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力
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制度試行以來,已經(jīng)過了四年整,律師萬淼焱用七個字總結了變化,“徒法不足以自行”。
而四年前,《關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制度的意見(試行)》出臺時,萬淼焱在朋友圈中寫道,“這是近年來對未成年人最有利的福音?!?/p>
兩個月前,邯鄲發(fā)生了一起震驚全國的初中生殺人案。3名初中生手段極其殘忍,將未成年被害人帶進廢棄蔬菜大棚內(nèi)用鐵鍬殺害,并將面目全非的尸體掩埋于他們事先挖好的坑中。4月,經(jīng)最高人民檢察院審查,依法決定對犯罪嫌疑人張某某、李某及馬某某核準追訴。
當未成年人受到侵害時,以個人之力往往難以逃脫,甚至難以求救,而未成年人受侵害事件卻長期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和預防,悲劇一再發(fā)生,令人痛心。
廉政瞭望·官察室記者在調查該“強制報告制度”帶來的影響與變化時發(fā)現(xiàn),在懲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制度日益完善背后,保護未成年人依然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強制報告制度,從多個方面促進案件報告率提高
萬淼焱之所以對強制報告制度感觸強烈,是因為在該制度出臺前,她曾接手的侵害未成年人典型案例,時常令人感到無力和無奈。
2018年,萬淼焱接到一個案件,廣西三歲女童小子琳疑遭遇人為針刺、頭朝下?lián)ニぃ瑢е嘛B腦重度損傷死亡。最后案件因現(xiàn)場沒有監(jiān)控,而女童小子琳的爸爸和他的情人堅稱小子琳是踩在尿液中摔倒傷到頭部而致死,警方也不愿意提前制作審訊提綱而無法追究。
《意見》規(guī)定公安機關接到報案或舉報后,應當立即接受,并查明初步情況。萬淼焱感慨,如果當時有這類規(guī)定,也許小子琳事件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2020年10月17日修訂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強制報告制度上升為了法律規(guī)定。
萬淼焱介紹了一個此后因為強制報告制度得到救助的未成年人案例。
2021年9月,四川某縣7歲的農(nóng)村男孩帥帥被爺爺和伯母送醫(yī),經(jīng)診斷,帥帥頂骨骨折、頭皮血腫、右側肋骨陳舊性骨折、左上肢軟組織損傷。醫(yī)院向公安局報案,爺爺也去找了縣婦聯(lián)。次日縣婦聯(lián)向檢察院做了強制報告,檢察機關迅速提前介入。20天后,公安局對帥帥被虐待案立案偵查。最終,對帥帥實施傷害的母親被判處兩年半有期徒刑。
除此以外,侵害未成年人的加害者,并不只是成年人。如“邯鄲初中生殺人案”這類,未成年人對未成年人實施侵害的案件也屢屢發(fā)生。2023年3月,山東濟寧兩名少年對11歲女孩實施了輪流強暴,還錄了視頻,威脅“如果給父母說,就把視頻散播出去”。女孩母親報案后,兩名施害人中一名年過14周歲的被刑拘,另一名因未滿14周歲被釋放。同年6月,山西介休又發(fā)生一起“13歲男孩被三名未成年人逼吃糞便”案件。還有,一個月前,湖南長沙一15歲女生遭校園霸凌,被迫割喉求生。
長期以來,侵害未成年人案件“預防難、發(fā)現(xiàn)難、取證難”問題,催生了強制報告制度,負有報告義務的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發(fā)現(xiàn)未成年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不法侵害以及面臨不法侵害危險的,應當立即向相關部門報案或舉報。
“《意見》還構建了嚴密的責任追究機制。從法律責任、紀檢監(jiān)察、法律監(jiān)督三個方面督促各級各類人員落實強制報告責任?!比f淼焱說。
根據(jù)最高人民檢察院消息,自強制報告制度推出以來,檢察機關在辦案中發(fā)現(xiàn)應當報告而不報告的案件超過1600件,推動追責299人。強制報告報案量明顯上升,月均報告數(shù)量由2022年同期的140件上升為2023年的280件,增長了一倍。
