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藥里的補氣藥,大家最熟悉的就是人參了。其實,還有幾種參也有很好的補氣作用,今天就帶大家來逐一了解。
人參 人參是補氣藥里當之無愧的王者。中醫(yī)認為,人參可以大補元氣,是補肺要藥、補脾要藥,同時可補益心氣、腎氣。人參作用全面,適用于治療多種氣虛癥狀。在古代,獨參湯、參附湯是搶救危重病人的重要方劑。
人參雖好,但不可亂用。人參使用不當也會造成不良后果,所以,大家在使用人參時,要注意用法、用量。兒童為稚陰稚陽之體,孕婦容易陰虛陽亢,體瘦的人陽常有余、陰常不足,這些人都容易上火,不宜服用人參。
黨參 黨參是桔??浦参?,在我國有著悠久的使用歷史。該藥原產(chǎn)于山西上黨地區(qū),因此得名黨參。
黨參味甘, 性平, 歸脾、肺經(jīng),其補益脾肺的功效與人參相似,但黨參作用和緩。使用人參方劑治療輕癥和慢性疾病患者,也可用黨參加大用量代替人參,而治療急癥、重癥仍以人參為宜。黨參不具有人參益氣救脫之功,治療重癥、急癥時不可用黨參代替人參。黨參兼有補血之功,適用于治療氣血兩虛證。由于藥性平和,黨參適合日常使用。我們在一些藥膳中常見到黨參的身影,如參芪烏雞湯、黨參茯苓湯、黨參蘇葉茶等。
西洋參 西洋參又稱洋參、花旗參。西洋參與人參同為五加科植物,外形和口味比較相近,它們都含有人參皂苷,只是兩種參中的人參皂苷含量和種類有差異。
西洋參可補益元氣,但作用弱于人參;其藥性偏涼,兼有清火、養(yǎng)陰、生津的作用。西洋參與人參皆能補脾肺之氣,主治脾肺氣虛之證,只是人參的作用較強,西洋參的作用弱一些。西洋參偏于苦寒,兼能補陰,適用于治療熱病等所致的氣陰兩虛證。平時容易上火的人,可以考慮用西洋參補氣。
需要提醒的是,人參和西洋參都屬于貴重中藥,一般不宜與其他藥物混煎,可使用文火單獨煎煮,或切片泡水連渣服用。
太子參 太子參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異葉假繁縷的塊根,能補脾肺之氣,兼可養(yǎng)陰生津,屬補氣藥中的清補之品。太子參適合于兒童,善治小兒出虛汗是太子參的特點之一。
太子參與西洋參在功效上有相似之處,均為氣陰雙補之品,具有益脾肺之氣、補脾肺之陰、生津止渴的作用。但太子參性平力薄,其補氣、養(yǎng)陰、生津與清火之力都不及西洋參。凡氣陰不足之輕癥者及小兒,宜用太子參。氣陰兩傷而火較盛者,宜用西洋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