影需求則通過觀影人次來體現,它直接關聯到消費者的實際參與度。2010年至2013年,希臘的觀影人次雖有波動但整體保持穩(wěn)定,反映了市場對電影內容的持續(xù)興趣。然而,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fā)導致觀影人次的急劇下降,這一現象凸顯了外部沖擊對觀影需求的短期影響。隨著疫情影響的逐步緩解, 2023年觀影人次的回升表明市場具有一定的恢復力,但人均觀影次數的下降則表明市場參與度出現結構性變化,或許與替代娛樂形式的興起和消費者時間分配的變化有關。票價的波動和票價負擔的下降則表明,盡管2023年的平均票價同比有所上漲,但并未形成消費者的支付壓力,因為觀影人次的數據表現為上漲。

(二)電影產業(yè)產出與市場競爭力

產業(yè)產出與市場競爭力關注電影產業(yè)的生產能力和本土電影在市場上的表現。從具體數據分析,從2010年至2017年,希臘本土電影產量從43部增長至85部,這一上升趨勢反映了國內電影產業(yè)的創(chuàng)新活力和生產能力的顯著提升。但此后的數據缺失,從希臘電影中心等官方網站上皆無法查詢,考慮到債務危機的影響,數據估計不會樂觀。開始于2009年的債務危機對希臘電影產業(yè)造成重大影響,包括票房收入的大幅下降、國內電影受歡迎程度的降低、行業(yè)內就業(yè)機會的減少,以及國家資金支持的不穩(wěn)定等。其中, 2011年至2012年間,影視行業(yè)的雇員數量減半,從大約4000人減少到2000人;希臘電影中心預算被迫削減或暫停,直到2016年才恢復正常;希臘電影產業(yè)的第二大資助資金來源———希臘國家電視臺(ERT),在2013年6月被突然關閉,影響了一些歐洲合作制片項目。希臘電影公司不得不采取眾籌(crowdfunding)、團結互助(solidarity)和外向型合作(extroversion)等措施籌措資金,如外向型合作(跨國合作制片)項目數量, 2006—2010年平均每年4. 5個, 2011年至2015年間則增加到平均每年12個。

本土市場份額,在2010年為10. 3%,隨后幾年呈現波動的態(tài)勢,但在2020年疫情影響下顯著上升至28. 2%,這一變化與國際電影供應受限和本土電影需求增加有關。這表明,盡管受到了在線試聽產品消費的沖擊,線下觀影仍是希臘消費者的重要選項。不過,數據還顯示,到了2023年,希臘本土電影市場份額下降至8%,這或許與本土電影的營銷能力、類型多樣性和國際電影的競爭有關,特別是電影創(chuàng)作者偏好“希臘怪異浪潮”,對于平衡“商業(yè)”和“藝術”考慮的作品供應不足,這塊消費空間被好萊塢等其他電影所占領。

(三)消費者支付意愿與價格敏感度

消費者支付意愿與價格敏感度涉及消費者對電影票價的接受程度和觀影的經濟考量。從具體數據分析, 2010年至2023年,平均票價從2010年的8. 49歐元下降至2023年的7. 04歐元(期間略有波動)。然而,與票價下降形成對比的是,人均票房從2010年的8. 94歐元下降至2020年的1. 86歐元,隨后在2023年回升至5. 04歐元。這一波動表明,“名義”票價的下降并不能帶來票房收入的實質上的增長,換句話說,消費者支付意愿在短期內對外部沖擊(如疫情)的缺乏敏感性。

進一步分析票價負擔,即票價與人均GDP的比值,我們發(fā)現這一指標從2010年的0. 000421下降至2023年的0. 000348 (按:期間略有波動)。票價負擔的下降表明,相對于消費者的支付能力,觀影的經濟壓力實際上在減少。但是,觀影人次同樣未能實現上漲,這也反映出消費者對“實質”電影票價的相對不敏感。

再計算平均票價與觀影人次的相關系數,得到系數值為0. 599;票價負擔與觀影人次的相關系數值為0. 524。這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總體上看,希臘電影觀眾對于名義和實質票價的變化均不敏感。這種現象,可能與經濟增長、收入水平提高或消費者對文化娛樂消費的偏好變化有關。

三、希臘電影產業(yè)政策體系分析

電影的發(fā)展不僅是藝術表達的繁榮,也是經濟和文化軟實力的體現。政策的制定和實施,相關機構的建立與運作,以及政策效果的評估,共同構成了希臘電影產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核心。

