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呼作響的大風、被連根拔起的樹木、巨浪翻涌的海面、碎落一地的玻璃……這些臺風帶來的景象相信許多廣西的同學都不會陌生。廣西地處沿海,我們時常會在夏季聽到臺風的消息。但同學們注意過嗎,似乎每次在我國登陸的臺風都有不一樣的名字,那么,臺風的名字是誰取的呢?
1997年11月,世界氣象組織臺風委員會決定,采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臺風,并從2000年1月1日起開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臺風委員會的14個成員各提供10個名字,制成了共有140個名字的臺風命名表,然后按順序循環(huán)使用命名表中的名字。臺風命名的靈感來源于神話傳說、特色美食、動物植物等,因此臺風的名字五花八門,比如我國神話故事中的人物“悟空”“玉兔”、馬來西亞的水果“浪卡”以及泰國的綠寶石“莫拉克”等。臺風的命名表達了人們對臺風的希冀,既期待臺風帶來的傷害小一些,也期待臺風能帶來適量的降雨,緩解旱情,改變夏季的高溫現(xiàn)象。
按照平均每年出現(xiàn)26個臺風的規(guī)律,大概5年到6年,就會出現(xiàn)同一個名字的臺風。比如,2005年、2012年、2017年、2023年都曾出現(xiàn)名為“泰利”的臺風。一般情況下,臺風命名表不能隨意更改,但如果某一個臺風“作惡多端”,造成了特別重大的災害時,臺風委員會成員可申請將其從命名表中刪除,然后重新推薦名字。
(注:本文根據(jù)《科學啟蒙》《科學24小時》等雜志刊載的文章整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