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偉
健康生活方式是預防腦梗死危險因素發(fā)生發(fā)展和臨床事件的上游措施,是疾病預防的基石。
缺血性卒中又稱腦梗死,是指由多種因素導致腦血管堵塞或嚴重狹窄,使腦血流灌注不足,進而缺血、缺氧導致供血區(qū)域內腦組織壞死的疾病。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缺血性卒中是我國人群的主要死亡原因。
《缺血性卒中基層診療指南(2021)》指出,缺血性卒中的危險因素包括:1、不可干預的危險因素,如年齡、性別、種族和遺傳等。2、可干預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心臟病、血脂異常、糖尿病、無癥狀頸動脈狹窄、超重與肥胖、缺乏身體活動、飲食和營養(yǎng)、吸煙和飲酒等。
實踐證明,以生活方式干預和危險因素防控為核心的心腦血管病一級預防可有效延緩或避免腦梗死事件的發(fā)生。健康生活方式是預防腦梗死危險因素發(fā)生發(fā)展和臨床事件的上游措施,是疾病預防的基石。主要包括:1、合理膳食。增加新鮮蔬菜、全谷物等攝入,減少飽和脂肪,減少用鹽,控制膽固醇和反式脂肪等,有助于逆轉或減輕肥胖、高膽固醇血癥、糖尿病和高血壓。中國營養(yǎng)學會建議的“中國居民平衡膳食”模式強調食物多樣化,并注意能量平衡。2、適當運動??梢圆捎每熳?、慢跑、游泳和騎自行車等形式。但習慣于久坐不動的人開始進行身體活動時應首先從低強度、短時間開始,循序漸進。老年人可選擇瑜伽、太極拳、廣場舞等形式以增加心肺適應性。對于已存在明顯功能障礙的患者,身體活動的形式、強度和時間需結合患者情況給與個體化指導。3、控制體重、戒煙和控制酒精攝入?!吨袊用裆攀持改稀方ㄗh,男性每日酒精攝入量不超過25g,女性不超過15g。避免飲酒還可能有助于降低血壓。4、保持健康睡眠。健康睡眠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病風險,包括充足的睡眠時間和良好的睡眠質量。5、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
此外,要重視常見的可干預的危險因素。1、高血壓。它是導致我國居民心血管病發(fā)病和死亡增加的首要且可改變的危險因素。控制高血壓,任重而道遠,切不可聽信無癥狀即可不吃降壓藥和血壓不超過220mmHg就可不降壓的謠言。2、糖尿病。它是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糖尿病可使腦卒中的風險增加1倍以上,而且大約20%的糖尿病患者最終將死于腦梗死。糖尿病患者首先應改善生活方式,必要時口服降糖藥物或使用胰島素治療,不可一味拒絕用藥,對血糖不予理睬。3、心房顫動。房顫患者的缺血性卒中發(fā)病風險比健康人高4-5倍。中老年人群應定期體檢,早期發(fā)現房顫,積極治療。
對于上述生活方式和危險因素問題,有機構提出了何為“卒中高危人群”,其定義為具有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心房顫動或瓣膜性心臟病,吸煙、明顯超重或肥胖、運動缺乏、卒中家族史等8項危險因素中具有3項者。高危人群需要關注腦梗死的簡易識別方法:“中風?1-2-0”?!?”為看一張臉,是否出現口角歪斜;“2”為看兩只手,是否出現肢體無力;“0”為聆聽語音,是否出現言語困難?!?20”代表一旦懷疑卒中的診斷,需要啟動急救響應流程,及時就診。
總之,就防病而論,大家應充分重視兩個層面。一是從源頭上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是控制危險因素。而控制危險因素的措施除合理用藥外,再次強調非藥物干預,包括運動、營養(yǎng)、睡眠管理和戒煙限酒,必須兩手抓,兩手都要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