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虎彪,佟琳,陳廣坤,王程,李想,張磊,李鴻濤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中醫(yī)藥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700
淋證,簡稱“淋”,古亦謂之“癃”,臨床表現(xiàn)為小便頻數(shù)短澀、淋瀝刺痛、欲出不盡、小腹拘急、或痛引少腹[1]。從癥狀而言,急慢性腎盂腎炎、膀胱炎、腎結(jié)核、泌尿系結(jié)石、膀胱腫瘤、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前列腺增生、尿道炎、乳糜尿等疾病皆可歸屬淋證[1-2]。古人淋、癃不分,相互為用?,F(xiàn)代則分為淋、癃兩證,淋證溺澀痛而頻數(shù),日排尿總量多正常;癃證點滴而短少,無尿痛之感,日排尿量少于正常。
由于歷代醫(yī)家對淋證癥狀、病機認識不盡相同,導致淋證病名類目繁雜,或淋證病名類目相同而含義不同。因此,考鏡淋證病名源流,梳理淋證病名發(fā)展脈絡(luò),厘清淋證病名分類,詮釋淋證病名演變,辨訛淋證論述正誤,有利于把握淋證病名相關(guān)內(nèi)涵,同時可為中醫(yī)淋證名詞術(shù)語規(guī)范化研究提供參考。
漢晉以前,癃包含淋[3],常癃、淋不分[4],醫(yī)書中癃、淋二字使用頻數(shù)以癃多而淋少。
古醫(yī)書《五十二病方》載癃無淋,書中癃分“血癃、膏癃、石癃、女子癃”。又言:“癃,痛于脬及衷,痛甚,弱(溺)□痛益甚……三日,病已。病已,類石如泔從前出。”夏慶等[5]概括了癃證“少腹痛,痛引臍中,溺時痛甚,病愈溺如泔,溺中挾石”。這與現(xiàn)代對淋證(石淋)的認識基本一致。
《素問》主體部分、《靈樞》《難經(jīng)》均載癃無淋,《靈樞·五癃津液別》篇名首載“五癃”之名,《靈樞·脹論》載“氣癃”,《治百病方》載:“石癃出石、血癃出血、膏癃出膏、泔癃出泔?!?/p>
東漢和帝年間的《本草經(jīng)》中癃、淋均載,如“癃、癃閉、淋閉、石癃、石淋、五癃、五淋、氣癃、淋瀝”等[6]。由于《說文解字》成書[7]及漢代避漢殤帝諱[8],《傷寒雜病論》載淋無癃?!督饏T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并治》“淋之為病,小便如粟狀,小腹弦急,痛引臍中”,進一步闡述了淋證(石淋)的臨床表現(xiàn)?!吨胁亟?jīng)·論諸淋及小便不利》則從病因病名、病機、分類、證候及預(yù)后等方面論述淋證,并以狀候分冷淋、熱淋、氣淋、勞淋、膏淋、砂淋、虛淋、實淋8種。
南北朝至隋唐時期,癃基本等同于淋,故而癃、淋亦不分,醫(yī)書中癃、淋二字使用頻數(shù)以淋多而癃少。如《諸病源候論·淋病》“氣淋……亦曰氣癃”。《太素·調(diào)食》“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釋癃為淋?!缎滦薇静荨び忻麩o用》“區(qū)余,味辛,無毒,主心腹熱癃”?!秱浼鼻Ы鹨健ば母沟诙贰扒?,主小腹脹,血癃,小便難”。
陳延之《小品方》載治淋方、諸淋通治方、石淋方、妊娠子淋方及“少小淋瀝,形羸不堪大湯藥者”方,已認識到孕婦、少小及形體羸弱者體質(zhì)的特殊性?!恶沂线z書·精血篇》“陰已痿,而思色以降其精,則精不出而內(nèi)敗,小便澀而為淋”。載“敗精淋”之實。《集驗方》載“石淋、氣淋、膏淋、勞淋、熱淋”。至此始有“五淋”之實,并載治產(chǎn)后患淋、產(chǎn)后卒患淋之方。
