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書貴瘦硬方通神”的誤讀與新解

2024-07-23 00:00:00劉志超張渝珮
文史雜志 2024年4期

摘 要:梳理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中“書貴瘦硬方通神”在不同時期的解讀,發(fā)現(xiàn)蘇軾、黃庭堅、詹景鳳、厲鶚、俞樾等人在對其解讀及運用時,單取“瘦硬”的字面含義,或認為杜甫只愛瘦硬書風(fēng),而缺乏對該詩成詩背景的考量。明代王世貞?yīng)毘黾阂?,提出此乃杜甫對唐玄宗時期“豐容艷肌”書風(fēng)的有感而發(fā)。事實上杜甫提倡“瘦硬”,推崇李潮書法,是借此批判盛唐的肥俗書風(fēng),并引導(dǎo)書法審美的正向發(fā)展,使雄強書風(fēng)走向正途。除杜甫外,張懷瓘在《評書藥石論》中也發(fā)表類似見解,亦批評了唐玄宗時期書法的肥俗之風(fēng),二者思想有異曲同工之處。

關(guān)鍵詞:杜甫;書貴瘦硬;李潮;王世貞

引言

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不僅是文學(xué)名篇,更是書論經(jīng)典,受到古代歷史上很多文人的關(guān)注與探討。該詩全文如下:

蒼頡鳥跡既茫昧,字體變化如浮云。陳倉石鼓又已訛,大小二篆生八分。秦有李斯?jié)h蔡邕,中間作者寂不聞。嶧山之碑野火焚,棗木傳刻肥失真??嗫h光和尚骨立,書貴瘦硬方通神。惜哉李蔡不復(fù)得,吾甥李潮下筆親。尚書韓擇木,騎曹蔡有鄰。開元以來數(shù)八分,潮也奄有二子成三人。況潮小篆逼秦相,快劍長戟森相向。八分一字直百金,蛟龍盤拏?cè)馇鼜?。吳郡張顛夸草書,草書非古空雄壯。豈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郎丈人行。巴東逢李潮,逾月求我歌。我今衰老力才薄,潮乎潮乎奈汝何。[1]

根據(jù)仇兆鰲所引宋人黃鶴之注,本詩是杜甫于大歷初年在夔州所作。[2]據(jù)仇兆鰲[3]、楊倫[4]所考《杜工部年譜》,杜甫只在大歷元年(公元766年)春至大歷三年(公元768年)正月中,到過夔州三次。浦起龍《讀杜心解》更將本詩列于“大歷元年”條下。[5]《李潮八分小篆歌》的前四句論述了篆書源流,接著六句凸顯了杜甫的書法審美觀念,如“肥失真”“書貴瘦硬”“非古空雄壯”等;后十四句欲凸顯李潮的小篆、八分之妙;最后四句交代作詩緣由。

目前,后世對該詩的解讀與運用,多側(cè)重強調(diào)“瘦硬”的字面含義,或認為杜甫只提倡瘦硬,而缺乏對成詩背景以及內(nèi)涵的思考。然杜甫此詩看似倡導(dǎo)瘦硬,實則是批判唐玄宗時期書壇所崇尚的肥俗之風(fēng)。

一、“書貴瘦硬方通神”之誤讀

蘇軾《孫莘老求墨妙亭詩》言:“杜陵評書貴瘦硬,此論未公吾不憑。短長肥瘦各有態(tài),玉環(huán)飛燕誰敢憎。”[6]蘇軾在詩中借杜甫“書貴瘦硬”之論,來表達自己的辯證觀點,實則是為引出“短長肥瘦各有態(tài)”;但卻讓后世誤以為杜、蘇二人審美對立,常用以比較。然蘇軾此詩亦有深意,不可單論。其一,蘇軾少年學(xué)《蘭亭》、徐浩,中年臨顏真卿,晚年喜李邕。他三十余歲作《孫莘老求墨妙亭詩》時,其書風(fēng)正是從學(xué)徐浩轉(zhuǎn)向?qū)W顏真卿的時期。此時審美與杜甫所說瘦硬不同,言“不憑”乃有跡可循。其二,宋代社會不喜晚唐過于重法度之風(fēng)氣,書家們皆欲開創(chuàng)新意?!肮P臥”“偃筆”等其實都是蘇軾刻意追隨魏晉,以三指執(zhí)筆而造成的,故詩中也以“各有態(tài)”“誰敢憎”來自辯。其三,蘇軾并非一直“不憑”。他六十余歲時作《試吳說筆》:“前史謂徐浩書鋒藏畫中,力出字外。杜子美云:‘書貴瘦硬方通神?!粲媒駮r筆工虛鋒漲墨,則人人皆作肥皮饅頭矣。用吳說筆作此數(shù)字,頗適人意。”[7]文中以徐浩書法、杜甫“書貴瘦硬方通神”同作標榜。蘇軾在《書王定國贈吳說帖》中又言:“去國八年,歸見中原士大夫皆用散毫作無骨字。買筆于市,皆散軟一律。惟廣陵吳說獨守舊法?!盵8]二文結(jié)合,可見蘇軾將能寫出有骨之字的吳說筆,與徐浩書、杜甫詩相對應(yīng),并非不憑瘦硬之態(tài)。

