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歲的河南光山縣農民王茂貴,登上2023年度“中國好人榜”。這位共產黨員、志愿軍老兵56年如一日,為紅軍烈士守墓,還在“花山寨會議”遺址擔任義務講解員,宣傳當年紅軍的事跡,做英烈故事的傳頌者,贏得了無數(shù)贊揚和尊敬。他還注重傳承好家風,教育后輩們愛國愛黨,時刻保持本色。
研究“花山寨會議”
王茂貴1937出生在河南光山縣花山寨附近的翁灣村,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他家弟兄5個,因為人多地少口糧緊張,經常吃上頓沒下頓,從他記事起就沒少挨餓。
12歲時,王茂貴在父親帶領下來到花山村,給地主家打長工,勉強維持生計。那時候,父親就經常給他講紅軍打“白匪”的故事,說紅軍所到之處,打土豪,分田地,讓勞苦人翻身得解放。老百姓都叫這支軍隊“菩薩兵”,也把他們看作自己的子弟兵。就這樣,紅軍的光輝形象,從小就深深印在了王茂貴腦海中。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王茂貴家分到了田地,總算過上了好日子。
1955年春天,年僅18歲的王茂貴報名參軍。他和戰(zhàn)友們一起跨過鴨綠江奔赴朝鮮戰(zhàn)場,參加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
當時,王茂貴在16軍47師獨立衛(wèi)生營當衛(wèi)生兵。他發(fā)現(xiàn),朝鮮的冬季氣候非常惡劣,滴水成冰不說,還經常風雪彌漫,十幾米之外看不到人。部隊吃住也很困難,夜晚要睡在山洞里,被子和衣服單薄,王茂貴和戰(zhàn)友經常半夜被凍醒。但他并沒有被困難嚇倒,反而充滿激情地救護和照顧戰(zhàn)場上受傷的志愿軍。
1958年,王茂貴光榮退伍,回到河南光山老家娶妻生子,默默務農。期間,通過看一些有關蘇豫皖紅軍在大別山戰(zhàn)斗經歷的書籍,王茂貴了解了“花山寨會議”的來龍去脈。
他說,提起紅軍長征和“遵義會議”盡人皆知,但說到“花山寨會議”卻很少有人知道。實際上,花山寨被稱為是紅25軍長征的決策地,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1934年11月上旬,打破敵人的追堵計劃后,中共鄂豫皖省委率領紅25軍,來到光山縣城西南部的花山寨腳下。這個村寨南北兩面環(huán)山,易守難攻,西有花山湖作天然屏障,東面是平坦的農田,唯有一條田埂通入村子,是個不可多得的戰(zhàn)略要地。
王茂貴的父親曾告訴他,當年紅25軍到達花山寨時,盡管很多村民自己過活也很艱難,但他們還是拿出糧食、雞蛋支援紅軍。
王茂貴還了解到,當時紅25軍在與敵人激戰(zhàn)中因寡不敵眾,傷亡慘烈。面對敵人的地毯式清剿,紅軍戰(zhàn)士們奮勇殺敵,毫不畏懼。他們堅信,哪怕只剩一個人,就是紅軍的一份力量,就是革命的一?;鸱N。
1934年11月11日晚,在花山寨一間土坯房里,幽微的燭光下,中共鄂豫皖省委召開了第14次常委會議,作出了率領紅25軍實行戰(zhàn)略轉移的歷史決策,成為決定該軍前途命運的轉折點。當時紅25軍高舉“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的旗幟,開啟了艱苦卓絕的長征之路。會議同時決定,再組建紅28軍,繼續(xù)堅持鄂豫皖邊區(qū)的武裝斗爭。
半生為紅軍烈士守墓
1968年,王茂貴當上生產隊長后,發(fā)現(xiàn)花山寨會議舊址的山崗上,有9塊烈士墓碑,埋葬在這里的烈士除了姚志修、胡柱先、匡占華外,其他墓碑上均寫著“無名烈士墓”。據(jù)有關資料記載,當年國民黨第五次“圍剿”,對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發(fā)動瘋狂進攻,紅軍在花山寨與數(shù)倍于己的敵人交戰(zhàn)數(shù)次,很多戰(zhàn)士犧牲在山上的戰(zhàn)斗中。而這些紅軍,主要來自紅軍游擊隊和紅25軍。
王茂貴說,紅25軍是中國紅軍長征中第一支到達陜北的隊伍,做了中央紅軍的向導兵先鋒隊,而且他們是人員平均年齡最小的一支隊伍。想到這些沉睡在這片土地上的英雄,他充滿了敬仰和感動,并在心里暗暗發(fā)誓,一定要守護好這些前輩和戰(zhàn)友的陵墓!