《諸病源候論》詳論淋證病因病機、癥狀,分熱、血、氣、勞、膏、石、寒7種淋,而以諸淋統(tǒng)之,并在“熱淋”中首次提及“宿病淋”。此外,還收錄“婦人淋、子淋、產(chǎn)后淋、小兒淋”等內(nèi)容。
《備急千金要方》大抵吸收了《集驗方》中五淋的論述,從其收錄處方而言,涵蓋《諸病源候論》淋證分類,并出現(xiàn)“卒淋、猝淋、淋癃”等?!缎滦薇静荨放c《千金翼方·雜病》載“痰熱淋”?!锻馀_秘要》收錄了《集驗方》與《諸病源候論》中部分淋證論述。至王太仆于《內(nèi)經(jīng)》補入《運氣七篇》,《素問》始有“淋、淋閟、淋溲”出現(xiàn),至于“淋滿”乃宋代劉溫舒補《遺篇》,方才有之。
宋金元時期對于癃、淋的探討更加深入,出現(xiàn)癃、淋分立。
《太平圣惠方》《圣濟總錄》《醫(yī)心方》繼承《諸病源候論》對淋證的認識,謂“氣淋……亦曰氣癃”?!秶朗蠞健ち芾撝巍贰鞍螂撞焕麨轳],此由飲酒房勞……熱結(jié)下焦,遂成淋閉。亦有溫病后,余熱不散,霍亂后當風取涼,亦令人淋閉”。上述論述均認為癃即淋?!度驑O一病證方論·淋閉敘論》出現(xiàn)癃、淋分離,其言:“淋,古謂之癃,名稱不同也。癃者,罷也;淋者,滴也。今名雖俗,于義為得?!闭J為淋更適合表達其病狀。至《丹溪心法·淋四十三》“癃者,罷也。不通為癃,不約為遺,小便滴瀝澀痛者謂之淋,小便急滿不通者謂之閉”,明確區(qū)分淋、癃。
陳直《養(yǎng)老奉親書·食治老人諸淋方》載“老人淋、老人淋證”,至此,對于淋證特殊人群“少小及形羸、女子、孕婦、產(chǎn)后婦人、老人”均有涉及?!短绞セ莘健贰妒備洝贰夺t(yī)心方》在繼承《諸病源候論》的基礎(chǔ)上,將寒淋改為冷淋。其中,《圣濟總錄·石淋》載“砂石淋、沙石淋”,《圣濟總錄·膏淋》載膏淋又名“肉淋”,《圣濟總錄·卒淋》載“暴淋”?!妒備洝じ∈l(fā)淋瀝》“腎氣宿虛,復困石熱,將溫過度。虛熱相搏,則溲便數(shù)而澀且痛也。數(shù)為虛,澀為熱,澀甚而痛,故為淋瀝”。淋瀝始為“淋證”別稱。
其他如《幼幼新書》《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證類本草》《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活人事證方后集》《嚴氏濟生方》《活幼心書》中淋證病名,大抵承襲《諸病源候論》。此外,《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載“沙淋”,《三因極一病證方論》載“濕淋、驚淋、風淋、暑淋”,《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載“赤白淋、赤淋、白淋”。
明清時期對于癃、淋的認識大致分兩派,一派以樓英、徐春甫、孫一奎、王肯堂、程國彭、羅國綱為代表,持癃、淋不同的觀點,如《醫(yī)學綱目》《赤水玄珠》《證治準繩》等均認為:“癃,久病,罷弱而氣不充。淋,淋瀝點滴而出,或澀而疼,一日數(shù)十次或百次?!薄豆沤襻t(yī)統(tǒng)大全》“癃者,罷也;淋者,濁也”?!夺t(yī)學心悟》“淋則便數(shù)而莖痛;癃閉則小便點滴而難通”?!读_氏會約醫(yī)鏡》:“淋證有氣、石、血、膏、勞也……小便不通謂之閉,小便淋滴謂之癃?!?/p>
另一派以李瀕湖、李中梓、何夢瑤、徐靈胎、丹波元堅等為代表,認為癃、淋等同,如《醫(yī)宗必讀》“淋證,即癃證也,小便不通謂之閉,小便淋瀝謂之癃”。《醫(yī)碥》“點滴而出名癃,即淋……膀胱熱則水道枯澀,故滲出澀滯,數(shù)而且澀,莖中痛,淋瀝不宣,故謂之淋”。《雜病廣要》“癃、淋一聲,癃即淋”?!短m臺軌范·癃閉利淋》“數(shù)便為癃”。