黃庭堅《次韻子瞻和子由觀韓幹馬因論伯時畫天馬》曰:“曹霸弟子沙苑丞,喜作肥馬人笑之。李侯論幹獨不爾,妙畫骨相遺皮毛。翰林評書乃如此,賤肥貴瘦渠未知?!盵9]此翰林即蘇軾,黃庭堅此言應(yīng)意指蘇軾不憑杜甫“書貴瘦硬”一事。蘇、黃二人作為文壇巨擘和書法大家,其對“瘦硬”的運用,無疑影響了后世對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的認知。

明人詹景鳳言:“書論云,肥瘦得中。杜子美云,書貴瘦硬方通神。此皆非通論,各有涉意,肥瘦要在適當(dāng),當(dāng)則或肥或瘦并可通神,神不可以有意求,力到功深自至。”[10]文中單借“瘦硬”而論,易使讀者斷章取義,產(chǎn)生誤解。

清人厲鶚《汪巢林八分書歌》仿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把杜甫奉為瘦硬書風(fēng)的支持者,并將“少陵論書得其真,曾云書貴瘦硬方通神。昌黎論書有深意,苦道羲之俗書趁姿媚”[11]寫于詩首,批判重姿媚輕瘦硬的俗人,但厲鶚以杜甫之“瘦硬”來針對姿媚,與杜甫本意有出入。

清人俞樾同樣以杜甫之“瘦硬”直指唐太宗時期的姿媚,且認為蘇軾不知其意。他在《陶心云稷山論書詩序》中提出:“唐太宗喜二王書,而不能深入其骨髓,但喜其俗書趁姿媚而已。一時風(fēng)尚,靡然從之。杜子美云:‘書貴瘦硬方通神。’東坡云:‘此論未公吾不憑’,不知杜老固有為言之也。杜老作《薛稷慧普寺》詩云:‘郁郁三大字,蛟龍岌相纏。’此必尚存北派之意。而米南宮謂此三字丑怪難狀,所見出杜老下矣”[12],并以此來談?wù)撟蕴浦了伍g北派的式微。俞樾為論碑學(xué),言論疏漏較多,更有牽強附會之疑。

史家范文瀾曾說:“宋人之師顏真卿,如同初唐人之師王羲之。杜甫詩‘書貴瘦硬方通神’,這是顏書行世之前的舊標準;蘇軾詩‘杜陵評書貴瘦硬,此論未公吾不憑’,這是顏書風(fēng)行之后的新標準。”[13]他認為顏書行世之后就該以肥為美,杜甫提倡的瘦硬,只是初唐時的風(fēng)尚。但結(jié)合作詩背景,可知杜甫的“瘦硬”雖與初唐的瘦硬有相似之處,但其實是有新內(nèi)涵的新標準。

上述所論,多是引“瘦硬”二字字面意義而言。明人王世貞?yīng)毘黾阂姡骸皳衲緯跐h法雖大變,然猶屈強有骨,明皇酷嬖太真,無所不似,隸分體不免作豐容艷肌時狀,老杜云‘書貴瘦硬方通神’蓋有感也?!盵14]王世貞對比二者之書,認為韓擇木書雖不同于漢法卻“屈強有骨”,而唐玄宗隸分體似楊玉環(huán)狀,乃“豐容艷肌”。由此引出杜甫之“瘦硬方通神”,當(dāng)是對唐玄宗書法的批評,此與杜甫本意相合。