從此,王茂貴每天堅持到墓前打掃衛(wèi)生,將烈士墓碑前的落葉、雜物打掃得干干凈凈,認真地擦拭每一塊墓碑。村里的老人也說,這里埋葬著紅軍烈士,還有很多首長曾經在這里工作、戰(zhàn)斗過,這是村里的“念想”,所以一定要保護好。
不僅如此,王茂貴還給村民們立下一條嚴規(guī),無論誰家都不許動那片山崗上的一草一木,而且對那里要嚴格保護。
王茂貴說,烈士們參軍比自己早得多,都是他的前輩,這些紅軍戰(zhàn)士來自不同的省份,為了革命犧牲在光山,護好他們身后的安寧,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岸际切?0來歲的小伙子啊,年紀輕輕就犧牲了,有的連名字都沒有留下?!闭f到動情之處,王茂貴落淚了:“只要我活著一天,就要為這些烈士站好崗?!边@是他對紅軍做出的莊嚴承諾。
從1968年開始,無論多忙,王茂貴都堅持打掃舊址、清除雜草,巡看有沒有墻體破裂,有沒有火災隱患,有沒有破壞現(xiàn)象等等。
沒有一分錢的報酬,他卻認為這是自己該做的事兒。其實要守護好這片土地并不容易。春夏季節(jié),雜草瘋長、灌木叢生,不知道用壞了多少把柴刀,被樹木刮破了多少件衣服;秋冬季節(jié),落葉紛飛、氣溫驟降,不知道更換了多少把掃帚,被寒風吹裂了多少次臉龐。就這樣,王茂貴在那里蓋了個小屋,獨自守護了9年。后來,妻子也搬過來陪他。
王茂貴說,花山寨會議舊址是紅25軍長征的決策地,其部隊經歷數(shù)次變更,現(xiàn)為北部戰(zhàn)區(qū)某部,具有優(yōu)良的紅色基因和傳統(tǒng)。2013年9月,該部尋根至光山縣,將會議舊址進行了維護,紅軍廣場、紅軍路、紅軍塘、紅軍井、紅軍烈士墓等場所煥然一新,會議舊址以全新的姿態(tài)呈現(xiàn)在人民群眾面前。看到面貌全新的會議舊址和烈士墓,王茂貴激動萬分,感覺自己的守護更有意義。
在花山寨,有關紅軍的事跡有很多。王茂貴老人特意講述了烈士匡占華的故事??镎既A18歲加入紅軍,1934年跟著部隊到花山寨,中途請假回家探親才知道,他的父母被當?shù)乇iL迫害去世,家中只剩下年僅12歲的幼弟匡書華。
匡占華回到老家后,堂兄弟匡立華、匡永起、匡永來、匡永壽、匡永宗及孤兒堂侄匡造毛得知消息,都來看望他??镎既A強忍家破人亡的悲痛,向他們宣傳紅軍革命的意義,講述紅25軍首長吳煥先破家鬧革命的故事……大家聽后紛紛表示要當紅軍。
隨后,他們7人同匡占華一起回到花山寨參加紅軍??飼A因年紀小、個子矮,未被批準。部隊開拔后,匡書華一路討飯跟著紅軍隊伍走了100多里路,被匡占華挑水時發(fā)現(xiàn),將小書華收留到炊事班。參加紅軍的匡氏七兄弟及堂侄匡造毛,經過戰(zhàn)火洗禮,很快成長為英勇的紅軍戰(zhàn)士,但都在戰(zhàn)爭中壯烈犧牲。參軍時,年齡最大的匡永壽19歲,最小的匡書華才12歲。說到動情處,老人眼含淚水:“當時就是這樣,一個火種點燃另一個火種,聚在一起就是熊熊的革命烈火?!?/p>
當義務講解員,登上“中國好人榜”
