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杜鵑紅:鄉(xiāng)村振興中的紅軍后代(一)

2024-08-19 00:00:00尹紅芳
湘潮 2024年7期

編前語

尹紅芳,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湖南省“三百工程”文藝人才,毛澤東文學院簽約作家。在《中國作家》《文藝報》等報刊發(fā)表報告文學、散文、評論100余萬字,作品多次獲文學獎項。已出版長篇報告文學《杜鵑紅:鄉(xiāng)村振興中一百個紅軍后代的故事》《教育之光》和人物傳記《鳳舞壽岳》《公安英?!す偻返榷嗖孔髌?。2020年底,被中國作家協(xié)會授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先進個人。

從本期開始,本刊將以《杜鵑紅:鄉(xiāng)村振興中的紅軍后代》為題,連續(xù)刊登尹紅芳撰著的《杜鵑紅:鄉(xiāng)村振興中一百個紅軍后代的故事》,讓我們透過作家的紀實之筆,去了解革命老區(qū)鄉(xiāng)村振興的故事。

華屋的十七棵松

我對瑞金的了解,是從聽聞有關“十七棵松”的故事開始的。這十七棵松,因為這個感人的故事,早已深深印刻在我的心中,雖未見,但觸動已深。

在一個秋風蕭瑟的日子,我跟隨瑞金市紅色文化傳承協(xié)會發(fā)起人之一楊青山同志走進華屋,走上華屋后的蛤蟆嶺。

松濤陣陣,心潮翻涌。

驀然間,一塊石碑和一棵掛著銘牌的松樹映入眼簾。只見石碑上寫著:華崇煌,男,1908年出生,紅一軍團戰(zhàn)士,1932年參加紅軍,1934年隨部隊長征,長征途中犧牲。

我隨即了然:這就是我所探尋的“十七棵松”中的一棵了。

當?shù)亓鱾髦粋€說法,蛤蟆嶺上這十七棵樹前立碑、樹身掛有銘牌的蒼松,寄托著十七位華屋先烈的英魂。

華屋是一個典型的客家村落,以華為姓,圍屋而居,所以被稱為華屋。華屋人有一個習俗,親人百年,其家人便會在墓地兩旁種上一些松樹或柏樹,寓意著哀思不絕、后福綿延。或許,松樹在華屋人心中是永恒的象征。

20世紀30年代初,蔣介石調集大量兵力對中央蘇區(qū)實行大規(guī)模的軍事“圍剿”,由于反“圍剿”的兵力不足,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多次開展“擴紅”運動,動員蘇區(qū)的青壯年參軍參戰(zhàn)。據(jù)曾擔任華屋村負責人的楊青山同志介紹,從1930年到1934年,當時僅有43戶人家的華屋,先后有17位青壯年加入了紅軍隊伍。

據(jù)《紅都瑞金史略》一書記載,當年瑞金只有24萬人,參加紅軍和地方武裝的,就有5萬多人。

南昌起義軍進入瑞金,向沿途群眾宣傳南昌起義的意義和中國共產黨的主張,起義軍還在瑞金各地進行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瑞金人民第一次認識了共產黨及其領導的軍隊,看到了自己的出路所在。

從此,瑞金人民也以樸素的情感和有力的行動,接納并擁戴紅軍和紅軍的領路人——中國共產黨,認同并實踐了他們指引的蘇維埃道路。

彈指間,瑞金成了中央革命根據(jù)地中心、中國蘇維埃運動大本營、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所在地。瑞金人民也為這么多中國革命優(yōu)秀產物的降生、成長、壯大提供了產床、搖籃以及立足之地,他們對革命戰(zhàn)爭和根據(jù)地建設,給予了滿腔熱情和持續(xù)支持。

踴躍參軍“擴紅”,是瑞金人民給予革命戰(zhàn)爭最大的支持。其中涌現(xiàn)出許許多多父送子、妻送郎、兄弟爭當兵的感人故事。華屋的17位青壯年就是在此背景下加入紅軍隊伍的。