(一)希臘電影相關決策機構

希臘電影相關決策機構,目前主要是兩個:希臘電影中心( GFC)、國家視聽媒體傳播中心(EKOME)。

1.希臘電影中心,是希臘實施電影政策的主要機構,成立于1970年,最初作為希臘工業(yè)發(fā)展銀行的子公司。1980年更名為現名, 1986年通過法律賦予其公共有限公司地位,并受文化和體育部監(jiān)督。2010年,根據L. 3905/23. 12. 2010號法律,希臘電影中心的職能包括:支持希臘電影制作,推廣希臘電影藝術,吸引國際電影制作,并為符合條件的作品頒發(fā)希臘國籍證書。希臘電影中心由4個機構(directorate)組成:發(fā)展與制作部、希臘電影辦公室( Hellas Film )、希臘電影委員會(Hellenic Film Commission, HFC)、財務與行政部。

2.國家視聽媒體傳播中心,系根據第4339/ 2015號法律成立,并于2018年3月26日開始運作。作為一個具有行政和財務自主權的法人機構,受數字治理部監(jiān)管。國家視聽媒體傳播中心的資金來源于信息和通信總秘書處的正常預算和公共投資預算,同時也可以向公共或私人機構、歐盟和其他國際組織籌集資金。其主要職責是貫徹2017年第4487號法案,實施現金返還計劃和稅收減免計劃,以促進視聽項目制作。

(二)電影政策與支持的方向及力度

希臘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支持電影產業(yè)發(fā)展的政策,包括電影補貼、稅收優(yōu)惠、獎勵計劃等,這些政策為電影行業(yè)提供了官方的支持和資源保障。

1.電影補貼與稅收優(yōu)惠政策。希臘政府通過提供現金返還和稅收減免等措施,降低了電影制作的財務門檻,以期激發(fā)國內外制片人的創(chuàng)作熱情。其中,根據2017年希臘政府的第4487號法案,現金返還的比例為25%,并于2020年進行了修訂,現金返還比例提高到40%。在稅收方面,希臘對音像制品制作實行30%的減稅獎勵,而且該減稅政策可以和40%的現金返還政策同時使用。

2.資金和貸款支持。政府和相關機構提供的貸款擔保和補貼,為電影制作提供了必要的資金保障,緩解了制片人的資金壓力。希臘通過三項信貸支持來促進影視制作的發(fā)展:創(chuàng)業(yè)基金II(TEPIX)的商業(yè)融資;國家創(chuàng)業(yè)與發(fā)展基金(ETE-AN)向中小微企業(yè)提供優(yōu)惠利率的商業(yè)貸款;實施視聽制作公司貸款擔保計劃,由ETE-AN資助,擔保貸款金額的80%。此外,希臘還提供了“過橋融資”,允許在影視制作開始前向銀行申請貸款,作為現金返還補貼的一部分。

3.國際合作與文化交流。通過參與國際電影節(jié)和簽署聯合制片協議,希臘電影產業(yè)加強了與全球電影市場的聯系,拓寬了合作渠道。例如, 2017年4月,希臘與中國簽署了關于電影合作拍攝的協議。

4.綠色發(fā)展。此項政策旨在對綠色電影制作的支持,促進環(huán)保,同時提升希臘電影產業(yè)的國際形象。希臘電影中心為了推動“減排”政策,加入了綠色電影網絡———這是一個由歐洲電影委員會和電影基金參與的聯盟。它不斷加強與綠色電影等網絡合作,以期交流信息和專業(yè)技能,并推廣綠色電影制作實踐。

(三)政策效果的分析

若從電影產業(yè)和市場表現看,希臘的電影產業(yè)激勵舉措還沒有真正顯示出強有力的效果,如銀幕總數仍在下降,本土電影的市場競爭力不高(2023年,市場份額下降至8%)等。

但是從希臘方面的其他相關數據看,激勵政策正在起作用。從最直接的角度看,根據希臘電影中心發(fā)布的數據, 2018年4月至2023年1月,獲得現金返還計劃支持的項目共計230個,其中,希臘項目130個,國際項目100個。

此外,電影產業(yè)對于國民經濟的貢獻也在不斷增強。根據希臘統(tǒng)計局(ELSTAT)的數據, 2018年,電影和電視劇制作(及相關活動)的收入為4. 33億歐元,占該國GDP的0. 26%。早在2014年12月,希臘經濟與工業(yè)研究基金會(the Foundation for Econom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IOBE)和希臘電影學院(the Hellenic Film Academy, HFA)聯合發(fā)表了一項題為《希臘電影業(yè):經濟影響》(Film production in Greece: Economic impact)的研究報告稱,每年制作20部希臘電影,平均成本為45萬歐元,每年會增加1420萬歐元的GDP。同時,指定拍攝地點,將電影作為旅游的杠桿,對發(fā)展旅游業(yè)至關重要。近年來,旅游業(yè)已成為希臘經濟的支柱,根據IOBE的估算, 2023年旅游業(yè)對希臘經濟的總貢獻估計在628億歐元至756億歐元之間,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28. 5%至34. 3%。

