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廣海
我的故鄉(xiāng)在山東省濟(jì)寧市鄒城市北宿鎮(zhèn)漸興村,那里有一句婦孺皆知的順口溜,就是“漸興的蘿卜沙河頭的瓜”,說的就是我們當(dāng)?shù)鬲毦咛厣覛v史悠久的美食。漸興村是通稱,有南漸興和北漸興之分,分別屬于兩個不同的鄉(xiāng)鎮(zhèn)。漸興的蘿卜,說的則是北宿鎮(zhèn)南漸興村的蘿卜。
說起南漸興村的蘿卜,還有這樣一個來歷和傳說。清朝乾隆年間,一天清早,一個老頭挑了一挑子蘿卜,來到鄒縣城里南門大街上叫賣。這時,忽聽得馬鈴聲響起,只見從縣衙內(nèi)出來幾匹快馬,奔南門而來,沿街上的人都趕緊往兩旁躲閃。這老頭因年老腿慢,躲得慢了點,一挑子蘿卜全被撞到路當(dāng)中。騎馬的差人和賣蘿卜老頭吵了起來,縣官的轎子來到跟前??h官往前一看,滿地都是摔碎的蘿卜,沒有一個完整的。他一捋胡子說:“好脆的蘿卜!”他又問老頭家住哪里。老頭說:“俺家住城西南漸興村。”街上目睹了這件事的人,都知道漸興的蘿卜脆。從那以后,人們買蘿卜,都要問:“是漸興的蘿卜不?”從此,漸興的蘿卜就列為鄒縣的特產(chǎn)之冠。
蘿卜是十字花科植物,一年生草本,原產(chǎn)于中國,各地都有種植。南漸興村的蘿卜,屬于入秋后開始種植的冬季蘿卜。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也造就一方土特產(chǎn)。南漸興因為特有的沙土地和優(yōu)質(zhì)的水資源,種的蘿卜有個特點就是脆。這個脆,簡直要賽過一般的梨。立冬后,收起蘿卜,農(nóng)村的集市上或平日里的空閑里,都可以看到南漸興村里賣蘿卜的人。記得第一次吃到南漸興的蘿卜是一個冬天的午飯后,大人們正說閑話,老遠(yuǎn)就聽著一聲:“蘿卜——漸興的脆蘿卜嘍!”隨著這一聲吆喝,“呼啦”圍過來幾個人。一個老者拿起蘿卜,用手指彈幾下,即刻傳來很瓷實的“當(dāng)當(dāng)”聲,老者說:“不是糠心的,放心買吧。”只見賣家拿起錚亮的鐮刀頭,橫豎兩刀,從蘿卜中間劃開一個十字形狀,一個蘿卜切成四瓣。我拿起一塊,那上面還帶著水珠呢!放嘴里一嘗,清甜中有一種水汪汪的感覺,嚼到底,沒有一點渣子。
蘿卜做的美食,不勝枚舉。武則天的一個御廚曾經(jīng)用一個大蘿卜配以山珍海味烹制,武則天吃了后覺得很像燕窩,贊美之余,賜名“假燕窩”,現(xiàn)在是洛陽水席中的一道名菜。袁枚在《隨園食單》里記載,可以把蘿卜絲與魚翅配在一起,讓食客難辨真假。蘇東坡在《山家清供》里,記載了一個叫“玉糝羹”的菜肴,對蘿卜極盡溢美之詞。南漸興的蘿卜,如果切成細(xì)細(xì)的蘿卜絲,撒上白糖涼拌,是一道爽口的甜品;用芫荽、蔥絲加以白醋、香油一拌,則是一道下酒的小菜。蘿卜絲還有一種吃法,即將少許面糊與蘿卜絲拌在一起,放入油鍋烙餅,幾分鐘出鍋。那冒著熱氣的油餅,散發(fā)著蘿卜絲的香甜,不由得讓人大快朵頤。
人到中年,吃過無數(shù)的美食,卻獨獨對蘿卜纓印象最深。小時候家里窮,冬季收蘿卜時,蘿卜纓也舍不得扔掉,要拿回家做菜。記得母親把蘿卜纓用開水汆過后,把葉子切碎,放少許的豆做菜豆腐。據(jù)南漸興的村民講,他們那里的蘿卜纓和蘿卜一樣,從頭到尾都是水汪汪的。蘿卜纓如果涼拌的話,加醬油、醋、青辣椒絲、紅辣椒絲拌在一起,吃起來脆脆的,甚至要比蘿卜絲更為可口呢!
漸興蘿卜,歷經(jīng)風(fēng)雨滄桑,如今依然散發(fā)著魅力。歲歲年年,年年歲歲,讓我們品嘗著大地賦予人類的美食時,心里默念著感激大自然的恩賜,讓我們從內(nèi)心深處,向它表達(dá)深深的敬意!
編輯|孫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