1930年,第一批參軍的華質彬、華欽梁、華欽材在離別之前共同商定:入伍前,每人在后山上種下一棵松樹,以表達他們心中對家鄉(xiāng)父老的眷戀和不舍,更是為了表達他們對中國革命長青常勝的堅定信念。此后,應征入伍的華屋勇士,都會來這里種下一棵松樹。

1931年,這片小山坡上又多了3棵松樹苗。隨著前方戰(zhàn)事吃緊,更是為了積極響應“擴紅”的號召,1932年華屋報名參軍的達到11位。那天,華屋的老老少少聚集在一塊,群情激奮,原來是紅軍武裝動員部的人來了。小伙子們個個爭先,踴躍報名。當時年僅13歲的華崇宜也高高舉起了稚嫩的手臂,可當小崇宜想到老年得子的爸媽時,他又心事重重地回到了家。沒想到,爸媽不但沒有責怪他,反倒夸兒子有膽量、有出息。就這樣,在父母的鼓勵下,華崇宜和另外10位華屋漢子踏上了革命的征途。這支小小的隊伍里,最小的華崇宜13歲,而年紀最長者,已滿33歲。

他們約定,革命一成功,便回歸故里,告慰鄉(xiāng)親;如果有人“光榮”了,活著的人要為陣亡的兄弟撫幼孝親。

然而,青松依舊在,不見兒郎歸。

長征途中,華屋兒郎奮勇殺敵,全部壯烈犧牲,再也無法回到這片生養(yǎng)他們的故土。鄉(xiāng)親們?yōu)榱思耐邪迹惆堰@一棵棵青松當作烈士的化身。每逢清明,人們都會來到這里,叩首祭拜,用最淳樸的方式悼念自己的親人。

2014年,村里特地鋪了一條上山的路,又在這里建亭立碑,以此紀念已經(jīng)離開,卻始終未曾遠去的17位親人……

我沿著一條麻石階梯,拾級而上,青松滴翠、銘牌似血,不時撞擊著我的心靈。路的兩邊,是錯落有致的松樹,樹下,立著17塊石碑,上書:

華質彬、華欽侖、華崇森、華木森、華桃生、華欽柏、華欽標、華崇沂、華欽梁、華水生、華德和、華崇煌、華崇宜、華崇寬、華崇宏、華欽材、華欽恩

這哪里是一個個名字?這分明是父母的呼喚,這分明是妻兒的思憶,這分明是故園夢、英雄魂!在那個火紅的年代,這更是蘇區(qū)人民支援革命的永恒剪影,是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的歷史見證!

“你看,這一大片茂盛的松樹,還代表著什么?它代表著我們華屋人,我們瑞金人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的堅定信念!”陪同前來的楊青山同志含著淚仰起頭,指向大片大片的松林說。

瑞金人民把這片松林稱作“紅軍烈士紀念林”,每一年,一個又一個紅軍后代和瑞金各地的人民,會自發(fā)來到此地,以種植一棵“信念樹”的方式,緬懷革命先烈,傳承蘇區(qū)精神,暢想美好未來。

懷著對英烈的無限崇仰,我們移步山腳,眼前是一排排錯落有致的房屋。楊青山介紹道,這幾年來,華屋人因地制宜,脫貧致富,不僅住進了新房,更在適合自己的產業(yè)方面發(fā)展得有聲有色,日子過得是越來越美好。

“你看墻上這一張張幸福的笑臉,”他指著嶄新的白墻上粘貼的由幾十張華屋人的笑臉拼成的心形圖案感嘆道,“這翻天覆地的變化,不正是當年17位華屋漢子不怕犧牲踏上征途時心中的期盼嗎?”

“因為革命,華屋很紅;因為戰(zhàn)爭,華屋很窮?!痹?jīng),華屋人向外界介紹自己的村莊時,習慣了這么說。

這里,承載著往昔的崢嶸,承載著曾經(jīng)的苦難,更承載著如今的幸福美好。

據(jù)楊青山介紹,2012年4月,國家部委聯(lián)合調研組來華屋調研時,華屋村民的生活還十分貧困:年人均純收入僅有2000余元,整個村莊沒有小車、空調、燃氣灶和太陽能,沒有一戶家庭有衛(wèi)生間;119戶中,有72戶沒有摩托車,83戶沒有電飯煲,90戶沒有電視機;農戶日常生活用品是土灶臺、鐵制鍋、木板床;103戶仍然居住在土坯房中,8戶因原住土坯房倒塌,而不得不租房居住。

這么多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華夏大地,人們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是華屋,為什么還是擺脫不了貧窮?