秦嫻在檢察院工作了二十余年,她發(fā)現(xiàn)強制報告制度出臺后,有關部門更加重視保護未成年被害人隱私了,查案前后都在盡量減少二次傷害。“目前全國各司法機關會盡力做到‘一站式詢問、保護未成年人隱私不泄露等?!比f淼焱說,這一點在提高案件報告率方面,意義重大。
“警方在取證時會錄音錄像,為未成年被害人營造相對安全的環(huán)境,用溫和的手段進行問詢。如引導未成年被害人畫畫,通過畫來觀察她的內(nèi)心,確認她是否遭受過性侵害?!鼻貗寡a充,“檢察院也會盡量避免對未成年被害人的二次問詢。司法機關也會有專業(yè)的心理醫(yī)生對受害人進行心理疏導。”
從法律到現(xiàn)實層面,還存在多個短板
“法律從來不可能解決所有的社會問題,它本身就是無可奈何的他律?!薄昂惓踔猩鷼⑷税浮卑l(fā)生后,羅翔如此評論。未成年人保護不能僅僅依靠法律,還需要各個層面共同努力,密織保護網(wǎng)。
秦嫻發(fā)現(xiàn),在家庭、學校的認知、安全教育中,甚至某些地方的政府層面的認知里,對未成年人被侵害的問題,都還存在著許多短板。
“成年人一定要主動留意,觀察孩子是否存在異常情況,且發(fā)現(xiàn)后一定要立刻報警,因為侵害未成年人案件越早立案取證越容易。而且加害者不會只行動一次,及時報警不只是在保護自己的孩子,也是在保護所有孩子。”秦嫻說。在未成年人被侵害案件中部分家長、老師對法律、執(zhí)法過程、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多方面都存在著認知不足的問題。
例如在未成年人侵害未成年人方面,秦嫻分析“邯鄲初中生殺人案”三個未成年人兇手之所以如此殘忍,原因之一是三人都是留守兒童,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老人相對更為溺愛孩子,而法律觀念教育有所缺失,“導致他們對法律并沒有太多敬畏之心?!?/p>
“這次的宣傳輿論氛圍還是挺濃厚的,未成年人多少都有了解,可能就會對法律產(chǎn)生一些敬畏之心?!鼻貗顾跈z察院經(jīng)常會進行法制宣傳,“有的未成年人學了法律覺得我沒滿14歲不用承擔責任,但現(xiàn)在降到12歲,有的未成年人還是有所警醒?!钡策€是有未成年人在利用這樣的保護有意識地去危害社會。
秦嫻認為這些案子的后續(xù)跟蹤很重要,“懲罰犯罪的最大目的是‘預防。應該多宣傳違法犯罪后對個人、對家庭的危害。”據(jù)她觀察,現(xiàn)在很多案件都是案發(fā)時報道多,后續(xù)卻缺少跟蹤報道。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發(fā)育不成熟,很容易受情緒、社會事件的影響。這樣的情況容易導致未成年人忽視需要承擔的法律后果,而去模仿作案手段?!岸疫@對于家庭來說也是很大的負擔。嫌疑人的監(jiān)護人并不承擔刑事責任,但需要承擔民事責任。如果后續(xù)報道能跟上,一些家庭發(fā)現(xiàn)自己要承受的民事責任負擔重,可能也會警醒,從而加強對孩子的教育,家長的言傳身教很重要?!?/p>
楊丹是成都一家公益團隊的負責人,也是“女童保護”公益組織的一名講師。她在授課時發(fā)現(xiàn),一些地方對強制報告制度的知曉度還不夠,部分老師甚至不知道“強制報告制度”的存在。
而跟孩子關系最密切的家人,有些則因為法律知識不足、自身安全知識不足、對孩子的教育和保護不到位等問題,難以給孩子正確的安全教育,或是在孩子受到侵害后難以做出正確的處理。
“有的家長發(fā)現(xiàn)自己孩子被侵害后擔心報警會對孩子造成二次傷害。但這個事情可能會成為孩子一生埋在心里而不自知的陰影,甚至導致孩子走向另一個極端,覺得被侵害是正常的,從而產(chǎn)生錯誤意識,以后再次發(fā)生時他們會喪失防備?!比f淼焱對記者表示。
回顧自己過往辦理的案件,秦嫻發(fā)現(xiàn)未成年人侵害未成年人的案件往往多發(fā)于農(nóng)村、偏遠地區(qū),而在未成年人被性侵案件中,多數(shù)未成年被害人來自經(jīng)濟條件相對較差、父母受教育程度偏低的家庭。兩者的共性就是這類家庭往往缺乏對孩子的安全教育。她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女孩被侵害后患上了雙相情感障礙,對來自外界的觸碰感到極端敏感,這個女孩是單親家庭,平時由奶奶照顧,女孩9歲初潮時,奶奶跟她講生理安全知識,她才告訴奶奶,兩年前她被鄰居家叔叔帶到樓道猥褻。
安全教育一方面總體不足,一方面還呈現(xiàn)出不平衡的情況。以性教育為例,秦嫻通過講課時跟孩子們的接觸發(fā)現(xiàn),“總體來說,成都的學校大多有性教育意識,但偏遠地區(qū)往往更缺乏對未成年人的性教育,一些地方的孩子連隱私部位是什么都不知道,就更別提自我保護了?!?/p>
