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思伊
在采訪胡泳前,他的口述在微信上已經刷屏。他事無巨細地談到如何照護身為阿爾茨海默病重度患者的母親:計算她的排便時間、制作軟質食物、為她穿衣穿襪、處理各種突發(fā)狀況……看到這些細節(jié),我的第一個疑問是,他最崩潰的瞬間是哪些時刻,是凌晨一點爬起來撿母親扔了滿地的東西?還是發(fā)現她又一次隨地大小便?但當我真的去問胡泳這個問題,他的回答不是我之前設想的任何一種。他說,最崩潰的不是某一個具體時刻,而是一個又一個時刻不斷堆積。
在這一瞬間,我突然意識到這個選題的殘酷之處。失能老人照護,從來不是一個故事,而是開始崩塌的生活本身,長期照護者就像推著巨石的西西弗斯,看不到終點。看不到終點的旅程是最孤獨也最無助的,這一路非常需要外界的支持和陪伴。
而回到現實,社會力量在失能老人照護的支持上還非常不足。當前,無論政府、企業(yè)還是每個家庭,都需要思考:失能家庭需要怎樣的專業(yè)化服務?有誰可以提供這些服務?如何讓服務匹配到真正需要的人?
在采訪中,我發(fā)現最大的問題是服務的供需錯配。在供給層面,市場上以低層次服務為主,“不停給老人剪指甲、洗頭發(fā)”,“服務變成了陪老人嘮嗑”;但在需求側,失能老人真正的長期照護需求難以得到滿足。以洗澡為例,就是一件非常費力且需要技巧的事。失能老人到后期,身體的快速衰敗除了照護不力之外,還與內心的沮喪絕望有關。
這些都需要專業(yè)化培訓,而目前中國的養(yǎng)老服務市場還處于初級階段,“劣幣驅逐良幣”,專業(yè)化人才隊伍奇缺。因此,國家試圖以長護險撬動整個市場,但落到地方,執(zhí)行效果不一。為了獲得政府補貼,衍生出了各種亂象:養(yǎng)老公司變身人頭中介公司,“培訓”老人通過失能評估成為了一門廣受歡迎的“生意”。這些亂象暴露出一些潛藏多年的問題:服務缺乏規(guī)范,與養(yǎng)老相關的部門之間的合力不足,監(jiān)管無法有效落地等。
這些問題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因為我們最終都會成為照護者或被照護者。獨生子女一代面臨的處境,無疑將更加嚴酷。而現在,無論政府還是個體,都需要為此做好準備。
根據新聞出版總署《關于開展新聞記者證核發(fā)情況自查工作并重申有關規(guī)定的緊急通知》(《2009》299號)《新聞記者證管理辦法》《關于2009年換發(fā)新聞記者證的通知》《關于期刊申領新聞記者證的有關通知》《關于廣播電影電視新聞單位申領新聞記者證的通知》要求,我單位《中國新聞周刊》雜志社有限公司已對申領記者證人員的資格進行嚴格審核,現將我單位擬領取新聞記者證人員名單進行公示,公示期2024年5月13日~5月20日。舉報電話為010-88311761。
擬領取新聞記者證名單:李靜、鄭立穎、杜瑋、王宇、牛荷、張馨予、孟倩、王詩涵、葉珠峰、王浩、余源、胡克非、孫曉波、佟西中、陳威敬、王春曉、趙雨萌、劉甜甜、程昕明、龔怡潔、萬小軍、王衛(wèi)。
《中國新聞周刊》雜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