在華屋的歷史文化墻上,我們或許可以找到幾許線索。

當年,華屋人無償支援紅色政權,許多家庭節(jié)衣縮食,捐資捐物,有的甚至舉債支前,導致了當?shù)匚镔|資源嚴重透支。此外,當年參加紅軍的青壯年勞動力大部分犧牲,許多參加革命的精英人才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導致了當?shù)厝瞬刨Y源的嚴重缺失和斷層。紅軍北上后,國民黨多次對革命家屬打擊報復,經(jīng)常對留守的群眾進行威脅、恐嚇,抄家掠產,巧立名目收取革命家屬的“追逃費”,給當?shù)厝罕娏粝铝藝乐氐奈镔|和心靈創(chuàng)傷。

雪上加霜的是,華屋的資源本就極度貧乏。據(jù)楊青山介紹,華屋人均耕地僅0.62畝、山地6.5畝,不僅山上無資源,耕地非常貧瘠,而且有30%的耕地常年遭受水患。因灌溉設施破舊,又有60%的耕地成了“望天田”。

前些年,華屋的改變也是有的。有的人出去打工了,見了世面,過上了比在家鄉(xiāng)稍微寬裕的日子,雖然思念故土,可是下不了回鄉(xiāng)的決心;還有的人,留在家鄉(xiāng),不甘貧窮,渴望改變,卻不知如何走上致富之路。

令人難以想象的是,到2012年的時候,華屋119戶家庭,還有90戶沒有電視機。那個時候,大部分的華屋人還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tǒng)農耕生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外面的世界,對他們來說是那么遙不可及。

那些年,華屋的人們延續(xù)著苦難、貧窮與不幸,或許還有著不爭,因為他們對貧窮的忍受,已經(jīng)快接近麻木的邊緣;然而,華屋人又是幸運的,一聲“驚雷”,他們迎來了改變命運的歷史契機。

2011年12月31日,習近平同志在《贛南蘇區(qū)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情況調查報告》中作出重要批示。

2012年4月,帶著讓老區(qū)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責任和使命,國家42個部委組成聯(lián)合調研組,奔赴贛南實地考察。同年6月,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1周年前夕,《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qū)振興發(fā)展的若干意見》正式出臺。

沐浴著共和國的陽光,搭乘振興發(fā)展的春風,華屋的人們看到了更美好的未來。

曾經(jīng),在經(jīng)濟落后、交通閉塞、生產效率極低的情況下,他們從未放棄希望,默默奮斗,默默忍受,忍受生活的苦,忍受生命的痛;如今,好的政策如一道光,如一盞明燈,指引著他們更堅定地奮斗,超越,前行。

滄桑歲月,紅心依舊。多少年來,華屋人從來沒有動搖過對黨的信仰。每年的清明節(jié),他們都要到蛤蟆嶺上的“信念樹”林中去祭奠紅軍烈士。每當村里有大事、喜事,他們都會到山上去集會,有時唱紅歌,有時對山歌,他們說,不但要追憶往昔,還要憧憬未來。

蕉岭县| 古蔺县| 如东县| 娄烦县| 临夏市| 东安县| 伊金霍洛旗| 上饶市| 长治县| 东阿县| 大港区| 连城县| 保山市| 乌苏市| 葫芦岛市| 南阳市| 吴川市| 黔西县| 德钦县| 平武县| 阳西县| 平顶山市| 马关县| 德格县| 大冶市| 长春市| 芒康县| 巨野县| 涿鹿县| 石门县| 交城县| 临澧县| 玛多县| 红安县| 元阳县| 固安县| 莱州市| 河源市| 化州市| 鄢陵县| 桐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