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厥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癥狀,它發(fā)生的確切機制目前尚無定論,但與迷走神經(jīng)異常興奮及交感神經(jīng)抑制有關,是各種原因導致的一過性腦供血不足,引起短暫性的意識喪失及體位不能維持,且能迅速自主恢復。
最常見的暈厥就是血管迷走性暈厥,約占暈厥患者的50%,女性的發(fā)病率明顯高于男性。反復發(fā)作的血管迷走性暈厥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會降低其生活質量。目前尚無任何藥物有實質性的治療效果,因此,一線治療方法為非藥物措施。
血管迷走性暈厥多由久站、突然變換體位、悶熱環(huán)境、情緒緊張、醫(yī)療操作等原因誘發(fā)。在夏季,大家尤其要當心。
有些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暈厥先兆癥狀,如頭暈或眩暈、頭痛、胸悶、心悸、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出冷汗、視力模糊、聽力下降等。這些先兆癥狀可在暈厥恢復后短時間內迅速自主消失。
診斷血管迷走性暈厥,可結合患者暈厥的臨床表現(xiàn),排除其他器質性疾病后,完善直立傾斜試驗,如結果為陽性,即可確認為該類型。
血管迷走性暈厥為功能性疾病,患者可以通過非藥物治療及藥物治療來減少暈厥的發(fā)生,最終實現(xiàn)治愈。
所謂非藥物治療,就是在不使用藥物的情況下,通過飲食、運動和心理調節(jié)等方法來避免發(fā)生暈厥,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避免誘因出現(xiàn) 要避免的因素包括久站、突然變換體位、悶熱環(huán)境等,特別提醒大家在洗桑拿、熱水浴時,要注意可能發(fā)生暈厥。
識別暈厥先兆 暈厥的先兆癥狀包括頭暈、惡心、胸悶、出冷汗等,出現(xiàn)暈厥時應迅速采取相應的措施。通常采取物理抗壓方法來避免暈厥及摔傷,即雙手緊握、屈肘、雙腿交叉及足趾背屈,達到增加外周靜脈血回流、加大回心血量、保證腦部供血、避免暈厥發(fā)生的目的。
飲食推薦 推薦血糖生成指數(shù)低的飲食,建議少食多餐,攝入足量的水(2~3 升/ 天),避免飲用濃茶、濃咖啡、酒類,避免高碳水化合物飲食,避免進食過飽。
自主神經(jīng)功能鍛煉 改善自主神經(jīng)異常調節(jié)狀態(tài),保證充足的腦部供血量。自主神經(jīng)功能鍛煉在非藥物治療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方法簡單,容易操作。
常用方法1
直立訓練或傾斜訓練。雙腳足跟離開墻壁15厘米,頭枕部及后背上部靠著墻壁站立,站立時間以患者能耐受為準。首先從每次5 分鐘練起,可根據(jù)耐受程度每周增加3~5分鐘,逐漸增加至每次20 分鐘,堅持每天訓練2 次,目的是逐步增加患者的直立耐受性。
常用方法2
刺激植物神經(jīng)功能訓練。以質地柔軟的干毛巾反復擦拭雙前臂內側及雙小腿內側,每個部位5 分鐘,每天2次。此方法的目的是通過刺激外周神經(jīng),鍛煉血管的收縮和舒張功能。
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 反復暈厥的患者可能存在心理障礙,且嚴重程度與暈厥的發(fā)生頻率成正比,因此心理評估及心理干預是必要的。要鼓勵患者多交流溝通,減輕心理負擔。告知患者血管迷走性暈厥一般不會導致死亡,但病情持續(xù)時間較長,應正確面對,建議通過冥想、瑜伽等方式放松身心。
如果患者有比較明顯的焦慮、抑郁癥狀,可以酌情加用治療藥物,也可進行專業(yè)的心理干預,推薦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療法,包括認知行為療法、暴露療法、眼動脫敏再處理療法等。
運動康復訓練 運動鍛煉可以提高迷走神經(jīng)的調節(jié)能力,降低交感神經(jīng)障礙,還能增加壓力放射的敏感性和心率變化,從而降低暈厥的發(fā)生頻率,增強患者下肢的肌肉力量,保證足夠的回心血量。建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通過適當?shù)捏w育鍛煉如騎車運動等,增強下肢肌肉力量,保持血管彈性和張力,以保證足夠的回心血量,避免血液瘀滯于下肢,導致腦供血不足和暈厥。
無法行走者可進行臥位輕柔運動
腿枕擠壓:當躺或斜躺在床上時,在兩個膝蓋之間放一個折疊的枕頭并擠壓,保持10秒,然后重復一遍。
臂枕擠壓:把枕頭折疊在手掌之間,擠壓,保持10秒,然后重復一遍。
字母腳趾:躺在床上時,用腳趾在空中寫自己名字的拼音,如果有能力,可以寫出整個字母表,建議每天鍛煉幾次。
側抬腿:側臥時,向側面抬腿,然后放下腿,不要讓兩條腿碰到一起,然后重復一遍。
前腿抬高:仰臥時,抬起左腿,腳尖指向天花板,然后重復一遍;再切換為右腿,重復以上動作。
溫和拉伸:坐位或臥位時做輕微的伸展運動,從腳到腿、背、手臂及頸部。
平衡功能較差者可選擇臥位有氧運動
劃船機:開始時每天堅持2~5分鐘,每周都增加數(shù)分鐘,直到每天堅持45分鐘,其中30分鐘控制在目標心率范圍內完成,每周鍛煉5天。
臥位踏車:臥位踏車不同于普通踏車。嘗試每天踏數(shù)分鐘,每周增加數(shù)分鐘,直到每天能堅持45分鐘,其中30分鐘控制在目標心率范圍內完成,每周鍛煉5 天。
游泳:建議在救生員或護理員的監(jiān)護下進行,可佩戴踢腿板在泳池周邊做踢腿運動,以增強腿部和核心力量。
健康狀況較好者推薦坐位穩(wěn)態(tài)運動
可利用坐位踏車、坐位抗阻力儀進行訓練。嘗試每天騎數(shù)分鐘,每周增加數(shù)分鐘,直到每天能堅持45分鐘,其中30分鐘控制在目標心率范圍內完成,每周鍛煉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