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兩句盡人皆知的熟語:一句是“背靠大樹好乘涼”,還有一句是“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
大樹也好,父母、朋友也罷,真的就那么靠得住嗎?
《韓詩外傳》卷八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
魏文侯問狐卷子曰:“父賢足恃乎?”對曰:“不足?!薄白淤t足恃乎?”對曰:“ 不足?!薄靶仲t足恃乎?”曰:“不足。”“弟賢足恃乎?”對曰:“不足?!薄俺假t足恃乎 ?”對曰:“不足。”文侯勃然作色而怒曰:“寡人問此五者于子,一一皆以為不足者,何也 ?”對曰:“父賢不過堯,而丹朱放;子賢不過舜,而瞽瞍頑;兄賢不過舜,而象傲;弟賢不過周公,而管叔誅;臣賢不過湯武,而桀紂伐。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君欲治,從身始, 人何可恃乎?”
狐卷子說“父賢”“子賢”“兄賢”“弟賢”“臣賢”都不足依靠,是有充分的歷史依據(jù)的。他舉出的堯、舜、周公、商湯、周武,都是眾所周知的大賢。大賢作為父、子、兄、弟、臣都不足“恃”,那一般人還靠得住嗎?因而他給出了“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的見解,得出“人何可恃乎”的結(jié)論,告訴魏文侯:“君欲治,從身始?!?/p>
“從身始”就是自己來,就是不等、不靠。這個(gè)主張直至今天仍有極高的現(xiàn)實(shí)意義。等是等不來的,靠是靠不住的。人的價(jià)值要靠自身奮斗來實(shí)現(xiàn)。只有用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為社會作出貢獻(xiàn)的人,他的生活才會充實(shí),他的人格才有魅力,他的生命才有意義。
依靠他人,懶于創(chuàng)造,即是對生命的褻瀆。不憑借依靠,發(fā)憤圖強(qiáng),自力更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方能創(chuàng)造出幸福的生活,活出光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