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凡 何虹萍
摘要 為了提高高速公路改擴建公路路線設計方案的合理性,文章總結了改擴建公路的路線設計原則,并依托某山區(qū)高速公路項目,分析了平面線形和縱斷面線形的擬合方法及擬合誤差,并對擬合后線形的關鍵指標的合規(guī)性及平縱組合方法進行了分析。同時,基于運行速度評價了公路改擴建工程路線設計方案的協(xié)調性,研究成果可供類似項目借鑒。
關鍵詞 高速公路;改擴建原則;線形擬合;線形指標;協(xié)調性
中圖分類號 U418.8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6-8949(2024)12-0020-03
0 引言
近年來,我國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交通量也日益增加。原先設計的低標準高速公路已無法滿足通行需求,使得公路擁堵現(xiàn)象日益嚴重,交通事故頻發(fā)。此時,即使采取多種交通管控措施,也無法解決根本問題,需對高速公路進行改擴建處理。由于高速公路屬于線性工程,其服務水平首先取決于路線的設計質量。尤其是山區(qū)高速公路,其地形復雜、路線設計難度大。因此,進一步研究山區(qū)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路線的設計要點十分必要。
1 舊路路線調查及改擴建設計原則
1.1 改擴建公路路線調查
根據(jù)《高速公路改擴建設計細則》(JTG/T L11—2014),山區(qū)高速公路改擴建路線在設計前應對舊路平面、縱斷面線形及橫斷面進行調查,具體應滿足以下規(guī)定:平面線形和縱斷面線形測點應保持一致,即在左、右幅中央分隔帶邊緣和右側硬路肩外邊緣布設測點(見圖1所示),且左、右幅的測點宜位于同一斷面;舊路線形測點縱向間距應小于25 m;對于小半徑圓曲線路段及特殊路基段,可加密測點;對于橋梁、橋式通道、分離立體橋梁等構造物,測點縱向間距應小于10 m;橫斷面調查應重點關注斷面布置形式、邊溝尺寸、邊坡坡度等參數(shù)[1]。
1.2 改擴建公路路線設計原則
山區(qū)高速公路改擴建路線設計是一個層層推進、不斷深入的過程,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2]:①一致性。路線平、縱線形擬合應嚴格以選用的構造物為控制點,確保擬合線形與實際盡量一致。②節(jié)約用地。路線改擴建應充分利用原公路兩側預留的土地,以減小征地拆遷規(guī)模;同時,還要盡量利用舊路,以節(jié)約工程造價。③靈活性。改擴建公路路線指標不能完全照搬規(guī)范或隨意突破規(guī)范,應結合項目實際情況靈活選擇平、縱指標,并合理組合;如布線條件限制,線形指標必須突破規(guī)范中的一般值,則路線方案需經(jīng)專家論證,并增設安全設施。④協(xié)調性。改擴建公路路線設計應堅持“寧填勿挖”原則,否則會增大施工難度、破壞周邊自然環(huán)境。
2 舊路平、縱線形擬合
2.1 工程概況
研究對象為某山區(qū)高速公路,其路線全長56.8 km,設計速度為100 km/h,設計標準為雙向4車道,重交通等級,路基標準橫斷面寬為25 m,路面為瀝青路面,沿線共設置了特大橋2座、大橋118座、小橋涵394座、特長隧道1座、長隧道3座、監(jiān)控管理中心1處、服務區(qū)2處等。近年來,其沿線交通量折算后接近40 000 pcu/d,使得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嚴重下降。鑒于此,擬對該高速公路進行擴建,將雙向四車擴建為雙向六車道(雙側拼寬),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2.2 舊路平面線形擬合
在開展平面線形擬合前,需獲取舊路線形坐標數(shù)據(jù)。但是,舊路的設計文件已經(jīng)不完整,可以按上節(jié)方法布置測點,得到舊路線形散點數(shù)據(jù)。篩除異常值后,才能用于平面線形擬合。
2.2.1 擬合方法