其實,杜甫正是經(jīng)歷了盛唐愈發(fā)尚肥的社會風(fēng)氣,并在肥而俗氣的書風(fēng)中保持著自我的清醒認知,倡導(dǎo)書法審美不能過度肥俗。從作詩背景來看,蘇軾等人對“書貴瘦硬方通神”的深意存在一定程度的誤讀。厲鶚、俞樾二人以為杜甫所推崇的“瘦硬”是為了反對初唐崇尚的姿媚書風(fēng),難免有所牽強。杜甫在詩中并未言及初唐,除了盛贊李斯、蔡邕以外,都是論述開元之后的書家。由是觀之,杜甫該詩的宗旨主要是對盛唐書法審美進行批判,并非針對初唐。

二、以瘦硬批判肥俗之風(fēng)

正如王世貞所言,玄宗之世,無所不似貴妃之態(tài)。開元盛世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富裕,社會風(fēng)氣積極向上。人們的審美從初唐的娟秀、雅致逐漸轉(zhuǎn)變成盛唐的雄強、壯美。盛唐時期繪畫,如韓幹《照夜白圖》、周昉《簪花仕女圖》、章懷太子墓壁畫《打馬球圖》等都將人物與動物畫得偏肥。閻立本《職貢圖》將進貢者處理得較瘦弱,從而突出大唐的強盛。從今天出土的盛唐時期文物來看,如健碩華麗的三彩馬、豐滿的仕女俑等,都能直觀感受到當(dāng)時社會的整體審美風(fēng)尚。

以壯美為風(fēng)尚的時代審美,同樣影響到了書法。盛唐書風(fēng)從瘦硬轉(zhuǎn)向肥厚,與唐玄宗的推波助瀾密切相關(guān)。在書壇內(nèi)外審美風(fēng)氣相互影響下,書壇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現(xiàn)象。除了涌現(xiàn)一批如張旭、顏真卿等書風(fēng)雄強豪邁的書家外,亦有學(xué)玄宗之書而致書風(fēng)肥俗者。故而在當(dāng)時“肥”可分兩種,一種是雄壯,如與杜甫同時代的顏真卿之書法(圖二),便顯示著盛唐書壇新氣象。另一種是肥俗,此在《千唐志齋藏志》中多見。如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大唐故天水縣君趙氏(上真)墓記》(圖三)[15]中“三子四女”“通事舍人”“元十七年”“文詞”等字,皆是筆畫過于肥厚臃腫。天寶七載(公元748年)《唐故文安郡文安縣尉太原王府君夫人渤海李氏墓志銘并序》(圖四)[16]中“三女”“二”“十一月”等字較肥。這種碑中筆畫肥瘦相參的更為常見,有的越往下字跡越肥?;驎ぁ⒖坦げ痪?qū)徝辣闶侨绱?。此外還有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大唐故南齊隨郡王曾孫蕭陵蕭君(紹遠)墓志銘并序》[17]、大歷三年(公元768年)《唐故北??な刭浢貢O(jiān)江夏李公(邕)墓志銘并序》(圖五)[18]等。出人意料的是,杜甫曾為李邕作過悼詩《贈秘書監(jiān)江夏李公邕》,而《千唐志齋藏志》中收錄的李邕墓志銘并序所刻時間與《李潮八分小篆歌》作詩時間相近,杜甫若能見此,不知作何感想。

杜甫生于公元712年。從《千唐志齋藏志》來看,肥俗之筆在開元中、后期逐漸增多,亦蔓延至民間。當(dāng)時杜甫正值青年,這種書風(fēng)一直伴隨著他的成長與生活。至大歷初年,即杜甫作《李潮八分小篆歌》時,這種風(fēng)氣仍未停止。于是,他借李潮“逾月求我歌”之事,以稱贊李潮所工之高古的小篆、八分,來表達對當(dāng)時肥而失真書風(fēng)的不認同。

