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帆
初識《牡丹亭》,是在我幼小時候,約六七歲吧,正月時節(jié),姥姥家的村里照例請戲班唱大戲。東北有童謠:“拉大鋸,扯大鋸 姥姥家門口唱大戲。接閨女,喚女婿, 小外孫子也要去。今兒搭棚,明兒掛彩, 羊肉包子往上擺, 不吃不吃吃二百……”就是描繪去姥姥家看戲的情景。那時還沒上小學(xué),但我屬于是早慧的孩子,能聽得懂戲文,如黃梅戲《女駙馬》、評劇《牧羊傳》《茶瓶記》、京劇《鍘美案》等農(nóng)村常唱的曲目,很被長輩們賞識。記得那次因為二舅母的娘家人來走親戚,姥姥一家人陪客遲到了,晚上七點半鐘的光景才到場院的戲臺。臺上一個穿一襲白衣,頭戴白花連臉色也畫得慘白的小旦正咿咿呀呀地唱著,聽腔調(diào)不是黃梅戲也不是評劇、京劇,聽聲音凄凄怨怨的,戲臺正中掛著一個薄薄的紗帳,紗帳后燭火正明,一個書生抱著一幅美人畫像伏在一張桌子上,似睡非睡,夢囈般癡癡地叫著:“俺的姐姐,俺的美人!”一連叫數(shù)次,每叫一次,帳外的白衣小旦便飄忽忽地轉(zhuǎn)一下身,哀哀地唱著,聲音逐漸哽咽。因為來得晚位置不好,離得遠(yuǎn),又是露天戲臺人聲嘈雜,我聽不清她唱的是什么詞,只是覺得唱腔很感人,懵懵懂懂地看完了后面的整幕戲。只聽村里人稱老秀才的三姥爺對姥姥說,這出唱的是昆曲《牡丹亭》,是古往今來的戲中第一。從此,這《牡丹亭》就刻在了我的心坎上。
再識《牡丹亭》,是十年以后。中考后等待放榜的日子,借了表哥的一本《紅樓夢》,如醉如癡地讀著。忽然讀到林黛玉剛走到梨香院墻角上,只聽墻內(nèi)笛韻悠揚,歌聲婉轉(zhuǎn),唱道是:“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绷主煊衤犃?,倒也十分感慨纏綿,便止住步側(cè)耳細(xì)聽,又聽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甭犃诉@兩句,不覺點頭自嘆,心下自思道:“原來戲上也有好文章??上廊酥恢磻颍幢啬茴I(lǐng)略這其中的趣味?!庇謧?cè)耳時,只聽唱道:“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聽了這兩句,不覺心動神搖。又聽道“你在幽閨自憐”等句,亦發(fā)如醉如癡,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塊山子石上,細(xì)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個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見古人詩中有“水流花謝兩無情”之句,許多傷春之辭,都一時想起來,湊聚在一處。仔細(xì)忖度,不覺心痛神癡,眼中落淚。這為數(shù)不多的幾句戲文便勾起了黛玉對自己身世與處境的感傷?!叭缁谰欤扑髂辍?,直到今天,許多人感時傷春時仍然喜歡這樣輕嘆一聲,說的雖是戲中詞,道的卻是人間情愫。因此,不光是黛玉,我在書上看到這幾句唱詞,也被打動,《牡丹亭》竟是這么凄美的戲曲,于是便有了看一整出戲,或者讀一遍原著的欲望??赡菚r是八十年代,還沒有電腦,一時無法實現(xiàn)。幸好,表哥知道后,又讓同學(xué)幫我弄到了一卷元曲《牡丹亭》。
…………
《牡丹亭》在舞臺上經(jīng)久不衰,一演四百年,不知震撼了多少人的心靈,賺走了多少人同情的眼淚。四百年,可以使江山失色,滄海改變。不變的是,人們對它的熱情依舊。因夢生情,為情而死,再為情而生?!赌档ねぁ费堇[了一曲愛情大戲,讓人沉醉于舞臺的角色和劇情之中,仿佛要離開這現(xiàn)實世界而去。在《牡丹亭》里,愛情被賦予了神奇的力量,甚至可以超越生死。當(dāng)有愛情駐扎的最好時光因為歲月的流逝、生死的屏障而被迫終了,我們用有輪回和緣分的信念來慰藉自己,來戰(zhàn)勝自己,從而獲得生生世世的永恒。
(摘編自“興凱湖文化在線”)
《學(xué)習(xí)方法報》讀寫拍檔高中版2024年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