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旎 劉鑫 于雯
2024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博物館致力于教育和研究”,重點強調了文化機構在提供全面教育體驗方面的關鍵作用。博物館是人類文明的結晶,也是對孩子進行教育的重要場所。隨著博物館的蓬勃發(fā)展,博物館日漸成為一種重要的社會教育空間。
為什么要帶孩子去博物館
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
博物館有很多類型,按照內容可以分為歷史類博物館、藝術類博物館、科技類博物館、自然類博物館等;按照特定觀眾類型可以分為兒童博物館、社區(qū)博物館等。各類博物館都為兒童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值得一提的是,兒童博物館是專門為兒童設計的,與傳統(tǒng)博物館的不同點在于強調兒童動手參與和動腦思考的學習過程。兒童博物館遍布全球各地,在我國起步較晚,目前只有中國兒童中心老牛兒童探索館、呼和浩特市老牛兒童探索館等少數(shù)幾家兒童博物館。
博物館內的展品種類繁多,涵蓋歷史、科學、藝術等多個領域。除了展品,很多博物館都會組織專門面向兒童的教育項目,比如藝術類博物館舉辦繪畫展或雕塑工作坊,歷史類博物館組織角色扮演游戲,科技類博物館組織科學實驗活動等,盡可能豐富孩子的博物館學習經驗,為他們提供安全、舒適和充滿啟發(fā)性的學習環(huán)境。
滿足兒童的學習需求
兒童早期學習的相關理論認為,探索是兒童的本能,他們需要主動參與學習過程,通過多種感官體驗去獲取信息,從而建立對世界的認知,表達自己對世界及其運作方式的理解。
博物館作為重要的學習場所,以其豐富的展品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為兒童提供了與他們學習方式相契合的學習環(huán)境。在博物館中,孩子可以跟隨好奇心自主探索,通過觀察、傾聽、觸摸等方式去感知展品,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從而對展品形成深刻的理解和記憶,在潛移默化中建構世界觀。此外,博物館還為兒童提供了與同伴、成人互動的機會,在交流互動中,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會得到不斷地提升與發(fā)展。
博物館的教育價值
增長見識,樹立文化自信
博物館中的展品都是真實的物件,每個物件的背后都蘊藏著歷史故事和知識,而這些物件大多數(shù)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沒有機會觸及到的。因此,帶孩子去博物館能夠幫助他們了解各種豐富的展品知識,開拓視野。在博物館中,孩子能夠接觸到來自不同文化的展品,這個過程能夠幫助他們認識、理解、尊重文化的多樣性,從而形成積極的文化認同,樹立文化自信。
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博物館中的某個展品可能會點燃孩子對該領域的興趣,比如自然科學、繪畫,甚至是服裝設計。在博物館中,孩子有機會仔細觀察各種文物、標本、藝術作品等,并能夠從不同的角度深入探索,還可以把陌生的展品與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品作對比,尋找異同點,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此過程中,他們可能還會想象當時的人使用該物件的場景,甚至會圍繞該場景去創(chuàng)編故事。
培養(yǎng)對博物館的長期興趣
研究表明,早期的博物館體驗有助于兒童養(yǎng)成去博物館學習的習慣。兒童經歷正面積極的博物館體驗后,能夠在心理上構建對博物館的正面印象,形成對博物館學習的積極態(tài)度。他們愿意更加頻繁地去博物館中尋求知識,享受博物館學習的過程,并將博物館學習轉化為長期的學習興趣,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如何幫助孩子進行博物館學習
以孩子的興趣為主導
博物館是自主學習的場所,需要以興趣為主導。對孩子來說,真正的學習發(fā)生在思考過程中,而不是被動地接收信息。孩子愛上博物館是源于真正感興趣的東西,如果家長了解到孩子的興趣,就可以帶他去這種類型的博物館。在參觀博物館的過程中,家長更要跟隨孩子的興趣。如果強迫孩子看不感興趣的展品,孩子便會產生抗拒心理,失去良好的博物館體驗。
用自己的好奇心影響孩子
家長不要認為帶孩子去博物館只是為了讓他學習,跟自己沒什么關系。如果家長對博物館沒有任何興趣,可能會導致孩子也無法在博物館中進行深度學習。所以去博物館前,家長要先想想自己對什么感興趣,想去博物館看什么、學什么。當家長找到自己的學習需求,并不斷地持續(xù)深入探究時,才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不要走馬觀花
參觀博物館最不可取的心態(tài)便是讓孩子把所有的東西都看到、玩到,走馬觀花沒有太大意義。跟隨孩子的興趣,有選擇地對展品進行深度學習和思考才是正確的做法。只有在深度思考的過程中,孩子才能學到東西,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走馬觀花地逛博物館,不僅會收獲不大,還會使孩子的思維方式變得膚淺,流于表面。孩子不能探究到事物的本質,總想尋找新鮮事物的刺激,從而無法靜下心來深度思考。
提出開放式問題
開放式問題沒有唯一固定的答案。當孩子在博物館中對一件展品特別感興趣時,家長可以適時提出“你觀察到了什么?你對什么感興趣?你為什么會對這個展品感興趣?”等問題。需要注意的是,親子對話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傳授知識,而是為了調動孩子進行思考,鼓勵他們用語言把所思所想表達出來。這不僅可以幫助家長了解孩子感興趣的具體內容,還能幫助孩子梳理自己學習到的知識。
把問題拋回給孩子
孩子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經常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也是發(fā)現(xiàn)他們興趣的最好契機。當孩子提出問題時,家長要做的不是立刻告訴他們答案,而是借此機會啟發(fā)他們思考。比如,當孩子提出某一問題時,家長可以反問:“對于這個問題,你是怎么想的?你為什么會這么想?”把問題拋回給孩子,啟發(fā)孩子深入思考。
注重學習過程
學習是不斷重塑大腦的過程,而不僅僅是向大腦填充知識。部分家長往往只關注孩子的學習結果而忽略學習過程,其實學習過程遠比學習結果重要。學習過程可以幫助孩子養(yǎng)成批判性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持續(xù)學習的動力,這些能力的鍛煉遠比記住某個展品的功能、年代更有價值。
參加有意義的公共教育活動
目前,各類博物館都在積極開展公共教育活動,希望能與廣大家庭和兒童共享博物館的教育資源。家長在帶孩子參加博物館的教育活動之前,充分了解活動內容非常重要。首先,活動本身應該是孩子感興趣的;其次,參加活動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學會某個特定的知識點,而是關注孩子是否有機會親自體驗、是否能引發(fā)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參加教育活動后,家長可以重點關注孩子的感受,而非一味地關注孩子學習到哪些知識點。
把博物館學習帶回家
事實上,只要跟隨孩子的興趣,博物館學習隨時都可以發(fā)生。如果家長在博物館中發(fā)現(xiàn)孩子感興趣的內容,同樣可以帶著孩子在生活中尋找。如果孩子對昆蟲標本感興趣,就可以帶他去觀察蟲子,從一個興趣點延伸出的學習內容是無限的。比如,孩子在博物館里看到一個古代的杯子,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研究杯子的材質、形狀、顏色、功能等;啟發(fā)孩子思考古代的杯子與現(xiàn)代的杯子有什么異同;還可以和孩子一起設計杯子,等等。從一個杯子出發(fā),家長可以和孩子討論的話題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