盡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希臘電影產業(yè)在資金投入方面與電影產業(yè)發(fā)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需要進一步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據希臘文化部公布的數據, 2019年,希臘政府為電影產業(yè)提供的補貼和支持總額為2200萬歐元,相比之下,法國政府為電影產業(yè)提供的支持總額高達6億歐元左右。

四、結語

通過對希臘電影發(fā)展歷史、2010—2023年電影產業(yè)和電影市場相關數據、希臘電影政策體系的分析可見,近些年希臘電影的崛起、產業(yè)影響力不斷擴大等,與電影產業(yè)政策支持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分不開的。電影政策對于推動電影創(chuàng)作、引進國外電影拍攝項目、拉動電影產業(yè)和旅游產業(yè)等發(fā)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希臘電影及相關產業(yè)對于國民經濟的貢獻也在不斷增加。當然,受制于經濟發(fā)展狀況,希臘的電影政策支持力度還有待加強。此外,希臘電影在本土市場上的競爭力仍不夠強,好萊塢等國外電影主導了希臘電影市場。這或許與希臘電影人偏好藝術創(chuàng)作、出品的電影與大眾的口味存在一定的距離相關。不過,對于一個人口只有1000多萬的國家而言,近些年希臘電影的影響力令人震驚,它已經成為國際影壇上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

從希臘電影產業(yè)與電影市場的發(fā)展歷史與經驗看,首先,政府要高度重視電影產業(yè),從法律、機構體系、政策工具等方面,切實完善電影產業(yè)支持體系,在政策執(zhí)行中,要形成合力。其次,電影行業(yè)的發(fā)展,不要過度關注電影票房等指標,而是要充分認識到電影產業(yè)對其他產業(yè)的拉動作用、對國民經濟的貢獻,要通過大力支持電影產業(yè)的發(fā)展來撬動其他產業(yè)的繁榮。其三,適當平衡藝術與商業(yè)之間的關系,既要鼓勵創(chuàng)作、藝術前沿探索,以獲得國際主流電影評價的認可,提升軟實力,又要重視滿足觀眾的消費需要,以提高國產影片的本土市場占有率,而不是將本國電影市場拱手相讓。

參考文獻

[1] Aitaki G, Papadimitriou L, Tzioumakis Y. Greek screen industries: From political economy to Media Industry Studies [J]. Journal of Greek Media & Culture, 2020, 6(2): 155-178.

[2] Constantinidis S E. Greek film and the national interest: a brief preface [ J]. Journal of Modern Greek Studies, 2000, 18 (1): 1-12.

[3] GFC. PRODUCTION GUIDE GREECE SPRING 2024[EB/ OL]. Athens: Greek Film Centre, 2024 [2024-06-15]. https: / / www. gfc. gr/ production - guide - greece -spring-2024.

[4] Karatas A, et al. Film production in Greece: Economic impact. Athens: Foundation for Economic & Industrial Research, 2014.

[5] Kuhn A, Westwell G. A dictionary of film studies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2012.

[6] Papadimitriou L. Transitions in the periphery: Funding film production in Greece since the financial crisi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Media Management, 2017, 19(2): 164-181.

[7 ] Papanikolaou D. Greek Weird Wave: a cinema of biopolitics [M].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21.

[8] Podara A, Matsiola M, Nicolaou C, et al. Transformation of television - viewing practices in Greece: Generation Z and audio-visual content [J]. Journal of Digital Media & Policy, 2022, 13 (2): 157-179.

[9] Tsoni P. Greece Is Becoming the Hollywood of Europe. GreekReporter. com, 2021 - 07 - 08 [ 2024 - 06 - 15]. https: / / greekreporter. com/2021/07/08/ greece - is - becoming-the-hollywood-of-europe/ .

马龙县| 宜春市| 彰化市| 峨边| 开化县| 台中市| 罗甸县| 双鸭山市| 娱乐| 金坛市| 东方市| 博湖县| 伊金霍洛旗| 贵定县| 麟游县| 霍城县| 泰来县| 吉林市| 定远县| 上杭县| 如东县| 平陆县| 阜新市| 峨山| 崇左市| 太湖县| 神木县| 凌源市| 泾川县| 利川市| 松原市| 台北市| 文成县| 克什克腾旗| 康乐县| 井研县| 化德县| 东乌珠穆沁旗| 泸水县| 惠东县| 祁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