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子虔(約545—618),唯一有畫跡可考的隋代著名畫家,在山水畫的研究上成就顯著,開創(chuàng)了“青綠山水”的繪畫形式,堪稱青綠山水畫的鼻祖。他曾任朝散大夫、帳內(nèi)都督等職,得到隋文帝楊堅的器重,在長安、洛陽等地的寺院內(nèi)畫過許多壁畫,可惜都已湮滅無存。
“人間猶有展生筆,佛事蒼茫煙景寒。??只w蝴蝶散,明窗一日百回看?!边@是北宋大詩人、書法家黃庭堅看了展子虔的畫后所題的詩。
魏晉南北朝時期,原本僅作為人物畫背景的山水畫逐漸成為獨立畫種,以其特有的高雅逸趣,獲得了人們的喜愛。只是當時山水畫的技法還不是很成熟,尤其是人物與山水之間的比例、空間的透視、樹木的形態(tài)等方面的處理,都還很幼稚,導致“人大于山、水不容泛”,即畫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得比山還大,而畫中的水也沒有波光粼粼的形態(tài),猶如一潭死水。而展子虔卻完全擺脫了早期山水畫的幼稚構(gòu)圖形式,進入青綠重彩工整細巧的嶄新階段。
主持:小飛魚
游春圖
《游春圖》局部1
展子虔的代表作《游春圖》為絹本設色手卷(尺寸:43×80.5厘米),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此圖是現(xiàn)今存世山水畫中第一幅以“以大觀小”的方式描繪“咫尺千里”山水之境的經(jīng)典作品,也是中國目前存世最古老的山水畫卷。展子虔用青綠重著色的方式生動地描繪了明媚的春光中,士人、貴族們在青山秀水中縱情游樂的情景。畫上,和煦的春風輕輕拂過湖面,澄碧的春水泛起粼粼的細波;緋紅色的桃花散綴枝頭,散發(fā)著醉人的芬芳,與綠樹青山相映成趣;三三兩兩的行人走在通向茂林幽谷的曲徑上游春賞花,有的相伴而游,有的靜立而觀,有的與湖心舟船上的仕女相呼應;遠處煙云縹緲,青山白云交相輝映,仿若仙境……展子虔運用細而有力的線條勾畫出物體的輪廓,人物雖然小如豆粒,但形態(tài)畢現(xiàn)。其細膩的筆觸讓觀畫者感覺自己仿佛置身畫中,與游春者一起觀賞美景。
《游春圖》的色彩濃麗厚重,以青綠的色彩為主調(diào),山石樹木均以礦物制成的石青色、石綠色顏料賦色,建筑物和人物、馬匹則以紅、白二色為主整幅圖的色彩搭配既統(tǒng)一和諧,又富有變化。此圖對唐代的青綠山水畫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展子虔也因此被譽為“唐畫之祖”。
《游春圖》局部2
《游春圖》局部3
拓展閱讀:
我們今天可以在故宮博物院見到《游春圖》,要感謝著名的文物收藏家、書畫家和詩人張伯駒先生,正是他早年的傾力收購與晚年的慷慨轉(zhuǎn)讓,才使這幅千年名作沒有流失。
1946年,溥儀偷偷帶出故宮的1200余件書畫珍品散失在長春一帶,不少古董商人聞訊后趕赴長春搶購。一個叫馬霽川的商人以數(shù)兩金子的低價購得《游春圖》后,準備將其倒賣到國外。張伯駒一聽到此消息,立刻驅(qū)車前往馬府,想買下《游春圖》。沒想到馬霽川獅子大開口,要價800兩黃金。后來經(jīng)過各方斡旋,馬霽川同意將價格降低到220兩黃金。張伯駒夫婦賣掉了位于弓弦胡同的宅子,還變賣了一些首飾才湊夠錢將《游春圖》買下。1952年,張伯駒毅然將展子虔的《游春圖》、陸機的《平復帖》等一批國寶級書畫文物無償獻給國家,并因此受到毛主席和周總理的親切接見。當時的文化部部長沈雁冰褒揚其為“化私為公,足資楷式”。
本期,我們來學畫一幅青綠山水畫《高崖疊翠》。
青綠山水畫作為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的一種重要類型,其藝術特色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色彩方面。青綠山水畫以石青色、石綠色為主要色彩,呈現(xiàn)出一種清新、明快的色調(diào),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這種色彩搭配體現(xiàn)了古人敏銳的觀察力和對自然界色彩的獨特表現(xiàn)方式,使得畫面更加生動、活潑。
2. 線條勾勒方面。在畫青綠山水畫時,畫家先用遒勁的墨線勾勒出山石、樹木、建筑等物體的外輪廓,然后用濃麗的青綠色彩在輪廓內(nèi)染色,讓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種線條勾勒與色彩渲染相結(jié)合的方式,可使畫面更具層次感和立體感。
3. 裝飾方面。青綠山水畫具有一定的裝飾性。畫家在描繪自然景物時,不僅注重表現(xiàn)景物原本的樣子,還會按自己的喜好添加一些裝飾元素,讓畫面更加富麗堂皇、韻味十足。
4. 意境方面。畫家在畫青綠山水畫時,注重營造意境,使畫面具有雋永的韻味。畫家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政治、哲學等方面的思考,使觀者在欣賞畫作的同時,也能了解畫家的思想感情。
5. 技法方面。青綠山水畫的技法豐富多樣,包括具象和寫意等。畫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藝術風格和審美追求,選擇合適的技法進行創(chuàng)作,使畫面更具個性。
《高崖疊翠》的繪制步驟
1.用中墨勾出山石、樹木、建筑的線條。注意,用墨應稍干,畫出的線條應流暢,景物分布應疏密有致,山石塊面需有變化。
2.以點葉和勾葉的方法畫出樹葉。用墨應稍干,這樣可讓筆下的景物顯蒼茫之勢。筆觸需注意在統(tǒng)一中蘊含變化。
3.用赭石色從內(nèi)向外、由濃到淡分染山石。
《游春圖》局部4
4.用三綠色由濃到淡從外向里分染山石(與赭石分染的方向相反)。分染時要注意色彩層次的變化,應待第一層顏色干透后,再用三綠色多次分染??闪舫鰝€別赭石色的小石塊不染,以使畫面富于變化。
5.用三青色和三綠色染山石的暗面。用三青色平涂以雙勾法畫的樹葉。以點葉法畫出的樹葉則染淡花青色或汁綠色。待顏色干透后,用較濃的墨色點山石上的苔點,注意苔點應有疏密和大小的變化。
6.最后調(diào)整細節(jié),青綠山水畫《高崖疊翠》便完成了。
(注:本文根據(jù)《美術報》、寧波市文化館微信公眾號等登載的相關內(nèi)容整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