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兒童玩具“不倒翁”至少出現(xiàn)于明代,或說由唐代“酒胡子”轉(zhuǎn)化而來?!安坏刮獭钡陌l(fā)明,是利用“重心在下”的原理,與春秋時的欹器一脈相承。
關(guān)鍵詞:勸酒工具;倒翁;雙層弧底容器
不倒翁又叫“扳不倒”,是一種有趣的玩具。清趙翼《陔馀叢考》卷三十三謂:“兒童嬉戲有不倒翁,糊紙做醉漢狀,虛其中而實其底,雖按捺旋轉(zhuǎn)不倒也。”這種玩具至少在明朝時已經(jīng)出現(xiàn)。明徐文長有《不倒翁》詩:
烏紗玉帶儼然官,此翁原來泥半團。
忽然將你來打碎,通身上下無心肝。
有人說,不倒翁是由唐代的“酒胡”轉(zhuǎn)化而來。唐元稹《酬孝甫見贈十首》之三曰:
十歲荒狂任博徒,挼莎五木擲梟盧。
野詩良輔偏憐假,長借金鞍迓酒胡。
詩中提到的“酒胡”即“酒胡子”,其實是一種勸酒工具,它還有一個雅致的別名:“捕醉仙”。 關(guān)于“酒胡子”的來歷,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引盧汪《酒胡子長歌·序》云:“二三子逆旅相遇,貰酒于旁舍,且無絲竹,以用娛賓友,蘭陵掾淮南生探囊中得酒胡子,置于座上,拱而立令曰:巡觴之胡人,心俯仰旋轉(zhuǎn),所向者舉杯。”
盧氏賦《酒胡子長歌》事亦載宋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六十六,然該書中盧汪作“盧注”。查《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三(上)》,盧氏北祖大房有盧汪,約為代宗大歷前后人?!白ⅰ被蛳敌谓糇侄`?!疤m陵掾淮南生”系何許人已不可考,“酒胡子”是不是他的發(fā)明也很難說。不過這東西后來倒是流傳開了。宋張邦基 《墨莊漫錄》卷八云:“飲席刻木為人,而銳其下,置之盤中,左右欹側(cè),僛僛然如舞狀。久之,力盡乃倒。視其傳籌所至,酬之以杯,謂之勸酒胡?!?/p>
“酒胡子”因是“銳其下”的木偶,雖能“左右欹側(cè),僛僛然如舞狀”,但人給它的作用力一旦消失,它也就倒了。因此它是“倒翁”。
也有人把這種勸酒工具做得只旋轉(zhuǎn)并不倒下的。宋竇革《酒譜·酒令》云:“今之世酒令其類尤多,有捕醉仙者,為禺(偶)人轉(zhuǎn)之以指席者。”
這種“捕醉仙”,是通過旋轉(zhuǎn)后它手指向誰誰就飲酒的工具。因此它可能不是“銳其下”而是圓其下,它應(yīng)該不高,重心也更穩(wěn)一些。但它仍然不是不倒翁,而是“旋翁”。
不倒翁的發(fā)明,利用的是“重心在下”的原理。這使我想起了春秋時的欹器?!盾髯印ゅ蹲酚洈ⅲ?/p>
孔子觀于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鬃訂栍谑貜R者曰:“此為何器?”守廟者曰:“此蓋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者,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孔子顧謂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滿而覆,虛而欹??鬃余叭欢鴩@曰:“吁!惡有滿而不覆者哉!”
欹器應(yīng)該是個雙層弧底容器,它的下邊有個空氣腔,故“虛則欹”;注水一半,它重心在下,故“中則正”;注滿水后實上而虛下,上重下輕,故“滿而覆”。 或者正是受到欹器原理的啟發(fā),不倒翁才被做成上邊有個空氣腔的實下而虛上的玩意兒,永遠上輕下重,所以就“扳不倒”了。至于它的外形,借鑒一下“捕醉仙”倒是有可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