明清時期,淋證病名均包含熱淋、血淋、氣淋、勞淋、膏淋、石淋(又稱砂淋、沙淋)、寒淋、冷淋、肉淋等。此外,《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載“癃淋”,清代增入部分新的淋證病名,如《濟陽綱目》將“胞痹”納入寒淋范疇,《雜病心法要訣》載“痰淋”,《醫(yī)學三字經(jīng)》載“敗精淋”,《醫(yī)學衷中參西錄》載“花柳毒淋”等。
從古醫(yī)書中癃、淋出現(xiàn)時間而言,癃在前而淋在后,《說文解字·病部》“癃者,罷病也”。罷,音義通疲,勞甚而虛[9]?!墩f文解字·水部》“淋,以水沃也,一曰淋淋,山下水貌”。考慮到漢代避諱及其病狀淋瀝不宣,出而未盡,遂借淋字為之[10],病名上完成了從癃到淋的過渡。病名分類方面,以癥狀為準繩,開后世淋證分類先河。患病人群中,注意到淋證人群的特殊性,提出“女子癃”。
《集驗方》《諸病源候論》大抵奠定了后世醫(yī)家對于淋證的認識?!吨T病源候論》從“病機、癥狀”論述淋證及分類,并注重患淋特殊人群、病程長短等。病因方面注意到運氣因素。上述認識均促進了淋證病名類目的發(fā)展。
宋金元時期,對于淋證病名的發(fā)展主要源于病因和顏色,如《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按病因分類有“濕淋、驚淋、風淋、暑淋”,《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從顏色來認識淋證,分“赤淋、白淋、赤白淋”等。
明清時期,基礎(chǔ)理論進一步成熟,已進入全面、系統(tǒng)、規(guī)范化總結(jié)階段,淋證病名新增“痰淋、敗精淋、胞痹”。此外,清末西方醫(yī)學在中國廣泛傳播,部分中西醫(yī)匯通醫(yī)家進一步認識到淋證新的致病因素“梅毒”而提出“花柳毒淋”。
淋證病名類目最早以癥狀定義,如《五十二病方》:“癃,痛于脬及衷,痛甚,弱(溺)□痛益甚。”《金匱要略》:“淋之為病,小便如粟狀,小腹弦急,痛引臍中?!倍蟀l(fā)展為以“病因、病機、癥狀”相結(jié)合進行定義,如《集驗方》從“病因、癥狀”定義勞淋,《諸病源候論·浮石發(fā)淋瀝》從“病因、病機”定義淋瀝,《諸病源候論·淋病諸候》從“病機、癥狀”定義諸淋,《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從“病因、病機、癥狀”定義熱淋、氣淋等。其中勞淋以“病因、癥狀”定義為主,其他淋證則以癥狀命名為多。
淋證,以癃而言,其分類源于《五十二病方》,書中雖未言分類標準,已有分類之實,如“血癃、膏癃、石癃”及“女子癃”。以淋而言,其分類源于《中藏經(jīng)》,以癥狀為依據(jù),首創(chuàng)淋證分類。后世淋證分類標準眾多,如《諸病源候論》“病機與癥狀”“特殊人群”,《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病因”,《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顏色”等。除此之外,尚有以虛實、發(fā)病緩急等進行分類。
熱淋,初載于《中藏經(jīng)》,《新修本草》謂之“熱癃”,《嬰童百問》“若熱淋者,其病狀先寒戰(zhàn)然后尿是也”,雖是熱淋之名,實為寒淋之實。