同時,在安全教育中,偏見的存在也造成了一些未成年人保護的盲區(qū)?!芭Wo”2021年報告中顯示,在569名受害兒童中女童為462人,占比81.20%;男童為107人,占比18.80%,與往年相比呈明顯上升趨勢?!拔肄k理的男性未成年人遭受侵害的案子,數(shù)量只有一個,但我認識的受害人卻有20多名,而且肯定還有男孩在經(jīng)歷侵害后沒有告訴家人?!比f淼焱說,性教育偏見往往導致侵害男性未成年人的案件更具有隱蔽性。
因為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的特殊性,有些學校、地方政府還會出現(xiàn)一些偏頗的處理方式?!昂惓踔猩鷼⑷税浮敝?,班主任表示被害人與三人關系很好,校長也說這是個意外?!吧踔劣胁簧俚胤秸畵倪@類犯罪的曝光影響當?shù)匦蜗?,對未成年人監(jiān)護人采取‘維穩(wěn)手段。但這些‘維穩(wěn)手段,通過監(jiān)護人、周圍鄰居傳遞給未成年人,會讓他們產(chǎn)生‘一切都是因為我做錯了的深重自卑、沮喪心理。這樣的創(chuàng)傷帶給未成年人的打擊,完全不亞于侵害行為本身?!比f淼焱說。
在法律和孩子之間,如何更好地聯(lián)接
“未成年人需要學習遇到傷害時的應對辦法和避免不了傷害后的處理方法?!鼻貗乖谂畠盒W時就開始培養(yǎng)她的自我保護意識,“讓孩子具有被侵害的知覺是非常重要的。而如何正確教育孩子這方面知識也需要方法,恐懼教育、冷漠教育都不可取。”
秦嫻講述了一個12歲女孩被鄰居家叔叔以零食哄騙進行猥褻的案子。父母忙于生計并未發(fā)現(xiàn),是女孩的老師偶然發(fā)現(xiàn)報了警,這個事情才被揭露。調查過程中,女孩的母親告訴秦嫻,女孩事后居然跟她說,覺得那個叔叔不是壞人?!暗⒌膽し磻@示,她會因人的觸碰產(chǎn)生過激反應?!鼻貗箯呐⒛赣H處了解到,這個母親小時候沒有接受過防性侵害安全教育,也缺乏給孩子做相關教育的意識。兩代人性教育的缺失導致女孩意識不到這件事有問題。
“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的熟人作案比例高達70%以上?!比f淼焱說,“且較少采用暴力手段,而是利用未成年人心智以誘騙為主。會給未成年人帶來深重的傷害,有的陰影甚至會持續(xù)一生?!?/p>
而一旦未成年人存在錯誤認知,便會下意識保持沉默,導致傷害難以被發(fā)現(xiàn),哪怕這種傷害來自同齡人。
華中師范大學教育治理現(xiàn)代化課題組發(fā)布的一則調查報告中,課題組對山東、廣東、湖南、湖北、廣西、四川等六省的抽樣調查顯示,校園欺凌的發(fā)生率為32.4%,而遭受欺凌后選擇“藏在心里”的學生經(jīng)常遭受欺凌的概率為45.2%。許多被侵害的孩子不愿將受欺凌一事告訴父母和老師,從而導致他們經(jīng)常遭受欺凌,難以自救。
據(jù)學者研究,在校園中遭受侵害的未成年人,易產(chǎn)生回避、抑郁、焦慮、自我價值感降低等心理問題。而遭受來自家庭、監(jiān)護人的侵害時,如果缺少外界的幫助,本就缺乏獨立能力的未成年人很難主動脫離。
2015年底,最高檢未成年人檢察工作辦公室成立,標志著檢察機關四級未檢機構組織體系基本構建完成,未成年人檢察工作進入新的發(fā)展階段。未檢辦成立后整合了分散的未成年人檢察工作,有利于司法資源的有效使用。而在從事司法救助時,秦嫻時常發(fā)現(xiàn)許多未成年被害人明明是受傷害的一方,卻出現(xiàn)了羞恥、自我厭棄等負面情緒,“我經(jīng)常因此感到很痛心,所以我加入了‘女童保護,希望能告訴更多孩子,這不是你的錯,不要害怕,不要羞愧?!?/p>
對于未成年人罪犯,我國的判決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原則?!皩ξ闯赡耆俗锓肝覀冞€是堅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針,把‘保護、教育、管束一體落實到位。讓他們承擔法律責任的同時,也希望他們未來仍能有發(fā)展?!钡貗拐J為如何懲處一些犯下重罪的孩子,還有待探討。
“想要把問題掐滅在源頭,還是需要讓更多孩子樹立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睏畹ふf。(應采訪對象要求,部分人物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