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學德育踐行立德樹人、匠心筑夢的意義
德育的根本內(nèi)容是立足于愛國主義核心價值,從而培養(yǎng)學生形成團結互助、愛好和平、勤勞勇敢、不斷自我優(yōu)化與進步的偉大民族精神的教育。但是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較小,性格與心智的發(fā)育均不是很成熟,再加上小學階段的學生探究意識很強、對世界各方面均充滿了好奇心,如果沒有得到班主任的正確引導,小學生很容易受到外在不良因素的影響,從而形成錯誤的價值觀念。基于此,立足于立德樹人、匠心筑夢的角度,針對小學生全面展開德育很有必要。
二、小學德育踐行立德樹人、匠心筑夢的策略
(一)教師言傳身教樹立榜樣
作為小學生校園最常接觸的主要人員之一,班主任可以借助言傳身教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德育,通過自身的行為舉止來一點一滴地影響學生。除此之外,小學生對于班主任的言談行為有非常顯著的趨向性,因此,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與道德觀念,班主任需要充分發(fā)揮榜樣力量,從而對小學生產(chǎn)生積極且正面的影響。
例如,班主任平常與學生相處時,應該將自身與學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盡量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從而打造和諧健康的師生關系。班主任發(fā)揮榜樣的作用,將“請進”“請坐”“謝謝”等禮貌用語經(jīng)常掛在嘴邊,通過班主任的這種親身的文明禮貌示范,促使學生從中收獲啟迪,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當中學會與人交往要文明守禮。除此之外,小學生本來就處在活潑好動的年齡,紀律表現(xiàn)往往都不是很理想,在自習時很容易表現(xiàn)出交頭接耳、注意力不集中、相互傳紙條等行為。這時候班主任可以與學生一起看書、批改作業(yè),積極為學生營造一個安靜且認真的學習環(huán)境,相信學生就會自然而然投入其中。
(二)結合實際拓展德育渠道
生活不僅僅是知識的來源,同時更是學生道德觀念與價值觀念形成的來源,學生不論是知識還是道德觀念最終都需要實際運用于生活當中,因此,班主任進行小學德育的時候,應該充分結合生活實際從而拓展德育渠道。除此之外,由于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再加上思維能力與記憶力水平還不夠成熟,所以,班主任在針對學生展開德育工作時,更應該結合生活實際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德育內(nèi)容,為將來能夠有效將其運用于實際生活而奠定基礎。
例如,班主任為了培養(yǎng)小學生形成環(huán)保的觀念,可以帶領學生在校園中進行觀察,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去挖掘校園當中存在哪些被破壞的情況,促使學生對于不環(huán)保、對于環(huán)境污染的相關知識形成初步認知。接著,班主任可以引導學生去思考有哪些解決的方法。如學生發(fā)現(xiàn)校園的樹木倒了,班主任可帶領學生去進行植樹,使學生在實踐當中懂得如何去保護環(huán)境,并且強化學生對于環(huán)保理念的深層次理解。
(三)組織德育活動匠心筑夢
德育在我國的教學體系中始終在踐行,但是在傳統(tǒng)的德育過程中,班主任常用講解與口頭告知的形式,借助于課本從而將刻板的文字內(nèi)容一股腦地拋向?qū)W生。這樣的教育方式既使得班主任的整個德育過程固化無趣,同時,更使得學生對于德育失去學習的興趣與熱情,嚴重阻礙了班主任德育的有效開展?;谶@種情況,班主任應該積極完善和豐富德育活動,通過組織多樣化的德育活動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小學生參與德育的熱情與興趣。
例如,班主任可以將國學經(jīng)典引入班級活動,通過每周定期播放國學經(jīng)典動畫,促使學生形成明禮修身、自強自立、孝親尊師等中華傳統(tǒng)文化精神。班主任可以組織“國學好書伴我行”的讀書活動,在班級設置讀書角,帶領學生閱讀《弟子規(guī)》《三字經(jīng)》等經(jīng)典古詩詞等。除外,班主任還可以帶領學生觀看革命電影,如《雞毛信》《小兵張嘎》《閃閃的紅星》等,潛移默化激發(fā)小學生的愛國情懷。
德育作為小學階段教學活動的重要內(nèi)容,同時,也是小學生成長階段的重要思想教育,對于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影響和作用。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時,應該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深入挖掘與探究適合小學生的德育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德育在小學生教育當中的價值。
責任編輯 鐘嘉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