高速公路平面線形是指中線在水平面的投影。由于直線、圓曲線、緩和曲線三種基本線形元素不同,不同線形元素的擬合方法不同。在平面線形擬合前,先根據(jù)散點曲率半徑判斷其所在位置。
對于在直線上的點位(x, y),其曲率半徑無窮大,可用線性函數(shù)y=ax+b表示,利用最小二乘法得到散點數(shù)據(jù)的最佳匹配函數(shù);對于在圓曲線上的點位(x,y),其曲率半徑等于圓曲線半徑R,可用(x?a)2+( y?b)2=R2表示其變化關系;對于在緩和曲線上的點位(x, y),其曲率半徑均勻變化,可用RL=A2表示,其中A為緩和曲線參數(shù)、L為緩和曲線長度(可在劃分曲線類型時得到)。
2.2.2 擬合精度
以明式構造物為主要控制點時,平面線形擬合精度應控制在10 cm內;在一般路基段,平面線形擬合精度可控制在10~20 cm,具體可結合地形、老路條件適當調整。
2.3 舊路縱斷面線形擬合
高速公路縱斷面線形由沿中線豎直剖切而得到,由于直線、豎曲線兩種基本線形元素不同,其擬合同樣基于散點數(shù)據(jù)??v斷面上的直線擬合需根據(jù)變坡點坐標,求出坡線的擬合方程y=ax+b(x為變坡點樁號、y為變坡點高程、a和b均為待定系數(shù));縱斷面豎曲線的計算模型如圖2所示,其基本方程滿足二次拋物線,見式(1)[3]:
(1)
式中,L——豎曲線長度(m);i1、i2——相鄰兩縱坡的坡度(%)。i2?i1>0表示凹形豎曲線,i2?i1<0則表示凸形豎曲線。
縱斷面的線形擬合精度控制可參考平面線形,不再贅述。
2.4 舊路線形擬合誤差分析
基于上述方法,采用緯地道路軟件對舊路的平面、縱斷面線形進行擬合,并統(tǒng)計了不同誤差的點位數(shù)量及占比,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大部分擬合點誤差都在5 cm內,且不存在誤差大于20 cm的擬合點,這說明舊路平面和縱斷面線形的擬合精度效果較好。
3 改擴建公路平面、縱斷面線形參數(shù)及組合設計
3.1 路線平面線形參數(shù)
老路的平面線形擬合完成后,按《公路路線設計規(guī)范》(JTG D20—2017)(簡稱《規(guī)范》)要求評價平面線形參數(shù),比如直線、圓曲線等。
3.1.1 直線長度
該高速公路存在1處直線長度較長的路段,其長度為2 150 m,超過了《規(guī)范》的20V(2 000 m)。但經(jīng)分析,路段中間設置了主線收費站,故長直線對車輛運行安全影響不大。同時,同向圓曲線間的最短直線長度為860 m,滿足《規(guī)范》要求的6V(600 m);反向圓曲線間的最短直線長度為235 m,滿足《規(guī)范》要求的2V(200 m)。
3.1.2 圓曲線
該高速公路最小的圓曲線最小半徑為1 000 m,滿足《規(guī)范》要求(700 m);在超高路段,有2處因受到地形限制,圓曲線半徑突破了一般值,僅勉強大于極限值,但路線方案經(jīng)過了專家論證,并采取了相應的安全控制措施。在改擴建路線設計階段,重點對其線形進行優(yōu)化。
《規(guī)范》將轉角<10 °的曲線定義為小偏角曲線,舊路也是按此標準控制,從而使路線存在幾處轉角在7 °~10 °的曲線。為了保證行車安全,該文建議將7 °~
10 °的曲線調整為10 °以上。
3.2 路線縱斷面線形參數(shù)
同理,縱坡、豎曲線等縱斷面線形參數(shù)也按《規(guī)范》進行評價。該高速公路路線的最大縱坡為3.36%、最小縱坡為0.32%,滿足《規(guī)范》要求。但存在1處合成坡度不足的路段,即小縱坡路段與橫坡的合成坡度小于0.3%,不利于該路段排水,需進一步優(yōu)化縱斷面、加強路面排水措施。
該高速公路的凸形豎曲線最小半徑為12 000 m、凹形豎曲線最小半徑為5 500 m、豎曲線最小長度為235 m,均滿足《規(guī)范》要求。
3.3 平、縱組合設計
高速公路改擴建路線不僅要求平面和縱斷面技術指標均滿足規(guī)范要求,還要確保平面、縱斷面線形組合后線連續(xù)、技術指標大小均衡,且與周邊自然環(huán)境相協(xié)調。
3.3.1 組合形式