后來,隨著來花山寨會議舊址參觀學習的部隊、單位和游客越來越多,身為共產黨員的王茂貴,又有了個想法:“要讓大家知道,先烈們在這里付出了多少犧牲!”于是他不顧高齡,不要報酬,主動當起了義務講解員,為前來參觀的人講述紅色革命故事。
花山寨會議舊址97級臺階,有人問王茂貴,為什么是97級呢?他解釋說,“這是為了紀念紅25軍的97名將領。沒有先輩們的流血犧牲,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就這樣,除了每天掃掃落葉、擦拭墓碑外,近年來王茂貴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給前來瞻仰的游客進行講解。人數(shù)最多的時候,他一天接待過4000多人。
他說:“黨和國家重視愛國主義教育,來瞻仰烈士的人越來越多,我看著也高興。”
王茂貴還依托主題黨日系列活動,以講故事的形式宣傳紅25軍歷史,受邀定期到民兵集訓地、新兵役前教育地、社區(qū)、廠礦、學校宣講紅色故事,傳播紅色文化。
2023年5月,光山縣人武部在花山寨會議舊址,召開全縣民兵授旗儀式,花山村民兵連被授予“花山寨新長征民兵連”連旗。王茂貴又站在英烈像前激動地為大家講解,對民兵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就連孩子們,也特別喜愛這位老志愿軍“講解員”,經常會圍著他。有的還搶著跟他握手、擁抱,有的要簽名和拍照,有的敬禮和送小禮物,場面既溫暖又可愛。每當此時王茂貴總是笑得合不攏嘴,高興得像個孩子。就這樣,他將一顆顆紅色的種子,播撒在了孩子們心中。
2024年元旦期間,一位前來參觀的學生,問王茂貴要簽名,他說:“這位老爺爺是革命英雄那種明星。我很敬佩他,找他要了一個簽名?!?/p>
如今,87歲的王茂貴已是兒孫滿堂。他的堅守離不開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妻子任勞任怨幾十年如一日做好王茂貴的“后勤保障”。因為義務守護花山寨烈士陵墓,并為前來瞻仰的游客講解,王茂貴整天早出晚歸,時常因為游客過多,忘記了吃飯的時間,老伴就做好飯等著他,等丈夫忙完,再把飯菜熱好了送到他手上。
王茂貴有兩個兒子三個女兒, 晚輩們都很孝順,曾多次想要把他接到條件更好的地方住,可卻被王茂貴屢屢拒絕,他選擇和老伴住在這個60多年的老宅子里,守護在花山寨烈士墓的山腳下。
兒女們雖常年在外務工,但都十分支持父親的“工作”。每年的春節(jié)、中秋節(jié)、清明節(jié)等節(jié)假日,王茂貴都會帶領全家四代人為花山紅軍烈士送燈掃墓、擦拭墓碑及銅像,通過自己言傳身教,踐行著愛國愛黨、勤勉務實的優(yōu)良家風,贏得了周圍群眾的稱贊。
前不久,王茂貴入選2023年“中國好人榜”。他的家庭也曾獲得“全國最美家庭”等榮譽。
作者單位:山西省作協(x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