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收到杭州一畫家老友的快遞,是一盒“西湖龍井”,里面的四個小罐也異常別致,叫人愛不釋手。更特別的是,隨“西湖龍井”一起,老友還特意手書一聯(lián)送我:“河邊煙火柳樹下,淺握清風(fēng)小暑茶”。兩行娟秀的行楷字鋪展在我的眼前,一如老友淡雅疏朗的笑臉。知我在報刊發(fā)表文章時偶用筆名“河邊柳”,且深知其寓意,又曉得我有不可一日無茶的喜好,老友巧妙地將這些元素隱于聯(lián)中,并計算好時間趕在小暑之際寄到。這心思之細膩,讓我動容。
“淺握清風(fēng)小暑茶”,最得意這一“淺”一“小”兩字,如一股涼風(fēng)拂面而來,讓炎夏酷暑這張原本猙獰的面孔瞬間變得溫和了許多。而這個“握”字也用得極妙,清風(fēng)有形也無形,是手握還是心握,唯有自知。這讓我不禁想起蘇軾的名句:“閑倚胡床,庾公樓外峰千朵。與誰同坐。明月清風(fēng)我?!蔽翌D生感慨:此刻,老友雖不在我身邊,但心已然隨香茗而至。而此“心”不正是那縷清風(fēng)嗎?清風(fēng)即老友,老友即清風(fēng)也!
這樣想著,隨手欣欣然打開一個小罐,洗茶,淡淡的茶香便一下氤氳了整個書房。接著沖水、控壺后,再看那杯中的湯色,碧綠清澈,恰似一小潭春水,頓覺心曠神怡,不由得想到宋詩里很出名的“一碗分來百越春,玉溪小暑卻宜人”。意思是將一碗茶分成幾份,才有春天涼爽的感覺,其實那一碗茶分出的正是幾份賞心悅目的春色。而此刻眼前老友的這份心意與分享,分明已讓我篤實地感覺到一絲來自遙遠西湖的清爽春意。唐詩里說“倏忽溫風(fēng)至,因循小暑來”,于我便是“悠忽香茗至,恰逢小暑來”了。
小暑亦是頗具詩意的時節(jié),無論是秦觀的“月明船笛參差起,風(fēng)定池蓮自在香”,還是孟浩然的“荷風(fēng)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抑或是劉禹錫的“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或?qū)懼衤逗上?,或?qū)懬嗍[草色、月明船笛、綠草如茵,贊美之詞皆毫不吝嗇。
如此詩意,自然最宜品茶了,且綠茶應(yīng)為首選。因為一個“綠”字,讓人一下就想到了萬物生長的盎然,生機勃勃的美好,以及濃蔭蔽日的涼意。輕輕地呷一口,先別急著咽下,于口中含一小會兒,這時你會感到舌尖一酥,先澀后微苦,緊接著唇齒間便充溢著滿滿的清香,且余味繚繞,久不褪去。正所謂白日紅霞,一杯綠茶,唇齒留香,何懼炎夏。
白茶或菊花茶也非常適宜在入暑的節(jié)氣里喝。白茶性寒涼,祛暑解毒的功效十分了得。而菊花茶味甘苦,性耐寒,不但可散風(fēng)清熱,還能清肝明目,若配以冰糖,口感更佳。其實喝什么茶并不重要,入暑宜茶,除了消暑解渴,最難得的還是因此而生出的一種清涼心境。所謂境由心造,然后心又隨境轉(zhuǎn),這與當(dāng)年醉吟先生“端居一院中”時發(fā)出的“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的感慨,有異曲同工之妙。
“小暑夏弦應(yīng),徽音商管初。”當(dāng)然,除了享受茶香氤氳,最好再放一支舒緩的曲子,捧一卷閑書,如此一茶、一曲、一書皆是安撫心弦,凝神靜氣的好物。然后隱于其中,或靜坐,或斜倚,靜靜地品味茶中意、書中景、曲中語,再淺握清風(fēng)與夏日促膝而談。如此,心喜自安。
(摘自《家庭百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