綜上,高速公路的平面、縱斷面線形要素均可劃分為直線和曲線兩類,可將其隨機組合成6種基本立體線形要素,見表2所示[4]。
3.3.2 具體設計要求
當平面為直線時,縱斷面不宜頻繁邊坡,以避免“駝峰”“凹陷”等問題,導致路線不連續(xù),影響駕駛員視線。同時,長直線不應與縱斷面長坡相結合,這種組合線形簡單,行車較單調,駕駛員視覺容易疲勞。
當平面為曲線時,其與豎曲線應相互對應,且平曲線長度大于豎曲線長度。如果平、豎曲線半徑均較小,兩者對應長度應嚴格控制;反之,可稍微放松。同時,長的平曲線內不宜包含多個短豎曲線、短平曲線不宜與短豎曲線組合、小半徑圓曲線起終點不宜設置在凸形豎曲線頂部或凹形豎曲線底部。
4 改擴建公路路線方案的協(xié)調性評價
4.1 運行速度預測
在開展安全性分析前,需先根據(jù)縱坡、圓曲線半徑,將高速公路改擴建路線劃分為平直路段、平曲線路段、縱坡路段、彎坡組合路段、隧道路段、互通立交路段等,并利用緯地道路軟件分段預測車輛運行速度V85。具體預測步驟如下[5]:先確定第1個分析單元起點的初始運行速度(可取設計速度);然后根據(jù)《公路項目安全性評價規(guī)范》(JTG B05—2015)中的運行速度預測模型,預測第1個分析單元終點的運行速度,并將其作為第2個分析單位起點的初始運行速度;按上述步驟一次計算,直至預測完最后一個分析單元的運行速度。
4.2 運行速度與設計速度協(xié)調性評價
4.2.1 評價方法
一般情況下,高速公路縱坡對小客車運營速度的影響很小,小客車在4%~5%坡度上的運行速度與平坦路段基本無差別。而縱坡對大型車的影響則較為明顯。因此,該文基于大型車的運行速度預測結果,評價公路路線方案的安全性。
在該改擴建高速公路選取15個特征點,利用緯地道路軟件預測大型車在上行方向的運行速度,求出運行速度V85與設計速度V的差值絕對值以評價路線的協(xié)調性。 當|V85?V|<10 km/h,路線協(xié)調性好;當10≤|V85?V|<20 km/h,路線協(xié)調性較好;當|V85?V|≥20 km/h,路線協(xié)調性不良。
4.2.2 評價結果
不同特征點的運行速度預測結果如圖3所示。
該改擴建高速公路上車輛的最大運行速度為108 km/h、最小運行速度為86 km/h,運行速度平均值為95.5 km/h。將各個特征點的運行速度與設計速度進行求差,可知僅特征點8的|V85?V|>10 km/h,其他特征點|V85?V|均≤10 km/h,線形協(xié)調性好或較好的路段占比達到了100%,說明路線設計水平較高。
5 結論
該文主要研究了山區(qū)高速公路改擴建路線的設計原則、線形擬合方法、平縱線形參數(shù)分析及組合,并對路線方案的協(xié)調性進行評價,得到了以下結論:
(1)高速公路改擴建路線設計前要先對現(xiàn)狀進行調查,并堅持“一致性、節(jié)約用地、靈活性、協(xié)調性”等原則。
(2)舊路平面線形可基于線性函數(shù)、圓函數(shù)等進行擬合,縱斷面豎曲線可采用二次拋物線進行擬合,應將擬合誤差盡量控制在10 cm內。
(3)舊路線形擬合完成后,應對其各個指標進行評價。如出現(xiàn)不滿足規(guī)范要求的指標,應進行優(yōu)化。
(4)改擴建公路路線方案設計完成后,可基于運行速度與設計速度的差值絕對值評價其協(xié)調性。
參考文獻
[1]孫偉民, 王紅, 王祎旸, 等. 基于綠色公路理念的高速公路改擴建模式?jīng)Q策[J]. 工程與建設, 2023(5): 1612-1615+1623.
[2]逄錦程. 山區(qū)高速公路改擴建路線及路基路面設計要素研究[J]. 建筑機械, 2023(9): 79-84.
[3]陳結. 改擴建公路路線設計關鍵要素探析[J]. 散裝水泥, 2023(3): 191-193.
[4]沈麗. 貴州山區(qū)二級公路改擴建工程路線設計要點分析[J]. 交通世界, 2021(13): 75-76+81.
[5]秦志清. 山區(qū)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路線總體設計要點與實踐[J]. 公路, 2020(7): 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