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市第十六中學實驗學校 劉 娟
家庭教育、 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的三大陣營, 而學校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的主要陣營。 要想培養(yǎng)更出色的人才, 學校應該推進“活”的教育。 “活”的教師、“活”的教材和“活”的學生是成功推進“活”的教育的三大法寶,他們并駕齊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1.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教師教的目的是為了指導學生怎樣學。 學生學到知識之后懂得怎樣做事。教學的本質是學習,而“學習”也就是實踐,學而后能教人,所以,要想做一分學問, 讓自己的業(yè)務能力精益求精,教師一定不能固步自封,而要有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要勇于接受新鮮事物, 要孜孜不倦地閱讀教育教學類書籍, 讓教育名家的理論知識引領自己在教育教學中反復地實踐, 并且要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反思和總結,只有這樣,教師才能不斷地成長,做到與時俱進,做一名“活”的教師。
2.多研究學生的心理。 要想使教育學生的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師的首要任務是懂學生的心理。 教師可以在課內(nèi)外細心觀察學生的一言一行, 通過學生的言行來判斷什么樣的心理狀態(tài)決定了學生有如此的言行;另外,可以和學生的好朋友促膝談心, 從側面了解學生的心理。同時,教師可以用自己積累的心理學知識幫助自己把書里的理論知識與學生的言行相對照, 通過分析當時所教的學生的心理特征,總結與提煉出適合他們的理論知識,然后理論聯(lián)系實際,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更有溫度和深度。
1.發(fā)揮學生個體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個體的主觀能動性,首先要讓學生在思想上意識到自己要學, 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然后根據(jù)學生的天資以及學生的內(nèi)部需要等,教師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安排不同的學習任務,并引導學生自動自覺地完成各項學習任務。
2.小組合作學習。 教師可以利用班會課時間跟學生探討小組合作學習的好處, 這可以讓學生們意識到他們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分小組時,教師可以把學習知識較快的學生、 學習知識中等速度的學生以及學習知識較慢的學生混合,平均放在每個小組里,這樣學得快的同學可以當其它小組成員的小先生。 因為是同齡人做小先生, 其他從小先生那里學知識的學生就會興致盎然地聽小先生講授知識。 而小先生為了能更清晰地講授知識, 他們在學習上不能一知半解,而是要更認真地聽老師講課,然后理清知識脈絡, 并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跟其他同學講授知識。 這對小先生和其他同學而言, 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情。小先生活學活用,他們教會一部分學生, 這些被教會的學生又可以做另外的不會的學生的小先生。這樣,一教十,十教百,教學效果就得到了最優(yōu)化。
1.在校內(nèi)使用“活”的教材。 在課堂上,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靈活演繹教材。 在教材的基礎上, 學生可以把教材改編成分角色扮演的活動,這有助于他們理解教材,學以致用,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也可以用故事接龍的方式: 教師可以講述一個故事的開頭, 然后讓學生們一個一個地繼續(xù)講述, 以此鍛煉他們的英語口語和聽力理解能力;可以在課堂上進行英語謎語游戲,增強學生的詞匯和語言推理能力;可以讓學生用英語制作宣傳海報,培養(yǎng)他們的英語寫作和設計能力;還可以讓學生為經(jīng)典電影片段配音,提高他們的口語和聽力水平。
2.在校外使用“活”的教材。 教師可以在組織英語課外活動時讓學生進行學做意大利面的活動, 在開展課外活動前, 讓學生提前查閱做意大利面的流程以及注意事項等等,實踐活學活用。學生們可以用英語在超市采買、對比價格、成分、動手洗切和烹飪, 并親手做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意大利面。 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走向社會, 利用周末和節(jié)假日時間去做志愿者。 學生通過幫社區(qū)進行人口普查、 去養(yǎng)老院探訪老人、 幫社區(qū)街道打掃衛(wèi)生等活動,受到了“活”的教育。 學生們幫社區(qū)做人口普查, 他們必須學會組織得體的語言, 使用禮貌用語跟他人溝通, 這可以大大提高他們的溝通能力; 去養(yǎng)老院探訪老人可以使學生們尊敬老人,幫老人做家務,跟老人講故事, 為老人唱歌跳舞等活動可以使學生樂于助人, 勇于在陌生人面前表現(xiàn)自己; 幫社區(qū)街道打掃衛(wèi)生, 可以使學生體會到城市清潔工工作的辛苦, 學習清潔工的不辭勞苦、 默默奉獻的精神。 這些活動都能使學生們從書本中學, 從社會中學,活學活用,學以致用,成為更優(yōu)秀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