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鄉(xiāng)七街,是一個偏僻的小鄉(xiāng)村。
蜻蛉河自白鶴水庫發(fā)源出來后,就順著七街彎彎曲曲的流淌,直到匯入金沙江。七街人就依蜻蛉河而居。廣義的七街,其實是一個鄉(xiāng)鎮(zhèn),新中國成立前是大姚縣的福照鄉(xiāng),新中國成立后改成七街區(qū),1988年更名為七街鄉(xiāng)。2005年,七街鄉(xiāng)撤銷并入大姚縣金碧鎮(zhèn)。
無論歷史如何風云變幻,起承轉合承載了多少悲歡,我心中的七街,只是那個人生起步的地方,是曾經(jīng)最稚嫩的腳步無數(shù)次丈量親吻過的故土,是那條曾經(jīng)鋪著青石板路,有馬幫經(jīng)過,有大大小小雜貨鋪,供七街人趕集的街道。是清泉石上流的蜻蛉河,是河里抓過的魚,光屁股洗過的澡,是那些滿山遍野的野花,野果,還是爬過的那棵老桃樹,掏過的那個燕子窩。七街,是祖父祖母的七街,是父親母親的七街,還是小花,小虎,小強,小梅,小蘭的七街。
記憶里有一幕揮之不去。還在睡夢中的我被祖父抱起來,抱到客廳里,許多人圍著桌子,非常激動興奮的樣子。祖父示意我抓一個紙團,我伸出小手去抓了一個,祖父打開一看,興奮得一蹦三尺高。那應該是農(nóng)村實行包產(chǎn)到戶,我抓的鬮,其實是關系全家溫飽的三畝良田。這一抓也奠定了我的家庭地位,祖父認為我是這個家的功臣和福星,從小把我寵上天。田里的秧苗青了又黃,山上的樹綠了又枯。童年,是馬背上的三國紅樓,是田埂上的西游水滸,還是菜地邊的鬼怪聊齋。那個荷鋤而歸,手里總是拿著旱煙袋的老農(nóng)身后,總是跟著一個蹦蹦跳跳的小跟班。
童年記憶中的七街,是美麗富饒的。春天蜻蛉河流水淙淙,山花浪漫,夏天稻田里稻花青青,蛙聲陣陣,秋天果園里瓜果飄香,碩果累累,冬天天地銀裝素裹,薄霧如紗。
只是不知曾幾何時,七街在我的記憶里漸行漸遠。我13歲小學畢業(yè),后來一路讀書求學、工作。七街,逐漸成了在記憶中遙望的那片故土。2003年,八十三歲高齡的祖父走完了他坎坷曲折的一生,撒手人寰。在他留下的一首小詩里,有這樣一句話:奮發(fā)圖強從頭苦,重振家園二十五!二十五,是祖父任七街,不,任福照鄉(xiāng)鄉(xiāng)長的年齡。和祖父同時期的老人們說,祖父任鄉(xiāng)長時期,治理有方,愛民如子,把七街鋪成了青石板路面,那些喜歡小偷小摸懶惰占小便宜的人,直接抓來叫管事的用皮鞭抽。那時七街糧食高產(chǎn)豐收,家家牛羊成群,豬肥馬壯,環(huán)境整潔美麗,鄰里和睦,夜不閉戶。村里有鑼鼓隊、花燈隊、龍燈隊,每逢過年過節(jié),古戲臺前張燈結彩,鑼鼓喧天,村民們搖身變成演員,相繼登臺表演,老老少少喜笑顏開。
祖父祖母相繼離世后,姐姐弟弟也遠走高飛。七街的老宅,只剩下年邁的父母在堅守。孫輩們接連報到后,兩個老人為了幫帶孫子孫女,也離開了七街。
某年清明,我一個人回鄉(xiāng)祭祖。那條曾經(jīng)的青石板路,挖了青石,鋪成了水泥路,路兩邊的村民們生活好了,把老祖宗留下的木板樓,雕花窗欞拆了,建起了洋氣的小洋樓。蜻蛉河干枯了,裸露的河床上雜草叢生,有的地方還有小動物尸體,飄來陣陣惡臭。站在祖父長眠的山頭,可以看到曾經(jīng)屬于我家的良田,無人栽種,早已荒蕪。我從街頭走到街尾,沒有看到一個熟悉的鄉(xiāng)鄰。年輕人們都外出打工去了。那些老人,也如秋風中的落葉,一個個飄落無蹤。一把大鎖,鎖住了我家的老宅,也鎖住了過往的記憶。而我就算有鑰匙,也不想去打開它。我在門口駐足良久,心里五味雜陳,最后還是頭也不回地拉開車門,踩下油門。再一次,把七街拋在身后!