杜甫在其他論書詩里盛贊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也不止一次為張旭、顧誡奢等人專門寫下贊詩,在《李潮八分小篆歌》中亦感嘆“草書非古空雄壯”??梢姸鸥Σ粌H提倡瘦硬,也推崇古意與雄壯,而這三種觀點皆與肥俗對立。清人張溍曰:“杜詩詠物,必及時事,故能淋漓頓挫?!盵19]杜甫并不是停留在初唐的舊標準,而是希望通過對瘦硬的倡導(dǎo),摒棄肥俗,推崇一種新的時代審美風(fēng)尚,衍生出新的審美標準。

三、張懷與杜甫的異曲同工

除杜甫外,張懷瓘也持同樣認知。他在多篇書論中盛贊風(fēng)、神、骨、氣,在《評書藥石論》中,直指當(dāng)時書壇弊端,即“今之書人,或得肉多筋少之法,薰蕕同器,十年不分,寧知不有藏其智能,混其體法,雷同賞遇,或使之然……若筋骨不任其脂肉,在馬為駑胎,在人為肉疾,在書為墨豬”[20]。所論以肉多筋少為書法真諦,針對的正是開元之后書壇的問題。張懷瓘在文章中倡導(dǎo)襲故而彌新、語新而意古。他將古文、篆、籀奉為書法之祖,認為如今學(xué)書者不應(yīng)背古名跡,而要追尋“書復(fù)于本,上則注于自然,次則歸乎篆籀,又其次者,師于鍾、王”[21]的根本。書風(fēng)漸趨肥俗,也可算作背古名跡的一種。而脂肉與棱角的問題在書壇延續(xù)已久,他指出:“自草隸之作,《書斷》詳矣,從宋、齊以后,陵夷至于梁、陳,執(zhí)剛者失之于上,處卑者惑之于下,肥鈍之弊,于斯為甚。貞觀之際,崛然又興,亦至于今,則脂肉棱角,兼有相沿,千載書之季葉,亦可謂澆漓之極?!盵22]書風(fēng)隨著時代更替亦有變遷,到盛唐,除多年沉淀、延續(xù)之外,上之所好幾乎影響著朝野內(nèi)外的審美與風(fēng)格。當(dāng)時書壇愈發(fā)尚肥,有學(xué)書者走向肥俗的一端而不自知,以為皇帝喜歡即是至美,逐漸迷失在社會風(fēng)氣中。此一如張懷瓘所說“無才而好上者,但寫之而已”[23]。

杜甫同樣站在肥俗的對立面,支持瘦硬與古意。他在論書詩《李潮八分小篆歌》中談到“陳倉石鼓又已訛,大小二篆生八分。秦有李斯?jié)h蔡邕,中間作者寂不聞”,是力推李斯、蔡邕之輩以及他們所代表的小篆與八分。“嶧山之碑野火焚,棗木傳刻肥失真。苦縣光和尚骨立,書貴瘦硬方通神”,是將李斯《嶧山碑》與蔡邕《苦縣老子銘》相比較:前者經(jīng)焚后又多次翻刻,其筆畫肥而失真;后者仍骨力尚在,字畫遒勁瘦硬,從中可窺見杜甫對當(dāng)時肥俗書風(fēng)的不認同。而“草書非古空雄壯”更是以草書襯托小篆、八分的高古,呼吁大家要以此為學(xué)書的目標,同時也突出杜甫古意與雄壯的兩個書法審美取向。詩中杜甫大篇幅地以借賓定主法將李潮與他人進行對比,把李潮作為瘦硬、古意的象征從而夸贊,更凸顯杜甫盛贊李潮的深意。

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與張懷瓘《評書藥石論》異曲同工,他們都對肥俗之弊進行批判。在此情形下,杜甫提倡“瘦硬”便是希望以此來警醒世人。然而杜甫受限于詩歌,他的表達更加含蓄,不如張懷瓘的文章清晰深刻。在當(dāng)時的背景下,正因為有著張懷瓘、杜甫這樣的人把握住藝術(shù)的方向,才會出現(xiàn)顏真卿這樣的書家,才會使書法最終沿著正確、健康的軌道發(fā)展。

