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聽人說杜甫《石壕吏》詩中“老婦出門看”中的“看”,是個誤字,應當為“首”字。一直以來,對這個判斷,難以接受;但總覺得其說還是有一些道理,為此特別喜歡用“首”換掉“看”,來反復吟誦。近日看到一段資料,詳說了“看”作“首”的道理,姑錄之以備參酌——
石壕詩誤字
杜:“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本古韻元、真通用?!袄衔逃鈮ψ?,老婦出門看”,二語不相葉。顧寧人謂:“詩有不必韻者,此類是也?!?/p>
余細讀此詩,凡六轉(zhuǎn),俱各用古韻,何獨“走”“看”二字不相葉?《詩通》又載:“人”字本《列女頌》,葉法作“如延”切,于“看”字亦古通。終覺牽強。近閱舊刻本,作“老婦出門首”,則“走”音同韻;既立門首,則張皇顧望,情勢躍然,不言看而意在其中矣。且六句連換三韻,與“青青河畔草”詩同體。
——《蠖齋詩話》,宣城施閏章愚山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清詩話》上冊)
《詩話》把《石壕吏》前六句看成一個板塊,以為事件突發(fā),詩文亦相應急促緊湊,兩句一韻,連換三韻,特別是“走”與“首”,由前兩句的平聲韻直轉(zhuǎn)仄聲韻,讓急促緊湊的情勢,躍然突顯,有先聲奪人之效。而且誦讀起來,韻律宛轉(zhuǎn)流淌,更顯音韻變化之美。至于漢《古詩十九首》前六句“青青河畔草……”,亦是一個板塊——好像攝像機鏡頭由遠而近,由下而上,又由近及近乎特寫的連貫緊湊的轉(zhuǎn)換,與《石壕吏》前六句韻律的安排有異曲同工之妙?!对娫挕穼⑵渥饕C之例,仔細體味,覺別有見地。
冒昧妄議,謹呈谫陋,聊備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