再次回到七街,發(fā)現(xiàn)七街變了。不,是紅了。
整潔寬闊的鄉(xiāng)村道路,路兩邊栽上了美麗的花花草草。蜻蛉河里河水清清,還有自由自在的魚游來游去。曾經(jīng)沉寂破敗的七街,人聲鼎沸,當夜幕降臨,以前黑咕隆咚的街道也燈火通明,夜空霓虹閃爍,煙花璀璨。一場鄉(xiāng)村搖滾音樂會正在舉行,成千上萬的人們揮舞著手中的熒光棒,激動而興奮的應和著舞臺中央的歌手。
那一刻我有些恍然,仿佛老態(tài)龍鐘的老祖母忽然青春煥發(fā),穿上花裙子跳起了現(xiàn)代舞。然而,內(nèi)心是欣喜而激動的,甚至不由自主流下淚來。
七街發(fā)生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源于一個人——革命烈士趙祚傳。
這是七街人如雷貫耳的一個名字,我們從小就對他的事跡耳熟能詳。趙祚傳1903年出生于七街倉西,1925年考入上海大學,1926年加入共產(chǎn)黨,1928年成立中共云南省特別委員會,趙祚傳任省特委書記。他在任期間,深入工廠,學校,農(nóng)村積極發(fā)展黨團員,建立黨的基層組織,足跡遍布滇南,滇西十多個縣。他還對云南早期農(nóng)民運動做出了重要貢獻,寫出了通俗易懂,向農(nóng)民宣傳革命道理的《農(nóng)民四字經(jīng)》。那時黨的活動經(jīng)費非常困難,趙祚傳長期過著十分簡樸的生活。他把家里寄來的生活費絕大部分交給組織,還三次變賣家產(chǎn),為黨籌集活動經(jīng)費?!八囊欢狈锤锩兒?,國民黨開始大肆抓捕和屠殺共產(chǎn)黨人。趙祚傳離開昆明回大姚為黨籌集經(jīng)費,不幸被捕。1929年3月29日,優(yōu)秀的共產(chǎn)黨員、堅貞不屈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趙祚傳,被秘密槍殺在大姚縣北城外。
誰說黃花崗后無烈士,且看蜻蛉河畔有偉人!一代代七街人,是踏著英烈的鮮血成長起來的。當我還是七街小學那個戴著紅領巾的少年,每年清明,老師就會帶著我們列隊步行到倉西的烈士陵園,到趙祚傳烈士墓前敬獻一個花圈,再恭恭敬敬的鞠個躬。烈士陵園位于倉西的一個小山坡上,簡簡單單的一個墓碑,周圍用磚頭立了一圈圍墻,圍墻外,是當?shù)卮迕竦纳a(chǎn)用地,有種瓜果的,還有種苞谷的。幾十年來,趙祚傳烈士安安靜靜的長眠于故鄉(xiāng)的山頭,許多人甚至并不知道,這一座毫不起眼的山上,居然長眠著這樣一位為國為民立下豐功偉績的人,他可歌可泣的一生,足以光昭日月,輝映千秋。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七街人也許想不到,七街能有一天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走出群山包圍,走進公眾視野,靠的不單是白鶴水庫、蜻蛉河畔的田園風光,也不是昔日魚米之鄉(xiāng)、蠶桑勝地的輝煌過去,更不是出走游子的良心發(fā)現(xiàn),回鄉(xiāng)建設,而是因為這片土地曾經(jīng)孕育過的一代偉人——趙祚傳烈士。2014年9月,趙祚傳烈士故居被中共楚雄州委命名為全州黨史教育基地;2015年10月,故居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為國防教育基地。2020年12月,七街社區(qū)成功入選云南省首批紅色村組織振興建設紅色美麗村莊試點項目。隨著項目的推進,整個七街,開始了日新月異,翻天覆地的變化。
2024年4月,楚雄州大姚縣·七街文旅小鎮(zhèn)開園儀式系列活動紛紛推出,有鄉(xiāng)村文化音樂節(jié)、田園之旅馬拉松、垂釣大賽、特色商品展銷會等,我以一個游客的身份再一次回到了七街,和昔日的七街小伙伴一起,走上了那條青石板路。七街還是七街,但七街似乎已不是昔日的七街。七街仿佛一個多年閑門不出的村婦,卸下了她的滄桑和蒼老,在現(xiàn)代文明的催發(fā)中,在紅色文化的引領下,在烈士光輝的光照下,煥發(fā)出了青春的光彩,顧盼生輝,引人注目。
蜻蛉綠了,七街紅了。
游子的心,暖了!
責任編輯:李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