結(jié)語

杜甫所作論書詩《李潮八分小篆歌》,是批判唐玄宗之后書法由瘦轉(zhuǎn)肥過程之中趨向肥俗的審美風(fēng)氣。從杜甫的作詩背景來看,蘇軾等人對“書貴瘦硬方通神”存在一定程度的誤讀。杜甫此詩并非單純提倡瘦硬,而是為了糾偏。杜甫的“瘦硬”也不是停留于初唐書風(fēng)的舊標準,而是針對時弊所倡導(dǎo)的新標準?!独畛卑朔中∽琛放c張懷瓘《評書藥石論》體裁不同但殊途同歸,皆是對當(dāng)時書壇肥俗之風(fēng)進行批評,并提出自己的觀點。在整個社會都充斥著以肥為美的審美風(fēng)氣中,正因有杜甫和張懷瓘等人,保持著清醒的藝術(shù)認知,才能讓書法向著壯美的時代風(fēng)貌發(fā)展。

注釋:

[1][2](清)仇兆鰲:《杜詩詳注》卷十八《李潮八分小篆歌》,中華書局2015年版,第1280頁。

[3](清)仇兆鰲:《杜詩詳注》附《杜工部年譜》,中華書局2015年版,第16—17頁。

[4](清)楊倫:《杜詩鏡銓》附《杜工部年譜》,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150—1151頁。

[5](清)浦起龍:《讀杜心解》卷首《少陵編年詩目譜》,中華書局2023年版,第50頁。

[6](宋)蘇軾:《孫莘老求墨妙亭詩》,水賚佑編《蘇軾書法史料集》,上海書畫出版社2017年版,第30頁。

[7](宋)蘇軾:《試吳說筆》,水賚佑編《蘇軾書法史料集》,第76頁。

[8](宋)蘇軾:《書王定國贈吳說帖》,水賚佑編《蘇軾書法史料集》,第76頁。

[9](宋)黃庭堅:《宋黃文節(jié)公全集·正集》卷第四《次韻子瞻和子由觀韓幹馬因論伯時畫天馬》,四川大學(xué)出版社2001年版,第82頁。

[10](明)詹景鳳:《東圖玄覽 詹氏性理小辨:書畫部分》卷之四十,上海書畫出版社2020年版,第263頁。

[11](清)厲鶚著,(清)董兆熊注《樊榭山房集》續(xù)集卷八 詩辛《汪巢林八分書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640頁。

[12](清)俞樾:《春在堂雜文》五編卷七《陶心云稷山論書詩序》,《俞樾全集》第十三冊,浙江古籍出版社2021年版,第708頁。

[13]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修訂本)》第三編(第二冊),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749頁。

[14](明)王世貞:《弇州山人題跋》卷之十三《桐柏觀碑》,浙江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12年版,第345頁。

[15]《大唐故天水縣君趙氏(上真)墓記》,《千唐志齋藏志》上冊,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第779頁。

[16]《唐故文安郡文安縣尉太原王府君夫人渤海李氏墓志銘并序》,《千唐志齋藏志》上冊,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第842頁。

[17]《大唐故南齊隨郡王曾孫蕭陵蕭君(紹遠)墓志銘并序》,《千唐志齋藏志》上冊,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第783頁。

[18]《唐故北海郡守贈秘書監(jiān)江夏李公(邕)墓志銘并序》,《千唐志齋藏志》上冊,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第917頁。

[19](清)仇兆鰲:《杜詩詳注》卷十三《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歌》注,中華書局2015年版,第956頁。

[20][21][22][23](唐)張懷瓘:《評書藥石論》,《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書畫出版社2021年版,第229頁,第231頁,第231頁,第229頁。

作者 劉志超:四川大學(xué)藝術(shù)學(xué)院副教授、四川大學(xué)書法研究所常務(wù)副所長、文學(xué)博士

張渝珮:四川大學(xué)藝術(shù)學(xué)院2022級在讀碩士生

漳浦县| 礼泉县| 乌拉特前旗| 深水埗区| 布尔津县| 息烽县| 米脂县| 册亨县| 黑龙江省| 孟村| 疏勒县| 乐业县| 海城市| 莒南县| 青海省| 宁国市| 闽侯县| 荥阳市| 张家界市| 黄梅县| 浦江县| 板桥市| 古浪县| 碌曲县| 通江县| 宣汉县| 新宁县| 林甸县| 清涧县| 卢氏县| 洪洞县| 文山县| 徐汇区| 乌苏市| 天等县| 恭城| 曲阳县| 湛江市| 嘉祥县| 建湖县| 孙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