血淋,《五十二病方》謂之“血癃”,《肘后備急方》一名“癢淋”?!多嵤霞覀髋迫f金方》《明醫(yī)指掌》等謂之“赤淋”,《景岳全書》中婦人血淋多由沖任經(jīng)脈之病,與《諸病源候論》中血淋認識已不完全相同?!夺t(yī)學衷中參西錄》:“血淋之癥,大抵出之精道也。其人或縱欲太過而失于調(diào)攝,則腎臟因虛生熱?;蛴娭贫圆裳a,則相火動無所泄,亦能生熱。以致血室中血熱妄動,與敗精混合化為腐濁之物,或紅、或白、成絲、成塊,溺時杜塞牽引作疼?!彪m曰血淋,實為血淋、敗精淋混合。
膏淋,《五十二病方》謂之“膏癃”,馬繼興[11]認為《五十二病方》中“膏溺”與“膏癃”皆為膏淋。《治百病方》泔癃[12]經(jīng)考證為小便米泔汁樣,并伴有頻數(shù)澀痛癥狀?!吨夂髠浼狈健贰吨T病源候論》等亦曰“肉淋”?!缎盒l(wèi)生總微論方·五淋論》“寒淋甚者溺白如稀膏,故亦曰膏淋”。故寒淋一名膏淋?!峨s病證治準繩》《古今名醫(yī)匯粹》《雜病源流犀燭》《證治要訣》《張氏醫(yī)通》等將敗精淋誤認為膏淋范疇?!夺t(yī)學統(tǒng)旨》《濟陽綱目》膏淋包含寒淋溺膏、敗精淋?!读_氏會約醫(yī)鏡》《類證治裁》載膏淋虛證。若以“肉淋”而言,《簡明醫(yī)彀·淋證》“肉淋成條窒塞,甚至人呼多方得出,隨腹大痛”。則是《諸病源候論》肉淋之甚。
石淋,《五十二病方》曰“石癃”,《本經(jīng)》載石淋,后世亦名砂淋、沙淋、砂石淋、沙石淋。其中,小者為沙,大者為石,僅程度之分,無本質(zhì)區(qū)別。
勞淋,初載于《中藏經(jīng)》,謂之因勞倦而淋,后世雖分腎勞、脾勞、心勞,但均冠以勞淋之名。
氣淋,初見于《中藏經(jīng)》,《靈樞》《本經(jīng)》等謂之“氣癃”,《先哲醫(yī)話》一名疝淋。
寒淋,初載于《諸病源候論》,隋朝以后,亦名冷淋。《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因其“寒甚者溺白如稀膏”一名“膏淋”,與《中藏經(jīng)》“冷淋”相同。
敗精淋,萌芽于《中藏經(jīng)》“或因女色興而敗精不出”,闡述于《褚氏遺書·精血篇》,后經(jīng)各醫(yī)家發(fā)展成名于《醫(yī)學三字經(jīng)》。
花柳毒淋,簡稱毒淋,載于《醫(yī)學衷中參西錄》,明竇默《瘡瘍經(jīng)驗全書》謂之內(nèi)蛀疳。
痰淋,見于《雜病心法要訣》,《新修本草》謂之“痰熱淋”,《金匱鉤玄》載“淋,皆屬于痰熱”,《醫(yī)碥》載痰淋病機“痰郁氣成熱所致”。
從淋證發(fā)展源流而言,唐以前癃、淋不分,以漢殤帝劉隆為分界,漢殤帝之前以癃為主,漢殤帝之后以淋為多,完成了從癃到淋的過渡。宋代《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出現(xiàn)癃、淋分立,至金代《丹溪心法》明確將癃、淋區(qū)分開來,明清時期部分醫(yī)家又將癃、淋混為一談。通過考鏡淋證病名源流,梳理歷代淋證病名類目,探究各時期對于淋證病名類目發(fā)展的貢獻,確立了淋證的主要病名分類及影響淋證病名分類的主要因素,為進一步研究淋證病名類目提供參考。淋證命名方式直接反映了醫(yī)家對于淋證的認識,總體而言,淋證以癥狀命名為主,以病機、癥狀為佳。淋證命名方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分類依據(jù),故古代醫(yī)家以癥狀分類為多,以人群、病因、病程長短、發(fā)病緩急等為少。醫(yī)家對于膏淋的認識,若以寒熱為綱,可分為“因寒甚而溺出如膏之寒淋”與“腎虛膀胱熱之膏淋”,若以癥狀為標準,則均為膏淋。
病名是疾病最直接的體現(xiàn),從歷代醫(yī)家淋證相關(guān)記載而言,淋證病名一直遵循《說文解字》中最初的含義,即“淋淋山下水貌”,說明古代醫(yī)家對于淋證認識一直以癥狀為主。