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關(guān)于孩子的教育,最開始就要講明白三課。
第一課:我。我叫蔡志忠,我愛畫畫,我不會唱歌、不會跳舞、不會彈吉他、不會游泳。
第二課:你。你叫某某某,我會畫畫,你會唱歌。
第三課:我們。我們在一起是一個團隊,一個人不會太厲害,所以需要合作。
這就像孔子說的“吾道一以貫之,無非‘忠恕兩字而已”。其實只要了解孔子所謂的“忠”跟“恕”,就能了解一萬五千多字的《論語》。
什么是“忠”?孔子講的“忠”就是指做自己,把自己做到止于至善,就像《論語》所說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我們一開始是人家的子,后來是人家的哥哥,而后是人家的父親或者是人家的下屬,之后是人家的領(lǐng)導(dǎo)。我們的身份一直在變動,但是每一次都要盡本分,做兒子的時候要盡到做兒子的本分,做父親的時候要盡到做父親的本分?!霸谄湮唬\其政”,就像一棵樹會成長,長得很好,就是“忠”。
那什么是“恕”? “恕”是“如心”, “恕”是推己及人,就是要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他的行為。當(dāng)你“忠”跟“恕”做到極致,就叫作“仁”。“仁”右邊的兩橫分別代表天地,“仁”就是陽陰、正負和人的關(guān)系。
我不是很看好現(xiàn)在有些年輕人所宣揚的個性,他們的個性其實只是希望父母管他們少一點,希望功課少一點,希望買名牌多一點,或者希望考清華北大常春藤……
這是一種完全不考慮自身條件的個性,或者說他們不明白為什么想要這種個性。我認為一個小孩想要有個性,首先要了解“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去哪里”這三個問題。
了解“我是誰”,就是掂量自己口袋里的籌碼嘛。了解“我從哪里來”,就是了解自己的家世、初心,基于這些再考慮“我要去哪里”這個問題,也就是自己到底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
泰格·伍茲十個月大的時候,他爸爸就給他一根很短的推桿,讓他當(dāng)玩具玩。他兩歲就上當(dāng)時美國最火的現(xiàn)場節(jié)目,表演十英尺推桿,而且一桿進洞,之后的人生也一直在做這件事情。他就很幸運,很早就有了夢想,對未來的定位特別明確。德國如今的教育也是這樣,大多數(shù)年輕人考慮好自己未來想干什么后,就去職業(yè)學(xué)校學(xué)習(xí)專門的技術(shù),反而去上大學(xué)的人少很多。
其實教育孩子就是這樣,要早早給他們上完關(guān)于他們自己的那門課,早早發(fā)現(xiàn),然后早早出發(fā)。
(摘自廣東人民出版社《反焦慮:今天我們?nèi)绾萎?dāng)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